欢迎使用CBETA Online
进阶搜寻
閱藏知津

閱藏知津敘

心外無法祖師所以示即法之心法外無心大士所以闡即心之法並傳佛命覺彼迷情斷未有欲弘佛而可不深究佛心亦未有既悟佛心而仍不能妙達佛語者也今之文字阿師拍盲禪侶竟何如哉吾不忍言之矣昔世尊示入涅槃初祖大迦葉即白眾云:「如來舍利非我等事今者宜先結集三藏令佛法速滅。」嗟嗟儻三藏果不足傳佛心則初祖何以結集為急務耶竊謂禪宗之有三藏猶奕秋之有棋子也三藏之須禪宗猶棋子之須活眼也均一棋子也善奕者則著著皆活不善奕者則著著皆死此三藏也知佛心者則言言皆了義不知佛意者則字字皆瘡疣若為懲隨語生見遂欲全棄佛語又何異因咽廢飯哉夫三藏之不可棄猶飲食之不可廢明矣不調飲食則病患必生不閱三藏則智眼必顧歷朝所刻藏乘或隨年次編入或約重單分類大小混雜先後失準致使欲展閱者茫然不知緩急可否故諸剎所供大藏不過緘置高閣而[A1]縱有閱亦罕能達其旨歸辨其權實佛祖慧命真不啻九鼎一絲之懼而諸方師匠方且或競人我如兄弟之鬩牆或趨名利如蒼蠅之逐臭或妄爭是非如癡犬之吠井或恣享福供如燕雀之處堂將何以報佛恩唯宋有王古居士創作法寶標目》;明有蘊空沙門嗣作彙目義門》,並可稱良工苦心標目僅順宋藏次第略指端倪固未盡美;《義門創依五時教味麤陳梗概亦未盡善旭以年三十時發心閱藏次年晤壁如鎬兄於博山諄諄以義類詮次為囑於是每展藏時隨閱隨錄凡歷龍居九華霞漳溫陵幽棲石城靈峰八地歷年二十祀始獲成稿終不敢剖破虛但藉此稍辨方位俾未閱者知先後所宜[A2]閱者達權實所攝義持者可即約以識廣文持者可會廣以歸約若權若實不出一心若廣若約咸通一相名之為閱藏知津

甲午重陽後一日北天目沙門釋智旭撰

緣起

古德云:「般若如大火聚四面不可入。」又云:「般若如清涼池四面皆可入。」般若其有二乎哉何一不可入可入也余鈍根學佛有年不獨大火聚不能捱身清涼池亦無能插足惟是嘗聞華嚴普賢行願品剝皮為紙刺血為墨書寫經卷積如須彌故每於方冊經卷少刻流通非敢云作檀度法施蓋欲藉此稍種般若種子耳昔者靈峰大師開講報恩三藏余因得親法席後欲輒申供養師囑云:「吾有閱藏知津共四十八卷計一千餘紙居士能為我梓行則勝如以四事給我矣!」師化去忽十年塵務紛紛未得酬此願去夏癸卯勉力抽資并勸一二同志共襄其事遂鳩工藏舍倡刻至今夏甲辰得以告成所願刻施微因用薦先父思山府君先母魏氏孺人脫苦惱於三途證蓮華於九品更冀閱是書者一展卷時如扁舟漁父忽然誤入桃源則如來法海雖寬廣無涯彈指間可以即登彼岸矣其他律教之異同禪淨之差別具述大師序中茲不更贅余因述發心刻施之聊識數言以記歲月如此

溧水佛弟子夏之鼎和南述

閱藏知津凡例

  • [A3]義門但分五時不分三藏謂三藏小教但屬阿含一時也然天台備明五時各論通別別則但約一類機緣通則華嚴乃至涅槃無不遍該一又從古判法多分菩薩聲聞兩藏就兩藏中各具經論三若據智度論則凡後代撰述合佛法者總可論藏所收若據出曜經則於論外復有第四雜藏今謂兩土著作不論釋經宗經果是專闡大乘則應攝入大論專闡小道則應攝入小論其或理兼大小事涉世間二論既不可收故應別立雜藏
  • [A4]若據五時次第則華嚴之後應敘阿含然以小教加於方等般若之前甚為不可故必大小各自為類庶顯權實輕重不同
  • [A5]據密部之中亦有以華嚴為名者亦有以般若為名者亦有以法華為名者但既涉壇儀印咒並屬秘密一宗只此密宗並是方等大教並通四十九年所說故也
  • [A6]法華涅槃雖同醍醐一味而一重顯實一重談故仍分二也
  • [A7]大乘律本在諸經論中不同小乘條然各別為令學菩薩戒者易於尋究故順歷代藏經舊例仍列數種而出沒取捨略與舊目不同
  • [A8]大乘論藏自有釋經宗經及轉釋諸論之不同今故分為三別三中又各先敘西土後敘此土所以尊天竺也
  • [A9]此土釋大乘經雖有巧拙淺深不同然既附經不可攝入雜藏故並入論藏中若義門各附經論之後又似經論太無分別矣
  • [A10]此土述作唯肇公及南嶽天台二師醇乎其醇真不愧馬鳴龍樹無著天親故特收入大乘宗其餘諸師或未免大醇小疵僅可入雜藏中
  • [A11]西土撰述但以義兼大小或復事涉抄撮故名為雜此方撰述則以諸家不同體式亦異故名為雜
  • [A12]此土淨土宗如妙宗鈔》、《十疑論台宗如玄義》、文句》、《三止觀賢首如華嚴疏鈔[A13]收入大乘論藏故所列咸皆無幾俟法海觀瀾中當備列各宗要書
  • [A14]義目於華嚴法華等經便取賢首溫陵等意旨釋之未免依他作解障自悟門今但列其品題并品中事理大概使人自知綱要唯至疏鈔玄方略出其釋經之法使知各家製立軌則不
  • [A15]義目每於重單譯中先取單本總列於前後以重本別列於後相去懸隔查考稍難又每以先譯為主不分譯之巧拙致令閱者不知去取選取譯之巧者一本為主其餘重譯即列於後俾不能遍閱者但閱其一即可得旨若能遍閱連閱多譯便知巧拙之得失也
  • [A16]凡重譯本於總目中即低一字書之使人易曉至後錄中則與主本或全同或稍異仍備明之使人知其或應並閱或可不閱也
  • [A17]諸經或[A18]流通則人多素曉或雖未流通而卷帙不多則人易翻閱故所錄皆略大般若》,為佛祖迅航而久不流通卷盈六百故所錄稍又寶積大集及諸密部并阿含等凡卷帙多而人罕閱者亦詳錄之庶令人染一指而知全鼎之味云爾

閱藏知津總目卷第一

  • 第一經藏二分一大乘經二小乘經
  • 第二律藏二分一大乘律二小乘律
  • 第三論藏二分一大乘論二小乘論
  • 第四雜藏二分一西土撰述二此方撰述

一大乘經五部一華嚴部二方等部三般若部四法華部五涅槃部

一華嚴部

  • 大方廣佛華嚴經(八十卷) 拱平章愛育黎首臣
  • 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四十卷) (南伏戎羌北伏戎羌遐)
    • 大方廣佛華嚴經(六十卷) 湯坐朝問道垂
    • 佛說兜沙經(四紙半) (南邇北壹)
    • 佛說菩薩本業經(十一紙半) 仝上
    • 諸菩薩求佛本業經(九紙半) (南邇北率)
    • 菩薩十住行道品經(七紙欠) 仝上
    • 佛說菩薩十住經(四紙欠) 仝上
    • 漸備一切智德經(五卷) 仝上
    • 十住經(六卷) (南壹北體)
    • 等目菩薩所問三昧經(三卷) (南體北率)
    • 顯無邊佛土功德經(一紙半) 壹
    • 佛說較量一切佛剎功德經(一紙餘) (南夙北臨)
    • 佛說如來興顯經(四卷) (南體北邇)
    • 度世品經(六卷) 壹
    • 佛說羅摩伽經(四卷) 體
    • 大方廣佛華嚴經續入法界品(八紙欠) (南邇北壹)
    • 普賢菩薩行願讚(四紙半) (南無北唱)
    • 文殊師利發願經(二紙) (南籍北既)
  • 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九紙餘) (南邇北壹)
    • 大方廣佛華嚴經不思議佛境界分(十紙半) 仝上
  • 大方廣佛華嚴經修慈分(五紙半) 仝上
  • 大方廣入如來智德不思議經(十二紙餘) (南邇北壹)
    • 度諸佛境界智光嚴經(一卷) (南遐北殷)
    • 佛華嚴入如來德智不思議境界經(一卷) (南遐北邇)
  • 大方廣普賢所說經(四紙欠) (南邇北壹)
  • 信力入印法門經(五卷) (南遐北邇)
  • 大方廣總持寶光明經(五卷) (南竭北力)
  • 大方廣圓覺脩多羅了義經(一卷) 難

二方等部

又為二一顯說二密咒

方等顯說部

  • 大寶積經(一百二十卷) 龍師火帝()始制文字
    • 大方廣三戒經(三卷) 乃
    • 佛說如來不思議秘密大乘經(二十卷今作十卷) 映
    •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二卷) 乃
    • 佛說無量壽經(二卷) 乃
    • 佛說阿彌陀經(二卷) 乃
    •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二卷) (南深北命)
    • 佛說大阿彌陀經(二卷) 貞
    • 佛說阿閦佛國經(二卷北作三卷) 服
    • 佛說大乘十法經(一卷) 服
    • 佛說普門品經(一卷) 服
    •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四十卷今作二十卷) (南辭安北如松)
    • 佛說胞胎經(一卷) 服
  • 文殊師利佛土嚴淨經(二卷) 服
  • 佛說護國尊者所問大乘經(四卷南作三北作二) (南夙北臨)
  • 郁迦羅越問菩薩行經(一卷) 衣
  • 佛說法鏡經(二卷) 服
  • 幻士仁賢經(一卷) 衣
  • 佛說決定毘尼經(一卷) 衣
  • 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一紙半) 淵
  • 發覺淨心經(二卷北作一卷) 衣
  • 佛說須賴經(一卷) (南忘北衣)
  • 佛說須賴經(一卷) 仝上
  • 菩薩修行經(半卷) (南忘北短)
  • 佛說無畏授所問大乘經(上中下僅半卷) (南馨北夙)
  • 佛說優填王經(四紙餘) 衣
  • 佛說大乘日子王所問經(九紙餘) 力
  • 佛說須摩提經
  • 佛說須摩提菩薩經(二經仝卷) 衣
  • 佛說阿闍世王女阿述達菩薩經(一卷) 衣
  • 佛說離垢施女經(一卷) 衣
    • 得無垢女經(一卷) 裳
    • 文殊師利所說不思議佛境界經(二卷) 裳
    • 善住意天子所問經(三卷) 裳
    • 佛說如幻三昧經(三卷) 裳
    • 太子刷護經
    • 太子和休經(二經同卷) 裳
    • 慧上菩薩問大善權經(二卷) 推
    • 佛說大方廣善巧方便經(四卷今作二卷) (南凊北深)
    • 大乘顯識經(二卷) 推
    • 佛說大乘方等要慧經
    • 彌勒菩薩所問本願經(二經南共一卷北共半卷) 推
    • 佛遺日摩尼寶經(一卷) 推
    • 佛說摩訶衍寶嚴經(一卷) 推
    • 佛說大迦葉問大寶積正法經(五卷今作二卷) ()
    • 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一卷) 推
    • 毘耶娑問經(二卷) 推
  • 入法界體性經(八紙半) (南男北傷)
    • 寶積三昧文殊師利菩薩問法身經(五紙半) (南男北才)
  • 佛說阿彌陀經(四紙餘) 貞
    • 稱讚淨土佛攝受經(九紙欠) 貞
  • 後出阿彌陀偈經(十四偈) 貞
  • 阿彌陀鼓音聲王陀羅尼經(三紙) 行
  •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一卷) 貞
    • 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菩薩受記經(一卷) (南罔北短)
  • 佛說如幻三摩地無量印法門經(上中下仝卷) (南淵北似)
  • 大方等大集經(三十卷) 位讓國
    • 大哀經(八卷) 周
    • 寶女所問經(四卷) 發
    • 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十八卷今作九卷) (南澄北似)
    • 無言童子經(二卷) 發
    • 寶星陀羅尼經(八卷) 殷
    • 大乘大方等日藏經(十卷) 有
  • 大方等大集月藏經(十卷) 虞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十卷) 陶
    • 佛說大方廣十輪經(八卷) 唐
  • 大集須彌藏經(二卷) 唐
  • 虛空藏菩薩經(一卷) 弔
    • 虛空孕菩薩經(二卷) 弔
    • 虛空藏菩薩神咒經(十五紙) 弔
  • 觀虛空藏菩薩經(二紙) 弔
  • 無盡意菩薩經(四卷) 罪
    • 阿差末菩薩經(七卷) 罪
  • 佛說大方等大集菩薩念佛三昧經(十卷) 民
    • 佛說菩薩念佛三昧經(六卷) 弔
  • 大方等大集賢護經(五卷) (南伐北罪)
    • 般舟三昧經(三卷) 伐
    • 拔陂菩薩經(一卷) (南伐北罪)
  • 自在王菩薩經(二卷) 發
    • 奮迅王問經(二卷) 發
  • 大集譬喻王經(二卷) 周
  • 佛說大集會正法經(五卷北作四卷) (南淵北凊)
    • 僧伽吒經(四卷北作三卷) (南可北羊)
  • 月燈三昧經(十一卷北作十卷) 女
    • 月燈三昧經(半卷) 慕
  • 占察善惡業報經(二卷) (南詩北景)
  • 佛說佛名經(十二卷) [A19]
  • 佛說五千五百佛名神咒除障滅罪經(八卷北作五卷) (南信北長)
  • 三劫三千諸佛名經(三卷) 長
  • 千佛因緣經(一卷) 維
  • 賢劫經(十卷) 恃
  • 稱揚諸佛功德經(三卷) (南罔北靡)
  • 百佛名經(六紙欠) (南忘北信)
  • 佛說大乘大方廣佛冠經(上下合卷) (南松北清)
  • 佛說十吉祥經(一紙餘) (南賢北信)
  • 佛說八佛名號經(三紙半) (南才北知)
    • 佛說八吉祥神咒經(二紙半) (南效北知)
    • 佛說八陽神咒經(二紙半) (南才北知)
    • 佛說八吉祥經(二紙) 仝上
  • 佛說八部佛名經(二紙半) (南賢北信)
  • 佛說滅十方冥經(六紙) 維
  • 受持七佛名號所生功德經(四紙半) 維
  • 大乘寶月童子問法經(四紙) (南盡北則)
  • 佛說寶網經(一卷) (南忘北彼)
  • 佛說不思議功德諸佛所護念經(二卷) (南長北信)
  • 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二卷) 惟
    • 佛說藥師如來本願經(一卷) 惟
    •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一卷) 惟
  • 觀佛三昧海經(十卷) 量
  • 佛說彌勒成佛經(一卷) 貞
    • 佛說觀彌勒菩薩下生經(六紙半) 貞
    • 佛說彌勒來時經(二紙餘) 貞
    • 佛說彌勒下生經(六紙餘) 貞
    • 佛說彌勒下生成佛經(五紙) 貞
  • 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陀天經(一卷) 貞
  • 佛說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四紙) (南賢北信)
  • 佛說師子月佛本生經(六紙半) 仝上
  • 文殊師利般涅槃經(四紙欠) 維
  •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一卷) (南得北知)
  • 地藏菩薩本願經(二卷) (南思北斯)
  • 佛說師子莊嚴王菩薩請問經(三紙餘) (南賢北景)
  • 佛說八大菩薩經(一紙半) (南思北斯)
  • 六菩薩名亦當誦持經(一紙) (南籍北既)
  • 離垢慧菩薩所問禮佛法經(四紙半) 維
  • 佛說老女人經(一紙半) (南男北潔)
    • 佛說老母經(一紙半) (南男北潔)
    • 佛說老母女六英經(一紙欠) 仝上
  •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四卷) 惟
    • 入楞伽經(十卷) 鞠
    • 大乘入楞伽經(七卷) 養
  • 佛說首楞嚴三昧經(三卷) 靡
  • 維摩詰所說經(三卷) 方
    • 維摩詰經(三卷) 方
    • 說無垢稱經(六卷) (南方北蓋)
  • 善思童子經(二卷) (南賴北敢)
    • 大方等頂王經(一卷) 萬
    • 大乘頂王經(一卷) 萬
  • 月上女經(二卷) 染
  • 大乘密嚴經(三卷) (南染北凊)
    • 大乘密嚴經(三卷) (南不北凊)
  • 解深密經(五卷) (南常北效)
    • 深密解脫經(五卷) 仝上
    • 佛說解節經(一卷) (南敢北髮)
    • 相續解脫地波羅密了義經(半卷) 仝上
    • 相續解脫如來所作隨順處了義經(半卷) 仝上
  • 佛說佛地經(八紙) 行
  • 金光明最勝王經(十卷) 場
    • 金光明經(四卷) (南食北化)
    • 合部金光明經(八卷) (南食北被)
    • 莊嚴菩提心經(六紙欠) (南邇北壹)
    • 大方廣菩薩十地經(六紙半) 仝上
    • 毘沙門天王經(四紙半) (南不北凊)
    • 菩薩投身飼虎起塔因緣經(十紙餘) (南賢北悲)
    • 無所有菩薩經(四卷) 絲
    • 諸佛要集經(二卷) (南彼北靡)
  • 不思議光菩薩所說經(一卷) (南罔北短)
  • 央掘魔羅經(四卷) 悲
  • 思益梵天所問經(四卷) (南五北傷)
    • 持心梵天所問經(四卷) (南五北慕)
    • 勝思惟梵天所問經(六卷) (南大北傷)
  • 佛說大乘同性經(二卷) (南大北慕)
    • 佛說證契大乘經(二卷) (南常北慕)
  • 諸法無行經(二卷) (南傷北常)
    • 諸法本無經(三卷) (南傷北五)
    • 佛說大乘隨轉宣諸法經(三卷今作一卷) (南言北之)
  • 大乘理趣六波羅密多經(十卷) (南若北馨)
  •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八卷) (南之北興)
  • 大乘遍照光明藏無字法門經(五紙餘) (南男北潔)
    • 無字寶篋經(五紙) 潔
    •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四紙) 潔
  • 佛說大乘入諸佛境界智光明莊嚴經(五卷南作三卷北作二卷) (南言北之)
    • 如來莊嚴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經(二卷) (南慕北男)
    • 度一切諸佛境界智嚴經(半卷) (南慕北推)
  • 大方等如來藏經(九紙半) (南忘北彼)
  • 十住斷結經(十四卷今作十二卷) 談彼
  • 菩薩瓔珞經(十三卷今作二十卷) (南短靡北詩讚)
  • 佛說華手經(十卷) (南欲難北欲)
  • 佛說寶雨經(十卷) (南身北此)
    • 佛說寶雲經(七卷) (南此北身)
    • 佛說除蓋障菩薩所問經(二十卷南作十卷北作八卷) (南盛北溫)
  • 法集經(六卷) 難
  • 觀察諸法行經(四卷) 器
  • 佛說未曾有正法經(六卷今作三卷) (南凊北深)
    • 佛說阿闍世王經(二卷) 惟
    • 普超三昧經(四卷) 毀
    • 佛說放缽經(一卷) 毀
  • 大樹緊那羅王所問經(四卷) (南恭北五)
    • 伅真陀羅所問寶如來三昧經(三卷) (南場北五)
  • 三昧弘道廣顯定意經(四卷) 絲
  • 佛說海龍王經(四卷) (南彼北景)
  • 佛說轉女身經(一卷) 男
    • 佛說無垢賢女經(三紙欠) 潔
    • 佛說腹中女聽經(二紙半) 潔
  • 大方廣如來秘藏經(二卷北作一卷) 染
  • 持世經(四卷) (南四北常)
    • 持人菩薩所問經(四卷) 仝上
  • 大方廣寶篋經(二卷) (南敢北恭)
    • 佛說文殊師利現寶藏經(二卷) 仝上
  • 佛說樂瓔珞莊嚴方便經(一卷) 潔
    • 順權方便經(二卷) 潔
  • 大莊嚴法門經(二卷) (南慕北毀)
    • 佛說大淨法門品經(一卷) 仝上
  • 佛說大威燈光仙人問疑經(一卷) 貞
    • 佛說第一義法勝經(一卷) 貞
  • 有德女所問大乘經(三紙半) (南賢北莫)
    • 梵女首意經(四紙餘) 莫
  • 佛說大乘流轉諸有經(二紙) 維
    • 大方等修多羅王經(二紙欠) (南才北良)
    • 佛說轉有經(紙半) (南效北良)
  • 佛說長者女菴提遮師子吼了義經(六紙欠) (南賢北信)
  • 外道問聖大乘法無我義經(二紙半) (南盡北則)
  • 佛說大乘智印經(五卷今作二卷) (南言北之)
    • 佛說慧印三昧經(一卷) (南傷北才)
    • 佛說如來智印經(一卷) 仝上
  • 佛說不增不減經(五紙半) 維
  • 佛說入無分別法門經(四紙) (南斯北夙)
  • 力莊嚴三昧經(三卷今作卷半) (南長北信)
  • 佛說無極寶三昧經(二卷) (南傷北才)
    • 寶如來三昧經(二卷) (南慕北方)
  • 佛說金剛三昧本性清淨不壞不滅經(七紙欠) (南賢北信)
  • 寂照神變三摩地經(一卷) 維
  • 大方廣師子吼經(四紙餘) (南男北良)
    • 佛說如來師子吼經(五紙) 仝上
  • 出生菩提心經(十一紙半) (南行北羊)
    • 佛說發菩提心破諸魔經(上下合卷) (南凊北薄)
  • 文殊師利問菩提經(六紙餘) 男
    • 伽耶山頂經(九紙) 男
    • 佛說象頭精舍經(八紙餘) 男
    • 大乘伽耶山頂經(七紙餘) 男
  • 佛說文殊尸利行經(七紙半餘) (南效北良)
    • 佛說文殊師利巡行經(七紙欠) 仝上
  • 佛說大乘善見變化文殊師利問法經(五紙餘) (南力北忠)
  • 佛說大乘不思議神通境界經(三卷今作二卷) (南凊北薄)
  • 商主天子所問經(一卷) 維
  • 佛說魔逆經(一卷) 維
  • 超日明三昧經(二卷) (南罔北短)
  • 須真天子經(二卷) 仝上
  • 成具光明定意經(一卷) (南忘北彼)
  • 悲華經(十卷) 及
    • 大乘大悲芬陀利經(八卷) (南賴北敢)
  • 方廣大莊嚴經(十二卷) (南化北四大)
    • 普曜經(八卷) (南被北大)
  • 大方便佛報恩經(七卷) 墨
  • 菩薩本行經(三卷) 墨
  • 佛說金色王經(七紙) (南忘北短)
  • 六度集經(八卷) 萬
    • 太子須大拏經(一卷) (南潔北才)
    • 菩薩睒子經(六紙欠) 潔
    • 佛說睒子經(五紙) 潔
    • 太子慕魄經(五紙欠) 潔
    • 佛說太子沐魄經(二紙半) 潔
    • 佛說九色鹿經(二紙欠) 潔
  • 佛說長壽王經(四紙餘) (南賢北羊)
  • 佛說鹿母經(七紙) 維
  • 佛說大意經(四紙半) 維
  • 佛說前世三轉經(六紙) (南效北良)
    • 佛說銀色女經(六紙餘) 仝上
  • 過去佛分衛經(一紙餘) (南賢北景)
  • 佛說妙色王因緣經(三紙欠) 仝上
  • 佛說月明菩薩經(三紙欠) 維
  • 佛說頂生王因緣經(六卷今作二卷) (南言北之)
  • 佛說賴吒和羅所問德光太子經(一卷) 維
  • 如來獨證自誓三昧經(六紙餘) (南才北良)
    • 佛說自誓三昧經(七紙欠) (南效北良)
  • 佛昇忉利天為母說法經(三卷) 身
    • 道神足無極變化經(四卷) (南蓋北方)
  • 佛說盂蘭盆經(紙半) (南才北知)
    • 佛說報恩奉盆經(一紙欠) 仝上
  • 佛說巨力長者所問大乘經(上中下同卷) (南取北斯)
  • 佛說德護長者經(二卷) (南男北潔)
    • 佛說月光童子經(七紙半) 潔
    • 佛說申日兒本經(二紙欠) 潔
  • 佛說勝軍王所問經(五紙半) (南淵北斯)
    • 佛說諫王經(三紙餘) 才
    • 如來示教勝軍王經(六紙餘) 才
    • 佛為勝光天子說王法經(五紙半) 才
  • 佛為優填王說王法正論經(七紙餘) (南思北之)
  • 佛說薩羅國經(三紙) (南賢北信)
  • 佛說阿闍世王受決經(三紙半欠) (南效北良)
    • 採華違王上佛受決經(二紙欠) 仝上
  • 佛說差摩婆帝受記經(三紙) (南賢北景)
  • 佛說賢首經(二紙半) 維
  • 佛說堅固女經(五紙餘) 維
  • 佛說心明經(二紙半) 維
  • 佛說金耀童子經(七紙欠) 力
  • 佛說逝童子經(二紙半) 潔
    • 佛說長者子制經(三紙餘) 潔
    • 佛說菩薩逝經(三紙餘) (南男北潔)
  • 佛說龍施女經(二紙欠) (南效北知)
    • 佛說龍施菩薩本起經(三紙半) 仝上
  • 佛說長者法志妻經(三紙欠) (南賢北信)
  • 佛說乳光佛經(五紙半) 潔
    • 佛說犢子經(一紙半) 潔
  • 佛說樹提伽經(二紙半) (南賢北羊)
  • 寶授菩薩菩提行經(十紙欠) (南興北深)
  • 演道俗業經(九紙) (南忘北信)
  • 優婆夷淨行法門經(二卷) (南賢北行)
  • 菩薩道樹經(十二紙) (南忘北彼)
  • 菩薩生地經(二紙半) 仝上
  • 佛說緣起聖道經(四紙欠) (南效北良)
    • 佛說貝多樹下思惟十二因緣經(三紙半) (南效北良)
    • 佛說舊城喻經(四紙) (南興北臨)
  • 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上下合卷) (南敢北賴)
  • 佛說緣生初勝分法本經(上下合卷) 仝上
  • 大乘舍黎娑擔摩經(六紙) (南履北臨)
    • 佛說了本生死經(四紙) (南效北良)
    • 佛說稻稈經(六紙欠) 仝上
    • 慈氏菩薩所說大乘緣生稻稈喻經(六紙半) (南流北興)
  • 佛說法身經(三紙半) (南興北深)
  • 佛說十號經(二紙) (南命北盡)
  • 稱讚大乘功德經(四紙餘) (南效北良)
    • 妙法決定業障經(三紙) 仝上
  • 佛說大乘四法經(一紙欠) 仝上
    • 佛說菩薩修行四法經(一紙欠) 仝上
  • 大乘四法經(七紙半) 維
  • 佛說大乘百福相經(六紙) (南男北良)
    • 佛說大乘百福莊嚴相經(七紙半) (南效北良)
    • 佛說妙吉祥菩薩所問大乘法螺經(五紙餘) (南思北斯)
  • 大乘造像功德經(上下合卷) (南羔北知)
  • 佛說造立形像福報經(三紙餘) (南才北知)
    • 佛說作佛形像經(二紙) (南效北知)
  • 佛說造塔功德經(二紙) 維
  • 佛說右遶佛塔功德經(二紙餘) (南賢北景)
  • 佛說樓閣正法甘露鼓經(三紙半) (南力北忠)
  • 無上依經(二卷) (南效北良)
    • 佛說未曾有經(三紙欠) (南男北良)
    • 佛說甚希有經(四紙半) 仝上
  • 佛說諸法勇王經(一卷) 潔
    • 一切法高王經(一卷) 貞
    • 諸法最上王經(一卷) (南維北行)
  • 佛說施燈功德經(一卷) 難
  • 浴像功德經(三紙餘) (南才北知)
    • 佛說灌佛經(一紙半) 仝上
    • 佛說灌洗佛經(三紙餘) 仝上
    • 佛說浴像功德經(二紙半) 仝上
  • 佛說菩薩行五十緣身經(四紙半) (南忘北短)
  • 佛說內藏百寶經(六紙餘) (南莫北短)
  • 佛說最無比經(八紙欠) (南效北良)
    • 佛說希有較量功德經(五紙) 仝上
  • 文殊師利問菩薩署經(一卷) (南詩北率)
  • 佛說明度五十校計經(二卷) 絲
  • 入定不定印經(一卷) (南髮北被)
    • 不必定入定入印經(一卷) 仝上
  • 佛說謗佛經(六紙欠) 男
    • 佛說決定總持經(七紙半) 男
  • 佛說象腋經(一卷) 慕
    • 佛說無所希望經(一卷) 慕
  • 佛說甚深大迴向經(四紙欠) (南賢北景)
  • 佛說大方廣未曾有經善巧方便品(四紙欠) (南淵北斯)
  • 佛說十二頭陀經(四紙半) (南賢北羊)
  • 佛說四輩經(二紙半) (南賢北景)
  • 佛說三品弟子經(二紙餘) 仝上
  • 佛說四不可得經(四紙餘) (南莫北短)
  • 佛說佛印三昧經(二紙半) (南行北羊)
  • 佛語法門經(三紙) (南忘北短)
  • 佛說法常住經(一紙) (南賢北羊)
  • 佛說罪業報應教化地獄經(五紙餘) (南尺北敬)
  • 佛說辯意長者子所問經(八紙餘) 當
  • 佛說大自在天子因地經(六紙半) (南命北盡)
  • 佛說尊那經(五紙半) (南夙北臨)
  • 佛說弟子死復生經(五紙) 當
  • 佛說七女經(五紙半) (南尺北敬)
  • 佛說懈怠耕者經(一紙) 當
  • 大法炬陀羅尼經(二十卷) 使可
  • 大威德陀羅尼經(二十卷北作十六卷) 覆器
  • 尊勝菩薩所問一切諸法入無量法門陀羅尼經(一卷) (南莫北罔)
    • 佛說無崖際總持法門經(一卷) 仝上
  • 金剛場陀羅尼經(一卷) 仝上
    • 金剛上味陀羅尼經(一卷) 仝上

[A20]上六經雖有陀羅尼咒而無壇法故屬顯

閱藏知津總目卷第一

閱藏知津總目卷第二

方等密咒部

又二一經二儀軌

一密咒經

  •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十卷) 羔
  • 佛說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證三昧大教王經(三十卷南作十九卷北作十七卷) (南如松北盛川)
    • 金剛頂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證大教王經(三卷) (南之北流)
  • 大乘金剛髻珠菩薩修行分經(一卷) (南遐北殷)
  • 大乘瑜伽金剛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缽大教王(十卷) 容
  • 佛說一切如來金剛三業最上秘密大教王經(七卷) 息
  • 佛說最上根本大樂金剛不空三昧大教王經(七卷) (南溫北澄)
    • 大樂金剛不空真實三麼耶般若波羅密多理
    • 趣經(七紙欠) (南川北澄)
    • 金剛頂瑜伽理趣般若經(九紙餘) (南思北澄)
    • 實相般若波羅密經(六紙餘) 翔
  • 佛說秘密相經(上中下合卷) (南馨北不)
  • 佛說金剛場莊嚴般若波羅密多教中一分(八紙) (南斯北夙)
  • 佛說幻化網大瑜伽教十忿怒明王大明觀想儀軌經(一卷) (南履北思)
  • 佛說大悲空智金剛大教王儀軌經(五卷今作三卷) 思
  • 一切如來大秘密王未曾有最上微妙大曼羅經(五卷今作三卷) (南命北川)
  • 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七卷) (南讚北賢)
  • 佛說無二平等最上瑜伽大教王經(六卷) (南斯北淵)
  • 佛說瑜伽大教王經(五卷) (南興北流)
  • 金剛峰樓閣一切瑜伽瑜祇經(二卷) (南澄北取)
  • 一字佛頂輪王經(六卷) (南詩北克)
    • 菩提場所說一字頂輪王經(五卷) (南流北不)
  • 一字奇特佛頂經(三卷) (南川北不)
  • 妙吉祥平等秘密最上觀門大教王經(五卷北作四卷) 取
  • 佛頂放無垢光明入普門觀察一切如來心陀羅尼經(上下仝卷) (南力北忠)
  • 佛說守護大千國土經(三卷) 力
  • 佛說出生一切如來法眼遍照大力明王經(上下同卷) (南竭北流)
  • 廣大寶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經(三卷今作二卷) (南讚北念)
    • 牟梨曼陀羅咒經(二卷) (南羊北念)
    • 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經(三卷) (南不北息)
  • 普遍光明燄鬘清淨熾盛如意寶印心無能勝大明王大隨求陀羅尼經(二卷) (南思北取)
    • 佛說隨求即得大自在陀羅尼神咒經(十四紙) 行
  • 佛說佛頂尊勝陀羅尼經(一卷) (南改北莫)
    •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六紙) 仝上
    • 佛頂最勝陀羅尼經(六紙半) (南得北莫)
    •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七紙半) 仝上
    • 最勝佛頂陀羅尼淨除業障經(一卷) (南改北莫)
  • 大方等陀羅尼經(四卷) 信
  • 佛說大方等大雲請雨經(一卷) (南傷北毀)
    • 大雲請雨經(一卷) 毀
    • 大雲輪請雨經(二卷北作一卷) (南傷北毀)
    • 大雲輪請雨經(二卷北作一卷) (南不北凊)
  • 佛說一切如來烏瑟膩沙最勝總持經(七紙餘) (南履北臨)
  • 佛說大白傘蓋總持陀羅尼經(一卷) (南若北之)
  • 佛說最勝妙吉祥根本智最上秘密一切名義三摩地分(上下仝卷) (南竟北稿)
  • 佛說遍照般若波羅密經(七紙欠) (南深北命)
  • 佛說佛母般若波羅密多大明觀想儀軌經(三紙半) (南斯北澄)
  • 仁王般若念誦法(五紙餘) (南竟北稿)
  • 佛說普賢曼拏羅經(一卷) (南臨北盡)
  • 佛說一切如來安像三昧儀軌經(六紙餘) (南取北止)
  • 無量壽如來修觀行供養儀軌(一卷) (南竟北稿)
  • 佛說帝釋巖秘密成就儀軌(四紙欠) (南竟北杜)
  • 底哩三昧耶不動尊威怒王使者念誦法(一卷) (南流北言)
  • 佛說大灌頂神咒經(十二卷北作六卷) 恭
  • 守護國界主陀羅尼經(十卷) (南止北蘭)
  • 七佛所說神咒經(四卷) (南景北羊)
  • 一切如來正法秘密篋印心陀羅尼經(八紙) (南力北忠)
    • 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五紙半) (南流北興)
  • 佛說聖曜母陀羅尼經(三紙半) (南臨北則)
  • 聖無能勝金剛火陀羅尼經(三紙半) (南命北則)
  • 佛說大金剛香陀羅尼經(三紙) (南薄北臨)
  • 佛說智光滅一切業障陀羅尼經(三紙) (南命北則)
    • 佛說智炬陀羅尼經(三紙欠) 行
  • 諸佛集會陀羅尼經(三紙餘) 行
    • 佛說一切如來金剛壽命陀羅尼經(二紙) (南流北興)
    • 息除中夭陀羅尼經(二紙餘) (南力北忠)
  • 十二佛名神咒校量功德除障滅罪經(五紙餘) (南必北能)
    • 佛說稱讚如來功德神咒經(二紙餘) 仝上
  • 東方最勝燈王如來助護持世間神咒經(十一紙半) (南莫北罔)
    • 佛說持句神咒經(二紙餘) 仝上
    • 佛說陀鄰尼缽經(二紙) 仝上
    • 聖最上燈明如來陀羅尼經(六紙) 忠
  • 佛說華積樓閣陀羅尼經(三紙欠) (南臨北命)
    • 華積陀羅尼神咒經(二紙餘) (南莫北能)
    • 師子奮迅菩薩所問經(二紙) 仝上
    • 佛說華聚陀羅尼咒經(二紙餘) 仝上
  • 拔濟苦難陀羅尼經(一紙半) 行
  • 佛母大孔雀明王經(三卷) (南改北知)
    • 佛說孔雀王咒經(二卷) (南必北過)
    • 佛說大孔雀咒王經(三卷) (南改北知)
    • 佛說大孔雀王神咒經(四紙欠) (南必北過)
    • 佛說大孔雀王雜神咒經(十二紙半) 仝上
    • 大金色孔雀王咒經(一卷) 仝上
  • 大孔雀明王畫像壇場儀軌(四紙) (南學北杜)
  • 菩提場莊嚴陀羅尼經(一卷) 不
  • 佛說大乘聖無量壽決定光明王如來陀羅尼經(五紙) (南竭北力)
  • 佛說無能勝旛王如來莊嚴陀羅尼經(三紙) (南竭北忠)
  • 佛說聖莊嚴陀羅尼經(上下仝卷) (南臨北命)
    • 佛說寶帶陀羅尼經(八紙欠) (南斯北夙)
  • 大吉義神咒經(二卷) 行
  • 金剛光燄止風雨陀羅尼經(一卷) (南羊北維)
  • 佛說聖多羅菩薩經(五紙欠) (南興北深)
  • 聖觀自在菩薩一百八名經(四紙餘) (南盡北則)
  • 毘俱胝菩薩一百八名經(三紙餘) 仝上
  • 佛說大吉祥陀羅尼經(一紙) (南興北深)
  • 佛說大吉祥天女十二契一百八名無垢大乘經(六紙餘) (南流北興)
  • 佛說大吉祥天女十二名號經(一紙餘) 仝上
  • 大乘八大曼拏羅經(紙半) (南夙北臨)
    • 佛說八大菩薩曼荼羅經(二紙半) (南淵北斯)
  • 無垢淨光大陀羅尼經(一卷) (南莫北彼)
  • 聖佛母小字般若波羅密多經(三紙欠) (南竭北忠)
  • 諸佛心印陀羅尼經(紙半) (南盡北則)
    • 諸佛心陀羅尼經(二紙餘) 行
  • 消除一切閃電障難隨求如意陀羅尼經(三紙半) 忠
    • 佛說如意摩尼陀羅尼經(三紙) (南盡北則)
  • 虛空藏菩薩問七佛陀羅尼咒經(一卷) (南莫北罔)
    • 如來方便善巧咒經(八紙半) 仝上
    • 聖虛空藏菩薩陀羅尼經(六紙餘) (南力北忠)
  • 佛說救拔燄口餓鬼陀羅尼經(三紙餘) (南淵北斯)
    • 佛說救面然餓鬼陀羅尼經(二紙半) (南行北念)
  • 佛說甘露經陀羅尼(七行) 仝上
  • 瑜伽集要救阿難陀羅尼燄口儀軌經(一卷) (南止北斯)
  • 佛說延壽妙門陀羅尼經(六紙餘) (南興北深)
    • 護命法門神咒經(九紙半) (南莫北罔)
    • 善法方便陀羅尼經(五紙餘) 仝上
    • 金剛秘密善門陀羅尼經(四紙餘) 仝上
  • 佛說七俱胝佛母準提大明陀羅尼經(并念誦觀行等法)(十四紙) (南改北莫)
    • 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準提陀羅尼經(三紙) (南改北莫)
    • 七俱胝佛母所說準提陀羅尼經(一卷) (南淵北莫)
  • 佛說慈氏菩薩誓願陀羅尼經(一紙欠) (南夙北臨)
  • 百千印陀羅尼經(一紙餘) 行
  • 六字大陀羅尼咒經(一紙欠) 行
  • 六字咒王經(四紙餘) (南莫北能)
    • 六字神咒王經(六紙) 仝上
  • 佛說聖六字大明王陀羅尼經(一紙半) (南臨北命)
  • 佛說大護明大陀羅尼經(五紙) (南力北忠)
  • 聖六字增壽大明陀羅尼經(一紙半) (南履北臨)
  • 佛說療痔病經(一紙) 當
  • 佛說善樂長者經(二紙半) (南興北深)
    • 佛說能淨一切眼疾病陀羅尼經(一紙餘) (南淵北斯)
  • 佛說蓮華眼陀羅尼經(一紙欠) (南盡北則)
  • 佛說寶生陀羅尼經(一紙欠) (南命北盡)
  • 佛說尊勝大明王經(三紙欠) (南命北則)
  • 佛說金身陀羅尼經(二紙) (南斯北夙)
  • 佛說持世陀羅尼經(三紙餘) 行
    • 佛說雨寶陀羅尼經(四紙欠) (南流北興)
    • 佛說大乘聖吉祥持世陀羅尼經(七紙) (南竭北力)
  • 聖持世陀羅尼經(六紙半) (南忠北則)
  • 佛說聖大總持王經(三紙半) (南命北則)
  • 佛說宿命智陀羅尼經(半紙) (南夙北臨)
  • 佛說缽蘭那賒嚩哩大陀羅尼經(二紙) 仝上
  • 佛說俱枳羅陀羅尼經(一紙餘) 仝上
  • 佛說妙色陀羅尼經(一紙欠) 仝上
  • 佛說大七寶陀羅尼經(半紙) 行
  • 佛說栴檀香身陀羅尼經(一紙餘) (南夙北臨)
  • 佛說無畏陀羅尼經(二紙欠) (南思北之)
  • 佛說施一切無畏陀羅尼經(二紙欠) (南思北斯)
  • 佛說熾盛光大威德消災吉祥陀羅尼經(紙半) (南思北之)
    • 佛說大威德金輪佛頂熾盛光如來消除一切災難陀羅尼經(二紙餘) 仝上
  • 佛說持明藏八大總持王經(五紙餘) (南命北則)
  • 佛說六門陀羅尼經(一紙) 行
  • 佛說善夜經(三紙) 行
  • 勝幢臂印陀羅尼經(紙半) (南得北莫)
    • 妙臂印幢陀羅尼經(一紙餘) 仝上
  • 佛說普賢菩薩陀羅尼經(二紙餘) (南命北盡)
  • 佛說十八臂陀羅尼經(一紙) (南夙北臨)
  • 佛說勝旛瓔珞陀羅尼經(二紙) (南臨北命)
  • 佛說滅除五逆罪大陀羅尼經(一紙欠) (南夙北臨)
  • 佛說洛叉陀羅尼經(一紙餘) 仝上
  • 佛說無量功德陀羅尼經(一紙欠) 仝上
  • 佛說拔除罪障咒王經(二紙欠) 行
  • 佛說一切法功德莊嚴王經(十三紙餘) 行
  • 莊嚴王陀羅尼經(三紙) 行
  • 八名普密陀羅尼經(紙半) 行
    • 佛說秘密八名陀羅尼經(紙半) (南興北深)
  • 佛說如意寶總持王經(二紙餘) (南命北則)
  • 佛說一向出生菩薩經(一卷) (南改北莫)
    • 佛說無量門微密持經(半卷) (南罔北莫)
    • 佛說出生無量門持經(半卷) 仝上
    • 阿難陀目佉尼訶離陀鄰尼經(九紙餘) (南得北莫)
    • 阿難陀目佉尼訶離陀經(九紙) 仝上
    • 佛說無量門破魔陀羅尼經(十紙欠) 仝上
    • 舍利弗陀羅尼經(七紙半) 仝上
  • 出生無邊門陀羅尼經(十三紙餘) 仝上
    • 佛說出生無邊門陀羅尼經(十紙) (南流北興)
  • 大方廣菩薩藏文殊師利根本儀軌經(二十卷南作十二卷北作十卷) (南則盡北若)
    • 大方廣菩薩藏經中文殊師利根本一字陀羅尼法(三紙欠) (南必北能)
    • 曼殊室利菩薩咒藏中一字咒王經(四紙半) 仝上
    • 佛說大陀羅尼末法中一字心咒經(一卷) (南羔北念)
  • 金剛頂經曼殊室利菩薩五字心陀羅尼品(十紙欠) (南行北念)
  • 文殊師利寶藏陀羅尼經(一卷) (南景北羊)
  • 聖閻曼德迦威怒王立成大神驗念誦法(六紙餘) (南竟北稿)
  • 大方廣曼殊室利童真菩薩華嚴本教讚閻曼德迦忿怒王真言阿毘遮嚕迦儀軌品(一卷) (南學北稿)
  • 文殊師利菩薩根本大教王經金翅鳥王品(十紙) (南取北止)
  • 文殊問經字母品(二紙) (南不北凊)
  • 佛說最上意陀羅尼經(五紙欠) (南命北則)
    • 佛說聖最勝陀羅尼經(三紙半) (南履北臨)
  • 不空罥索神變真言經(三十卷) (南良知過北必改得)
    • 佛說不空罥索咒經(一卷) (南才北過)
    • 不空罥索神咒心經(一卷) 仝上
    • 不空罥索咒心經(一卷) 仝上
    • 聖觀自在菩薩不空王秘密心陀羅尼經(九紙半) (南淵北斯)
  • 佛說大乘莊嚴寶王經(四卷) 竭
  • 佛說大方廣曼殊室利經觀自在菩薩受記品第(一卷) (南取北止)
    • 佛說大方廣曼殊室利經觀自在多羅菩薩儀軌經(十一紙) (南川北止)
  • 葉衣觀自在菩薩經(七紙餘) (南不北凊)
  • 阿唎多羅陀羅尼阿嚕力經(一卷) (南川北流)
  • 金剛恐怖集會方廣軌儀觀自在菩薩三世最勝心明王經(一卷) (南川北止)
  • 十一面觀自在菩薩心密言念誦儀軌經(上中下仝卷) (南馨北止)
  •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一卷) (南必北能)
  •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姥陀羅尼身經(一卷) 仝上
    • 千眼千臂觀世音菩薩陀羅尼神咒經(上下仝卷) 仝上
  • 觀自在菩薩怛嚩多唎隨心陀羅尼經(一卷) 仝上
  • 如意輪陀羅尼經(一卷) 仝上
    • 觀世音菩薩秘密藏神咒經(八紙欠) 仝上
    • 觀世音菩薩如意摩尼陀羅尼經(六紙欠) 仝上
    • 觀自在菩薩如意心陀羅尼經(三紙) 仝上
  • 佛說觀自在菩薩母陀羅尼經(二紙餘) (南興北深)
  • 佛說一切如來名號陀羅尼經(二紙) 仝上
  • 觀自在菩薩說普賢陀羅尼經(三紙半) (南淵北斯)
    • 清淨觀世音菩薩普賢陀羅尼經(五紙餘) 行
  • 請觀世音菩薩消伏毒害陀羅尼經(一卷) (南莫北能)
  • 廣大蓮華莊嚴曼拏羅滅一切罪陀羅尼經(八紙半) (南命北盡)
  • 佛說一髻尊陀羅尼經(十二紙欠) (南思北斯)
  • 佛說秘密三昧大教王經(四卷) (南息北淵)
  • 最上大乘金剛大教寶王經(上下仝卷) (南履北臨)
  • 妙臂菩薩所問經(四卷今作二卷) (南盡北則)
    • 蘇婆呼童子經(三卷) (南羊北賢)
  • 蘇悉地羯羅經(三卷北作四卷) (南羊北克)
  • 金剛頂瑜伽念珠經(一紙餘) (南川北澄)
  • 佛說金剛手菩薩降伏一切部多大教王經(三卷) (南履北淵)
  • 金剛恐怖集會方廣軌儀觀自在菩薩三世最勝心明王大威力烏樞瑟摩明王經(三卷) (南川北止)
  • 金剛手光明灌頂經最勝立印聖無動尊大威怒王念誦儀軌法品(十二紙) (南優北鍾)
  • 聖迦抳忿怒金剛童子菩薩成就儀軌經(三卷北作二卷) (南取北言)
  • 大乘方廣曼殊室利菩薩華嚴本教讚閻曼德迦忿怒王真言大威德儀軌品(三紙) (南竟北稿)
  • 佛說妙吉祥瑜伽大教金剛陪囉嚩輪觀想成就儀軌經(一卷) (南夙北言)
  • 金剛薩埵說頻那夜迦天成就儀軌經(四卷) (南薄北思)
  • 穢跡金剛說神通大滿陀羅尼法術靈要門經(三紙) (南馨北清)
  • 穢跡金剛法禁百變法門經(四紙) 仝上
  • 佛說金剛香菩薩大明成就儀軌經(三卷) (南薄北思)
  • 佛說虛空藏菩薩能滿諸願最勝心陀羅尼求聞持法(四紙) 行
  • 聖多羅菩薩一百八名陀羅尼經(六紙餘) (南忠北則)
  • 香王菩薩陀羅尼咒經(二紙) 行
  • 增慧陀羅尼經(一紙欠) (南履北臨)
  • 佛說大摩里支菩薩經(七卷南作五卷北作四卷) (南臨北盡)
    • 佛說摩利支天陀羅尼咒經(二紙欠) (南改北盡)
    • 佛說末利支提婆華鬘經(一卷) (南言北盡)
    • 佛說摩利支天經(三紙餘) (南思北盡)
  • 佛說最上秘密那拏天經(上中下仝卷) (南溫北澄)
  • 佛說寶藏神大明曼拏羅儀軌經(上下合卷) (南命北比)
  • 速疾力驗摩醯首羅天說阿尾奢法(四紙) (南學北杜)
  • 大藥叉女歡喜母并愛子成就法(九紙半) 仝上
  • 訶利帝母真言法(三紙欠) (南無北隸)
  • 佛說護諸童子陀羅尼咒經(三紙半) 行
  • 囉嚩拏說救療小兒疾病經(八紙餘) (南夙北臨)
  • 千轉大明陀羅尼經(三紙) (南臨北命)
  • 佛說毘沙門天王經(七紙) (南臨北盡)
  • 阿吒婆拘鬼神大將上佛陀羅尼經(四紙餘) 行
  • 寶賢陀羅尼經(紙半) (南興北深)
  • 幻師陀神咒經(一紙餘) 行
  • 佛說大愛陀羅尼經(一紙欠) (南夙北臨)
  • 佛說陀羅尼集經(十二卷今作十三卷) (南得能北忘罔)
    • 佛說十一面觀世音神咒經(九紙欠) (南改北能)
    • 十一面神咒心經(八紙) 仝上
    • 千轉陀羅尼觀世音菩薩咒經(二紙) 仝上
    • 六字神咒經(二紙半) (南改北能)
    • 大聖大歡喜雙身毘那耶迦法(二紙半) (南學北杜)
  • 佛說大普賢陀羅尼經(一紙半) 行
  • 佛說消除一切災障寶髻陀羅尼經(三紙半) (南夙北臨)
  • 大寒林聖難拏陀羅尼經(四紙餘) (南力北忠)
    • 佛說檀持羅麻油述經(一紙餘) 行
  • 佛說摩尼羅亶經(二紙半) 行
  • 佛說穰麌梨童女經(三紙餘) (南流北興)
  • 佛說安宅神咒經(三紙半) 行
  • 佛說息除賊難陀羅尼經(一紙欠) (南興北深)
  • 佛說辟除賊害咒經(半紙餘) 行
  • 佛說咒時氣病經(半紙) 行
  • 佛說咒齒經(七行) 行
  • 佛說咒目經(四行) 行
  • 佛說咒小兒經(五行) 行
  • 佛說除一切疾病陀羅尼經(一紙欠) (南淵北斯)
  • 佛說辟除諸惡陀羅尼經(一紙餘) (南夙北臨)
  • 咒三首經(一紙欠) (南改北能)
  • 梵本大悲神咒(二紙餘)
  • 咒五首經(一紙餘) (南改北能)
  • 種種雜咒經(七紙) (南改北莫)
  • 最勝佛頂陀羅尼(二紙餘) (南竭北忠)
  • 大金剛妙高山樓閣陀羅尼(七紙半) (南命北盡)
    • 金剛摧碎陀羅尼(二紙) (南思北斯)
    • 佛說無量壽大智陀羅尼(八行) (南興北深)
    • 佛說宿命智陀羅尼(四行半) 仝上
    • 佛說妙吉祥菩薩陀羅尼(二紙餘) 仝上
    • 佛說慈氏菩薩陀羅尼(五行) 仝上
    • 佛說虛空藏菩薩陀羅尼(七行) 仝上
    • 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陀羅尼(九行) 貞
  • 陀羅尼門諸部要目(四紙欠) (南竟北隸)

二密咒儀軌

  • 金剛頂經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證大教王經(二卷) (南優北亦)
  • 金剛頂瑜伽中略出念誦經(四卷) (南景北念)
  • 金剛頂瑜伽金剛薩埵五秘密修行念誦儀軌(一卷) (南竟北稿)
    • 金剛頂瑜伽金剛薩埵儀軌(十紙餘) (南學北杜)
  • 金剛頂瑜伽經十八會指歸(八紙餘) (南無北隸)
  • 金剛頂瑜伽三十七尊禮(三紙半) (南竟北隸)
  • 一切秘密最上名義大教王儀軌(上下仝卷) (南竟北杜)
  • 妙吉祥平等瑜伽秘密觀身成佛儀軌(一卷) (南優北鍾)
  • 妙吉祥平等觀門大教王經略出護摩儀(七紙) (南優北隸)
  • 金剛王菩薩秘密念誦儀軌(十一紙欠) (南無北稿)
  • 金剛頂經瑜伽修習毘盧遮那三摩地法(一卷) (南無北鍾)
  • 不空罥索毘盧遮那佛大灌頂光真言(紙半) (南思北斯)
  • 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略示七支念誦隨行法(三紙欠) (南學北杜)
  • 大日經略攝念誦隨行法(二紙餘) 仝上
  • 一字佛頂輪王念誦儀軌(七紙餘) (南優北鍾)
  • 瑜伽翳迦訖沙囉烏瑟尼沙斫訖囉真言安怛陀那儀則一字頂輪王瑜伽經(五紙半) (南竟北既)
  • 金剛頂瑜伽護摩儀軌(一卷) (南無北隸)
  • 一字金輪王佛頂要略念誦法(三紙半) (南學北杜)
  • 佛頂尊勝陀羅尼念誦儀軌(八紙) (南無北稿)
  • 阿閦如來念誦供養法(十一紙餘) 仝上
  • 金剛壽命陀羅尼念誦法(二紙餘) (南學北杜)
  • 佛說持明藏瑜伽大教尊那菩薩大明成就儀軌(四卷今作二卷) (南夙北思)
  • 佛說觀想佛母般若波羅密多菩薩經(二紙欠) (南盡北則)
  • 聖八千頌般若波羅密多一百八名真實圓義陀羅尼經(二紙餘) (南思北斯)
  •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密多經道場念誦儀軌(一卷) (南優北鍾)
  • 成就妙法蓮華經王瑜伽觀智儀軌(一卷) (南學北杜)
  • 金剛頂蓮華部心念誦儀軌(一卷) (南無北鍾)
  • 大樂金剛薩埵修行成就儀軌(十二紙) (南竟北杜)
  • 金剛頂瑜伽降三世成就極深密門(三紙) (南學北杜)
  • 佛說大乘觀想曼拏羅淨諸惡趣經(二卷北作一卷) (南薄北止)
  • 蘇悉地羯羅供養法(三卷今作二卷) (南學北鍾)
  • 不空罥索心咒王經(三卷北作二卷) (南才北過)
    • 不空罥索陀羅尼經(二卷) 仝上
  • 瑜伽蓮華部念誦法(六紙欠) (南優北鍾)
  • 佛說一切佛攝相應大教王經聖觀自在菩薩念誦儀軌經(八紙餘) (南夙北止)
  • 金剛頂瑜伽千手千眼觀自在菩薩修行儀軌經(一卷) (南無北英)
  • 大悲心陀羅尼修行念誦略儀(七紙欠) (南優北隸)
  • 觀自在菩薩如意輪瑜伽念誦法(九紙半) (南學北杜)
    • 觀自在菩薩如意輪瑜伽法要(十紙) (南行北念)
  • 觀自在菩薩如意輪念誦儀軌(七紙半) (南竟北杜)
  • 佛說如意輪蓮華心如來修行觀門儀(九紙欠) (南學北鍾)
  • 金剛頂經瑜伽觀自在王如來修行法(一卷) (南優北鍾)
    • 金剛頂經觀自在王如來修行法(五紙) 仝上
  • 聖觀自在菩薩心真言瑜伽觀行儀軌(五紙) (南竟北稿)
  • 觀自在多羅瑜伽念誦法(九紙餘) 仝上
  • 普賢金剛薩埵瑜伽念誦儀(一卷) (南無北隸)
  • 金剛頂瑜伽他化自在天理趣會普賢修行念誦儀軌(十一紙) (南學北杜)
  • 金剛頂勝初瑜伽普賢菩薩念誦法經(七紙餘) (南無北稿)
  • 金剛頂經瑜伽文殊師利菩薩法一品(二紙) (南無北隸)
  • 金剛頂超勝三界經說文殊五字真言勝相(二紙) (南優北隸)
  • 大聖曼殊室利童子五字瑜伽法(三紙餘) (南學北杜)
  • 五字陀羅尼頌(七紙餘) 仝上
  • 金剛頂瑜伽經文殊師利菩薩儀軌供養法(九紙) (南優北鍾)
  • 佛說妙吉祥最勝根本大教經(三卷) (南薄北取)
  • 無能勝大明陀羅尼經(七紙半) (南學北英)
  • 無能勝大明心陀羅尼經(一紙半) 仝上
  • 大虛空藏菩薩念誦法(四紙) (南竟北稿)
  • 大威怒烏芻澀摩儀軌(十一紙) (南學北杜)
  • 甘露軍茶利菩薩供養念誦成就儀軌(一卷) (南竟北稿)
  • 不動使者陀羅尼秘密法(一卷) (南無北鍾)
  • 佛說聖寶藏神儀軌經(上下仝卷) (南命北止)
  • 曼殊室利咒藏中校量數珠功德經(二紙欠) (南才北知)
    • 佛說校量數珠功德經(一紙半) 仝上
  • 文殊所說最勝名義經(上下合卷) (南優北群)
  • 聖妙吉祥真實名經(一卷) (南思北澄)
  • 聖救度佛母二十一種禮讚經(三紙) (南履北言)
  • 佛說一切如來頂輪王一百八名讚經(一紙) 仝上
  • 讚揚聖德多羅菩薩一百八名經(四紙欠) (南盡北則)
  • 七佛讚唄伽陀(二紙餘) (南竭北言)
  • 曼殊室利菩薩吉祥伽陀(紙半) (南興北言)
    • 曼殊室利菩薩吉祥伽陀(一紙餘) (南竟北杜)
  • 佛說文殊師利一百八名梵讚(三紙半) (南深北言)
  • 聖金剛手菩薩一百八名梵讚(三紙半) (南夙北言)
  • 佛說聖觀自在菩薩梵讚(二紙欠) (南臨北言)
  • 聖多羅菩薩梵讚(六紙欠) (南履北言)
  • 犍椎梵讚(七紙半) (南深北言)
  • 八大靈塔梵讚(紙半) (南夙北言)
  • 三身梵讚(一紙餘) (南夙北言)
  • 受菩提心戒儀(三紙) (南竟北隸)
  • 瑜伽集要燄口施食儀起教阿難陀緣由(四紙欠) (南淵北漆)
  • 瑜伽集要燄口施食儀(二十四紙) 仝上
  • 陀羅尼雜集(十卷) (南封北卿)

閱藏知津總目卷第二

閱藏知津總目卷第三

三般若部

  • 大般若波羅密多經(六百卷) 天地玄黃至珍李柰
    • 放光般若波羅密經(三十卷) 菜重芥
    • 摩訶般若波羅密經(三十卷) 薑海鹹
    • 光讚般若波羅密經(十卷) 河
    • 道行般若波羅密經(十卷) 淡
    • 小品般若波羅密經(十卷) 鱗
    • 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羅密多經(二十五卷北作十四) (南似蘭北履薄)
    • 佛母寶德藏般若波羅密經(三卷今作二卷) (南履北臨)
    • 大明度無極經(六卷) 潛
    • 摩訶般若波羅密鈔經(五卷) 潛
    • 勝天王般若波羅密經(七卷) 羽
    • 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密經(一卷) 翔
    • 文殊師利所說般若波羅密經(一卷) 翔
    • 佛說濡首菩薩無上清淨分衛經(二卷) 翔
    •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一卷) 羽
    •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一卷) 羽
    •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一卷) 羽
    • 金剛能斷般若波羅密經(一卷) 翔
    •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密經(一卷) 翔
    •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密多經(一卷) 翔
  •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密多經(二卷) (南流北溫)
    •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密經(二卷) 翔
  • 佛說了義般若波羅密多經(二紙餘) (南淵北斯)
  • 佛說五十頌聖般若波羅密經(二紙欠) (南履北臨)
  • 佛說帝釋般若波羅密多心經(三紙餘) 仝上
  •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十六行半) 翔
    • 摩訶般若波羅密大明咒經(一紙欠) 翔
    • 佛說聖佛母般若波羅密多經(紙半) (南凊北薄)

四法華部

  • 無量義經(一卷) 草
  • 妙法蓮華經(七卷) 草
    • 正法華經(十卷) 木
    • 妙法蓮華經(八卷) (南蓋北賴)
    • 薩曇芬陀利經(半卷) 草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一卷) ([○@缺]北草)
  • 法華三昧經(半卷) 草
  • 廣博嚴淨不退轉法輪經(四卷) 髮
    • 不退轉法輪經(四卷) 髮
    • 阿惟越致遮經(四卷) (南此北蓋)
  • 大薩遮尼乾子受記經(十卷) 豈
    • 菩薩行方便境界神通變化經(三卷) 養
  • 金剛三昧經(二卷) (南賢北難)
  • 大法鼓經(二卷) 染
  • 佛說觀普賢菩薩行法經(一卷) (南罔北短)

五涅槃部

  • 大般涅槃經(四十卷) (南率賓歸王北賓歸王鳴)
    • 南本大般涅槃經(三十六卷) (南鳴鳳在竹北鳳在竹白)
    • 大般泥洹經(六卷) (南白北食)
  • 大般涅槃經後分(二卷) 白
  • 佛說方等般泥洹經(二卷) (南駒北白)
    • 四童子三昧經(三卷) 仝上
  • 大悲經(五卷) 駒
  • 大乘方廣總持經(一卷) (南五北才)
    • 佛說濟諸方等學經(一卷) 仝上
  • 集一切福德三昧經(三卷) (南大北化)
    • 等集眾德三昧經(三卷) (南四北化)
  • 摩訶摩耶經(二卷) (南忘北彼)
  • 大方等大雲經(四卷) (南毀北男)
  • 菩薩處胎經(五卷) 悲
  • 中陰經(二卷) (南絲北景)
  • 佛說蓮華面經(上下仝卷) (南詩北景)

二小乘經

  • 增壹阿含經(五十卷) 形端表正空
    • 佛說阿羅漢具德經(八紙半) (南夙北臨)
    • 佛說四人出現世間經(三紙欠) (南福北緣)
    • 佛說波斯匿王太后崩塵土坌身經(二紙半) (南緣北善)
    • 佛說給孤長者女得度因緣經(三卷南作二北作一) (南蘭北薄)
    • 須摩提女經(十四紙半) (南緣北敬)
    • 佛說三摩竭經(九紙) (南尺北敬)
    • 佛說婆羅門避死經(一紙欠) (南緣北善)
    • 食施獲五福報經(一紙餘)
    • 頻婆娑羅王詣佛供養經(四紙欠)
    • 佛說長者子六過出家經(二紙欠)
    • 佛說鴦崛魔經(五紙)
    • 佛說鴦崛髻經(五紙)
    • 佛說力士移山經(四紙半)
    • 佛說四未曾有法經(一紙餘)
    • 佛說舍利弗目犍連遊四衢經(二紙餘)
    • 七佛父母姓字經(三紙)
    • 佛說放牛經(三紙餘)
    • 緣起經(二紙欠)
    • 佛說十一想思念如來經(一紙)
    • 佛說四泥犁經(紙半)右十三經並同上
    • 阿那邠邸化七子經(三紙餘) (南緣北慶)
    • 玉耶經(四紙欠) 慶
    • 阿遫達經(一紙半) 慶
    • 玉耶女經(三紙欠) 慶
    • 大愛道般涅槃經(六紙餘) (南緣北慶)
    • 佛母般泥洹經(三紙餘) 仝上
    • 舍衛國王夢見十事經(三紙半) (南緣北善)
    • 佛說國王不黎先尼十夢經(四紙欠) 仝上
  • 中阿含經(六十卷) 作聖德建名立
    • 佛說七知經(二紙) (南積北緣)
    • 佛說園生樹經(一紙半) (南淵北斯)
    • 佛說鹹水喻經(一紙半) (南積北緣)
    • 佛說薩缽多酥哩踰捺野經(三紙餘) (南履北臨)
    • 佛說一切流攝守因經(四紙欠) (南積北緣)
    • 佛說四諦經(七紙半) (南積北善)
    • 佛說恒水經(三紙欠) 仝上
    • 佛說本相倚致經(二紙欠) 仝上
    • 佛說緣本致經(一紙餘) (南福北善)
    • 佛說輪王七寶經(三紙半) (南淵北斯)
    • 佛說頂生王故事經(五紙欠) (南福北善)
    • 佛說文陀竭王經(三紙欠) 仝上
    • 佛說頻婆娑羅王經(五紙) (南興北臨)
    • 佛說鐵城泥犁經(四紙餘) (南福北緣)
    • 佛說閻羅王五天使者經(二紙餘) 仝上
    • 佛說古來世時經(四紙餘) 仝上
    • 大正句王經(上下同卷) (南興北深)
    • 佛說阿那律八念經(三紙餘) (南福北緣)
    • 佛說離睡經(二紙餘)
    • 佛說是法非法經(二紙半)
    • 佛說求欲經(九紙餘)
    • 佛說受歲經(三紙餘)
    • 佛說梵志計水淨經(紙半) 五並仝上
    • 佛說大生義經(六紙半) (南凊北薄)
    • 佛說苦陰經(四紙餘) (南福北緣)
    • 佛說苦陰因事經(四紙半)
    • 佛說釋摩男本經(三紙餘)
    • 佛說樂想經(一紙欠)
    • 佛說漏分布經(五紙餘)
    • 佛說阿耨(五紙)
    • 佛說諸法本經(一紙欠)
    • 佛說瞿曇彌記果經(六紙欠) 七並仝上
    • 佛說瞻婆比丘經(二紙半餘) (南福北善)
    • 佛說伏婬經(二紙餘) (南福北緣)
    • 佛說魔嬈亂經(七紙欠)
    • 佛說弊魔試目連經(五紙欠) 仝上
    • 佛說賴吒和羅經(九紙餘) (南福北善)
    • 佛說護國經(半卷) (南溫北薄)
    • 佛說帝釋所問經(十一紙餘) (南溫北深)
    • 佛說善生子經(六紙半) (南福北善)
    • 佛說數經(四紙餘) 仝上
    • 佛說梵志頞波羅延問種尊經(六紙) 仝上
    • 佛說須達經(三紙欠) (南緣北善)
    • 佛說長者施報經(六紙餘) (南臨北盡)
    • 三歸五戒慈心厭離功德經(一紙欠) (南緣北善)
    • 佛為黃竹園老婆羅門說學經(三紙餘) 仝上
    • 佛說梵摩喻經(八紙欠) 仝上
    • 佛說尊上經(三紙欠) 仝上
    • 分別善惡報應經(上下仝卷) (南力北竭)
    • 佛說兜調經(三紙餘) (南緣北善)
    • 佛說鸚鵡經(八紙欠) 仝上
    • 佛說意經(二紙餘) 仝上
    • 佛說應法經(三紙餘) 仝上
    • 佛說分別布施經(三紙欠) (南凊北薄)
    • 佛說息諍因緣經(半卷) (南斯北夙)
    • 佛說泥犁經(十一紙欠) (南福北緣)
    • 佛說齋經(四紙) 仝上
    • 佛說優婆夷墮舍迦經(三紙欠) 仝上
    • 八關齋經(一紙餘) 敬
    • 佛說八種長養功德經(一紙) (南馨北凊)
    • 佛說鞞摩肅經(四紙半) 緣
    • 佛說婆羅門子命終愛念不離經(三紙餘) 緣
    • 佛說十支居士八城人經(二紙餘) 緣
    • 佛說邪見經(一紙) 緣
    • 佛說箭喻經(三紙餘) 緣
  • 佛說長阿含經(二十二卷) (南克念北習聽)
    • 佛說七佛經(一卷) (南深北命)
    • 毘婆尸佛經(上下仝卷) (南臨北盡)
    • 佛般泥洹經(二卷) (南禍北福)
    • 大般泥洹經(三卷) (南禍北駒)
    • 佛說方等泥洹經(二卷) 仝上
    • 佛說大堅固婆羅門緣起經(上下同卷) (南淵北斯)
    • 佛說人仙經(六紙半餘) (南興北臨)
    • 佛說白衣金幢二婆羅門緣起經(上中下仝卷) (南馨北夙)
    • 佛說尼拘陀梵志經(上下仝卷) 仝上
    • 佛說大集法門經(二卷) (南斯北薄)
    • 長阿含十報法經(二卷今作一卷) (南聽北因)
    • 佛說人本欲生經(一卷) (南禍北福)
    • 佛說尸迦羅越六方禮經(五紙) 仝上
    • 佛說信佛功德經(八紙) (南興北深)
    • 佛說大三摩惹經(四紙半) (南臨北盡)
    • 佛說梵志阿(一卷) (南禍北善)
    • 佛說梵網六十二見經(一卷) (南禍北福)
    • 佛說寂志果經(一卷) (南禍北善)
    • 佛說樓炭經(六卷) (南積北福)
    • 起世經(十卷) (南因北積)
    • 起世因本經(十卷) 惡
  • 雜阿含經(五十卷) 谷傳聲虛堂
    • 別譯雜阿含經(二十卷今作十六卷) (南習聽北禍因)
    • 雜阿含經(一卷) (南聽北因)
    • 佛說七處三觀經(上下仝卷) (南緣北慶)
    • 五蘊皆空經(半紙餘) (南緣北善)
    • 佛說聖法印經(紙餘) (南緣北慶)
    • 佛說法印經(一紙餘) (南凊北薄)
    • 五陰譬喻經(二紙欠) (南善北慶)
    • 佛說水沫所漂經(二紙欠)
    • 佛說不自守意經(一紙欠)
    • 佛說滿願子經(二紙欠)
    • 轉法輪經(紙半)
    • 佛說三轉法輪經(二紙欠)
    • 佛說八正道經(紙半)
    • 難提釋經(三紙半)
    • 佛說馬有三相經(一紙欠)
    • 佛說馬有八態譬人經(一紙) 右九經並仝上
    • 佛說戒德香經(一紙餘) (南福北緣)
    • 佛說戒香經(一紙) (南興北深)
    • 佛說相應相可經(一紙欠) (南善北慶)
  • 本事經(七卷) (南與北孝)
  • 佛本行集經(六十卷) (南父事君日嚴北父事君日嚴與)
    • 佛說諸佛經(三紙) (南履北臨)
  • 過去現在因果經(四卷) (南慶北尺)
    • 修行本起經(二卷) (南善北尺)
    • 太子瑞應本起經(二卷) (南慶北尺)
    • 異出菩薩本起經(十一紙) 維
  • 中本起經(二卷) (南積北緣)
  • 佛說初分說經(上下合卷) (南馨北夙)
  • 佛說興起行經(三卷北作二卷) (南與北當)
  • 佛說眾許摩訶帝經(十三卷南作九卷北作七卷) (南深北命)
  •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五紙餘) (南行北食)
  • 佛臨涅槃記法住經(四紙欠) (南賢北食)
  • 佛說當來變經(二紙) (南賢北景)
  • 佛說法滅盡經(二紙欠) 仝上
  • 般泥洹後灌臘經(一紙餘) (南賢北食)
  • 佛滅度後棺斂葬送經(二紙半) (南當北食)
  • 迦葉赴佛般涅槃經(二紙欠) (南宜北既)
  • 佛入涅槃密跡金剛力士哀戀經(五紙餘) 仝上
  • 正法念處經(七十卷) 非寶寸陰是競資
    • 妙法聖念處經(八卷今作四卷) 忠
  • 佛說生經(五卷) 璧
  • 佛說義足經(二卷) 璧
  • 佛說大安般守意經(二卷) 敬
  • 禪秘要法經(三卷) (南尺北竭)
  • 治禪病秘要經(二卷) (南善北慶)
  • 陰持入經(二卷) (南孝北竭)
  • 五百弟子自說本起經(一卷) 孝
  • 佛說光明童子因緣經(四卷今作二卷) (南斯北夙)
  • 摩登伽經(二卷) (南善北慶)
    • 舍頭諫經(一卷) 仝上
    • 摩鄧女經(二紙餘) 慶
    • 摩鄧女解形中六事經(二紙餘) 慶
  • 佛說奈女耆域因緣經(一卷) (南慶北尺)
    • 佛說奈女耆婆經(一卷) 仝上
  • 佛說福力太子因緣經(上中下仝卷) (南馨北夙)
  • 佛說業報差別經(一卷) (南與北當)
  • 佛說輪迴五道罪福報應經(四紙欠) (南孝北當)
  • 佛說十八泥犁經(五紙欠) 敬
  • 雜藏經(八紙餘) (南善北璧)
    • 餓鬼報應經(六紙欠) 仝上
    • 鬼問目連經(三紙欠) 仝上
  • 佛說十二品生死經(半紙餘) (南孝北當)
  • 佛說淨意優婆塞所問經(四紙半) (南斯北夙)
  • 無垢優婆夷問經(二紙餘) 當
  •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五紙餘) (南善北慶)
    • 慢法經(一紙) 仝上
    • 阿難分別經(四紙半) 仝上
  • 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一卷) 敬
  • 佛說較量壽命經(八紙餘) (南力北則)
  • 十二緣生祥瑞經(上下仝卷) (南盡北則)
  • 佛說處處經(一卷) 敬
  • 天請問經(二紙餘) 當
  • 佛說分別緣生經(一紙餘) (南凊北薄)
  • 嗟襪曩法天子受三歸依獲免惡道經(三紙餘) (南力北則)
  • 佛說出家功德經(四紙餘) 當
  • 佛說大迦葉本經(四紙餘) (南孝北當)
  • 佛說龍王兄弟經(二紙欠) (南尺北敬)
  • 佛說羅云忍辱經(二紙半) (南孝北當)
  • 佛說梵摩難國王經(一紙餘) 當
  • 佛說普達王經(三紙欠) 當
  • 佛說末羅王經(紙餘) (南孝北當)
  • 佛說摩達國王經(一紙) 仝上
  • 佛說旃陀越國王經(二紙半餘) 仝上
  • 萍沙王五願經(六紙) 璧
  • 佛說五王經(四紙餘) 當
  • 犍陀國王經(一紙餘) 敬
  • 未生怨經(三紙欠) 敬
  • 琉璃王經(六紙) 璧
  • 阿闍世王問五逆經(四紙餘) (南尺北敬)
  • 佛說解憂經(三紙欠) (南深北命)
  • 佛說無上處經(半紙餘) 當
  • 佛說無常經(一紙欠) (南當北孝)
  • 佛說信解智力經(五紙) (南興北臨)
  • 佛說四無所畏經(二紙欠) (南履北臨)
  • 佛說四品法門經(四紙) (南思北斯)
  • 佛說法乘義決定經(上中下合卷) (南言北之)
  • 佛說決定義經(九紙半) (南溫北薄)
  • 佛說廣義法門經(八紙欠) (南福北緣)
    • 佛說普法義經(七紙餘) 緣
  • 佛說海八德經(二紙餘) (南尺北璧)
    • 佛說法海經(二紙半) 仝上
  • 佛說身毛喜豎經(三卷南作卷半北作一卷) (南馨北夙)
  • 黑氏梵志經(二紙半) 敬
  • 長爪梵志請問經(二紙餘) 當
  • 佛說婦人遇辜經(一紙餘) 孝
  • 須摩提長者經(七紙餘) 敬
  • 盧至長者因緣經(一卷) 當
  • 佛說耶祇經(紙半餘) (南孝北當)
  • 佛說貧窮老公經(二紙) (南尺北敬)
  • 佛為阿支羅迦葉說自他作苦經(一紙半) 敬
  • 佛說長者音悅經(三紙餘) (南尺北敬)
  • 佛說鬼子母經(三紙欠) 當
  • 佛說孫多耶致經(二紙欠) 當
  • 佛說八師經(三紙餘) (南尺北敬)
  • 佛說九橫經(一紙) 當
  • 佛說沙曷比丘功德經(二紙) (南孝北當)
  • 佛說得道梯磴錫杖經(五紙欠) (南尺北敬)
  • 佛說呵鵰阿那含經(一紙半) 孝
  • 佛說燈指因緣經(八紙欠) 孝
  • 佛說五無返復經(二紙) (南孝北當)
    • 佛說五無返復經(二紙) 仝上
  • 長者子懊惱三處經(二紙餘) 敬
  • 五母子經(一紙半) (南善北慶)
    • 沙彌羅經(一紙餘) 慶
  • 佛說栴檀樹經(二紙) 當
  • 佛說佛大僧大經(五紙半) (南孝北當)
  • 阿鳩留經(三紙) 敬
  • 佛說頞多和多耆經(一紙餘) 當
  • 佛說越難經(一紙餘) (南尺北敬)
  • 佛說摩訶迦葉度貧母經(四紙欠) 孝
  • 佛說布施經(二紙) (南臨北則)
  • 佛說五大施經(十行) (南思北之)
  • 佛說四天王經(二紙欠) 孝
  • 佛說出家緣經(一紙餘) 敬
  • 孝子經(二紙欠) 敬
  • 佛說進學經(十七行) (南尺北敬)
  • 佛說賢者五福經(一紙欠) 當
  • 佛說解夏經(二紙餘) (南溫北深)
  • 佛說蟻喻經(二紙欠) (南淵北斯)
  • 佛說自愛經(四紙欠) (南孝北當)
  • 佛說罵意經(十三紙餘) 敬
  • 佛說堅意經(一紙餘) (南尺北當)
  • 佛說佛治身經(一紙欠) (南宜北既)
  • 佛說佛醫經(三紙餘) (南終北明)
  • 佛說治意經(一紙欠) (南宜北既)
  • 佛說大魚事經(一紙餘) 孝
  • 佛說法受塵經(半紙餘) 敬
  • 佛說阿含正行經(三紙欠) 敬
  • 佛說所欲致患經(四紙半) (南尺北敬)
  • 佛說八無暇有暇經(三紙餘) (南當北孝)
  • 佛說譬喻經(一紙) 當
  • 四願經(四紙欠) 敬
  • 佛說四自侵經(四紙欠) (南孝北當)
  • 佛說諸行有為經(一紙餘) (南力北忠)
  • 佛說木患經(一紙餘) 當
  • 佛說醫喻經(一紙餘) (南馨北夙)
  • 佛說中心經(四紙餘) 孝
  • 佛說身觀經(二紙欠) (南當北孝)
  • 佛說禪行三十七品經(二紙) 仝上
  • 禪行法想經(半紙餘) 敬
  • 佛說新歲經(四紙) 當
  • 佛說時非時經(二紙) (南孝北當)
  • 佛說護淨經(二紙) 當
  • 佛說因緣僧護經(一卷) (南當北竭)
  • 比丘避女惡名欲自殺經(一紙欠) (南當北孝)
  • 阿難同學經(二紙餘) (南緣北善)
  • 佛說月喻經(二紙欠) (南馨北夙)
  • 佛說灌頂王喻經(一紙欠) 仝上
  • 佛說比丘聽施經(二紙餘) 當
  • 佛說見正經(五紙半) 孝
  • 佛說略教誡經(一紙) 當
  • 佛說父母恩難報經(一紙欠) 當
  • 佛說淨飯王般涅槃經(五紙半) (南尺北當)
  • 猘狗經(一紙半) 敬
  • 佛說群牛譬經(一紙餘) 當
  • 佛為年少比丘說正事經(一紙半) (南孝北當)
  • 分別經(四紙餘) 敬
  • 佛說阿難七夢經(一紙欠) 孝
  • 阿難四事經(三紙) 敬
  • 佛說五苦章句經(十二紙欠) (南尺北當)
  • 佛說月光菩薩經(五紙欠) (南臨北盡)
  • 未曾有因緣經(三卷) (南彼北靡)
  • 除恐災患經(一卷) (南罔北短)
  • 佛說孛經(一卷) (南忘北彼)
  • 天王太子辟羅經(一紙半) (南賢北景)
  • 佛說八大靈塔名號經(一紙餘) (南夙北臨)
  • 佛說溫室洗浴眾僧經(三紙欠) (南莫北短)
  • 諸德福田經(五紙餘) (南忘北彼)
  • 佛為海龍王說法印經(半紙) (南賢北景)
  • 賓頭盧突羅闍為優陀延王說法經(七紙欠) (南甚北墳)
  • 賢愚因緣經(十三卷) (南誡美北左達)
  • 雜寶藏經(八卷) (南業北既)
  • 撰集百緣經(十卷) (南慎北承)

第二律藏

二分一大乘律二小乘律

一大乘律

  • 佛說梵網經(二卷) (南攝北安)
  • 菩薩瓔珞本業經(二卷) (南職北篤)
  • 菩薩善戒經(九卷) (南仕攝北辭)
  • 菩薩善戒經(一卷連前經)
  • 佛說受十善戒經(一卷) (南職北篤)
  • 佛說十善業道經(五紙欠) (南從北初)
    • 佛為娑伽羅龍王所說大乘法經(八紙半) (南命北盡)
  • 文殊師利問經(二卷) 染
  • 佛說菩薩內戒經(一卷) (南從北言)
  • 佛藏經(四卷) (南職北篤)
  • 優婆塞戒經(七卷) (南攝北定)
  • 佛說法律三昧經(七紙欠) (南從北初)
  • 清淨毘尼方廣經(一卷) 仝上
    • 佛說文殊師利淨律經(一卷) (南從北言)
    • 寂調音所問經(一卷) (南從北定)
  • 佛說文殊悔過經(一卷) 仝上
  • 三曼陀陀羅菩薩經(六紙) (南從北初)
  • 菩薩藏經(九紙欠) 仝上
    • 舍利弗悔過經(四紙) (南從北初)
    • 大乘三聚懺悔經(一卷) (南從北定)
  • 佛說淨業障經(一卷) (南職北篤)
  • 佛說善恭敬經(六紙欠) (南效北良)
    • 佛說正恭敬經(四紙餘) 仝上
  • 佛說大乘戒經(一紙欠) (南履北臨)
  • 菩薩戒羯磨文(五紙餘) (南職北篤)
  • 菩薩戒本經(一卷) 仝上
    • 菩薩優婆塞五戒威儀經(一卷) (南從北言)
    • 菩薩戒本(一卷) (南職北篤)
  • 菩薩受齋經(二紙餘) (南從北初)
  • 菩薩五法懺悔經(一紙半) 仝上

二小乘律

  • 四分律藏(六十卷) (南訓入奉母儀諸姑北業所基籍甚無)
    • 四分戒本(一卷) (南姑北外)
    • 四分戒本(一卷) 仝上
    • 比丘尼戒本(一卷) [A21](南叔北外)
    • 曇無德律部雜羯磨(一卷北作二卷) (南猶北受)
    • 羯磨(二卷) (南猶北婦)
    • 四分比丘尼羯磨法(一卷) (南猶北卑)
    • 四分僧羯磨(三卷北作五卷) (南子北卑)
    • 尼羯磨(三卷北作五卷) (南子北榮)
  • 摩訶僧祇律(四十卷北作四十六卷) (南政存以甘棠北攝職從政存)
    • 波羅提木叉僧祇戒本(一卷) (南貴北外)
    • 比丘尼僧祇律波羅提木叉戒經(一卷) (南婦北隨)
  • 彌沙塞部五分律(三十卷) (南隨外受傅北而益詠)
    • 五分戒本(一卷) (南棠北外)
    • 五分比丘尼戒本(一卷) (南叔北外)
    • 彌沙塞羯磨本(一卷北作二卷) (南叔北隨)
  • 十誦律(五十八卷北作六十五卷) (南去而益詠樂殊貴北誠美慎終宜令榮)
  • 十誦毘尼序(三卷) (南貴北婦)
    • 十誦比丘戒本(一卷) (南傅北外)
    • 十誦比丘尼戒本(一卷) 仝上
    • 大沙門百一羯磨法(一卷) (南叔北外)
    • 十誦羯磨比丘要用(一卷) (南叔北受)
  • 薩婆多毘尼毘婆沙(八卷)(一卷) (南氣北夫)
  • 薩婆多毘尼摩得勒伽(十卷) (南懷北下)
  •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五十卷) (南賤禮別尊卑北竟學優登仕)
  •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毘奈耶(二十卷) (南上和北貴賤)
  •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四十卷) (南下至唱北以至去)
  •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二十卷) (南連枝北樂殊)
  • 根本說一切有部尼陀那(五卷)目得迦(五卷) (南婦北睦)
  • 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十卷) (南伯北和)
  • 根本說一切有部戒經(一卷) (南傅北初)
  •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戒經(一卷) (南傅北隨)
  •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尼陀那目得迦攝頌雜事攝頌(一卷) (南比北唱)
  •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十四卷) (南兒孔北尊卑)
  •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頌(三卷) (南比北婦)
  • 根本說一切有部出家授近圓羯磨儀軌(一卷) (南交北夫)
  • 苾芻習略法(一卷) 仝上
  • 戒因緣經(十卷) (南兄北上)
  • 解脫戒本經(一卷) (南傅北初)
  • 善見毘婆沙律(十八卷) (南弟同北禮別)
  • 毘尼母經(八卷) (南交北唱)
  • 佛阿毘曇經(二卷) 同
  • 舍利弗問經(十三紙半) (南子北隨)
  • 優波離問經(一卷) (南叔北隨)
  • 佛說目連所問經(二紙欠) (南盡北則)
    • 犯戒罪輕重經(一紙半) (南比北初)
  • 迦葉禁戒經(二紙餘) 仝上
  • 律二十二明了論(一卷) (南孔北唱)
  • 大比丘三千威儀(二卷) (南孔北別)
  • 沙彌十戒法并威儀(一卷) (南叔北婦)
    • 沙彌威儀(八紙餘) (南叔北受)
    • 佛說沙彌十戒儀則經(三紙半) (南忠北則)
  • 沙彌尼戒經(四紙欠) (南子北隨)
    • 沙彌尼離戒文(三紙餘) (南叔北受)
  • 佛說優婆塞五戒相經(一卷) (南比北初)
  • 佛說戒消災經(三紙) 仝上
  • 佛說大愛道比丘尼經(二卷) (南比北隨)
  • 佛說苾芻五法經(四紙餘) (南盡北則)
  • 佛說苾芻迦尸迦十法經(二紙半) 仝上
  • 佛說五恐怖世經(一紙) 當
  • 佛說齋經(三紙) (南福北緣)

附疑似雜偽律

  • 佛說目連問戒律中五百輕重事經(一卷) (南猶北隨)

閱藏知津總目卷第三

閱藏知津總目卷第四

第三論藏

二分一大乘論二小乘論

一大乘論

又三一釋經論二宗經論三諸論釋

一釋經論

又二一西土二此土

一西土大乘釋經論

  • 十住毘婆沙論(十五卷) (南志滿北規仁)
  • 十地經論(十二卷) (南惻造北離節)
  • 大方廣佛華嚴經入法界品四十二字觀(六紙欠) (南竟北隸)
  • 彌勒菩薩所問經論(七卷) (南造北顛)
  • 大寶積經論(四卷) (南弗北虧)
  • 無量壽經優波提舍(七紙欠) (南次北顛)
  • 寶髻經四法優波提舍(一卷) (南弗北靜)
  • 轉法輪經優波提舍(九紙) 仝上
  • 三具足經優波提舍(一卷) (南造北節)
  • 佛地經論(七卷) (南次北節)
  • 勝思惟梵天所問經論(三卷) (南離北弗)
  • 文殊師利菩薩問菩提經論(二卷) 仝上
  • 略述金剛頂瑜伽分別聖位修證法門(十二紙) (南優北鍾)
  • 大樂金剛不空真實三昧耶經般若波羅密多理趣釋(二卷) (南竟北稿)
  • 般若波羅密多理趣經大安樂不空三昧真實金剛菩薩等一十七聖大曼荼羅義述(二紙半) (南竟北隸)
  • 瑜伽金剛頂經釋字母品(二紙欠) (南取北止)
  • 仁王般若陀羅尼釋(六紙餘) (南學北杜)
  • 諸教決定名義論(三紙半) (南壁北古)
  • 聖佛母般若波羅密多九頌精義論(七紙半) 仝上
  • 佛母般若波羅密多圓集要義論(二紙半) (南書北星)
  • 金剛頂瑜伽中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論(六紙) (南壁北通)
  • 事師法五十頌(二紙餘) (南優北言)
  • 大智度論(一百卷) (南友投分切磨箴規仁慈隱北傅訓入奉母儀諸姑伯叔)
  •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論(三卷) (南次北受)
  •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密多經論頌(七十七偈) (南次北顛)
  •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論(三卷) (南弗北受)
    •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密多經論釋(三卷) (南弗北虧)
  •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破取著不壞假名論(二卷) (南離北弗)
  • 妙法蓮華經優波提舍(二卷) (南離北虧)
    • 妙法蓮華經論優波提舍(二卷) 仝上
  • 大般涅槃經論(九紙餘) (南弗北顛)
  • 涅槃經本有今無偈論(五紙半) 仝上
  • 遺教經論(一卷) (南離北顛)

二此土大乘釋經論

  •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四十卷北作六十卷) (南頗至最北用至威)
  • 華嚴經隨疏演義鈔(六十卷北作九十卷) (南精至丹北沙至禹)
    •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鈔(三十卷) 稷稅熟
  • 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三卷北作四卷) (南丹北跡)
  • 華嚴經指歸(一卷) (南青北跡)
  • 華嚴經明法品內立三寶章(二卷) 仝上
  • 大方廣圓覺脩多羅了義經略疏之鈔(三十卷) 治本於  大方廣圓覺脩多羅了義經疏(四卷) (南石北[○@缺])
  • 佛說阿彌陀經疏(七紙) (南青北百)
  •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疏(一卷) (南法北約)
  •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註解(四卷今作八卷) (北主南[○@缺])
  • 維摩詰所說經註(六卷北作十卷) 務
  • 維摩詰所說經疏(十卷) (元朝藏中謙字號南北二藏並[○@缺])
  • 維摩詰所說經記(六卷) (元朝藏中謹字號南北二藏並[○@缺])
  • 四教義(六卷) 弊
  • 金光明經玄義(二卷) (南遵北會)
  • 金光明經文句(六卷) (南約北盟)
  • 盂蘭盆經疏(一卷) (南青北百)
  • 首楞嚴經義海(三十卷) (南九州禹北翦頗牧)
  • 大佛頂首楞嚴經會解(二十卷) 綿邈
  • 請觀音經疏(一卷) (南煩北法)
  • 金剛般若經疏(一卷) (南法北會)
  • 金剛經疏論纂要(三卷) 農
  • 釋金剛經刊定記(七卷) 農
  • 仁王護國般若經疏(五卷) 韓
  •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略疏(九紙) (南青北百)
  •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集註(一卷) (南石北[○@缺])
  • 妙法蓮華經玄義(二十卷) (南寔寧北密勿)
  • 妙法蓮華經文句(二十卷) (南更霸北實寧)
  • 觀音玄義(二卷) (南何北遵)
  • 觀音義疏(二卷) 仝上
  • 妙法蓮華經要解(二十卷) 曠遠
  • 大般涅槃經玄義(二卷) (南踐北滅)
  • 大般涅槃經疏(古十八卷南作二十六卷北作三十三卷) (南土會盟北滅虢踐)
  • 佛遺教經論疏節要(一卷) (南丹北跡)
  • 菩薩戒義疏(二卷) (南遵北何)

二宗經論

又二一西土二此土

一西土大乘宗經論

  • 瑜伽師地論(百卷) (南節至靜北猶至氣)
    • 菩薩地持經(八卷) (南登北安)
    • 決定藏論(三卷) (南好北性)
    • 王法正理論(一卷) (南心北退)
  • 顯揚聖教論(二十卷) (南情逸北分切)
  • 顯揚聖教論頌(一卷) (南心北退)
  • 大乘阿毘達磨集論(七卷) 仝上
  • 大乘阿毘達磨雜集論(十六卷) (南動神北磨箴)
  • 辯中邊論頌(五紙半) (南爵北靜)
  • 辯中邊論(三卷) 仝上
  • 中邊分別論(二卷) (南移北情)
  • 攝大乘論本(三卷) 仝上
    • 攝大乘論(三卷) (南物北隱)
    • 攝大乘論(二卷) 仝上
  • 楞伽經唯識論(十九紙) (南都北靜)
    • 大乘唯識論(十紙) 仝上
    • 唯識二十論(八紙) 仝上
  • 唯識三十論(三紙餘) (南自北沛)
  • 大乘成業論(一卷) (南爵北匪)
  • 業成就論(一卷) 仝上
  • 大乘五蘊論(七紙) (南都北投)
  • 因明正理門論本(一卷) (南爵北匪)
    • 因明正理門論(一卷) 仝上
  • 因明入正理論(五紙) (南自北沛)
  • 大乘百法明門論(一紙餘) (南華北沛)
  • 觀所緣緣論(二紙餘) (南華北投)
    • 無相思塵論(二紙半) 仝上
  • 三無性論(二卷) (南邑北沛)
  • 顯識論顯識品(十一紙餘) (南自北沛)
  • 轉識論(六紙) (南都北沛)
  • 大乘起信論(二卷唐譯) (南邑北情)
    • 大乘起信論(一卷) 仝上
  • 大宗地玄文本論(八卷今作四卷) (南羅北疑)
  • 十二門論(一卷) (南守北造)
  • 菩提心離相論(七紙) (南書北星)
  • 菩提資糧論(六卷) (南滿北仁)
  • 發菩提心論(二卷) (南邑北沛)
  • 廣釋菩提心論(一二仝卷) (南壁北疑)
  • 菩提心觀釋(二紙餘) (南履北臨)
  • 大乘法界無差別論(六紙) (南華北逸)
    • 大乘法界無差別論(六紙欠) (南壁北通)
  • 壹輸盧迦論(三紙欠) (南華北沛)
  • 六十頌如理論(三紙餘) (南書北星)
  • 大乘二十頌論(一紙餘) 仝上
  • 大乘破有論(一紙餘) 仝上
  • 方便心論(一卷) (南邑北逸)
  • 迴諍論(一卷) (南華北逸)
  • 中論(四卷) (南神北箴)
  • 般若燈論(十五卷) (南疲守北惻造)
  • 大乘中觀釋論(九卷今作四卷) (南壁北通)
  • 順中論(二卷) (南移北情)
  • 百字論(七紙欠) (南華北逸)
  • 百論(二卷) (南守北造)
  • 廣百論本(一卷僅十紙) 仝上
  • 十八空論(一卷) 仝上
  • 取因假設論(七紙半) (南華北匪)
  • 觀總相論頌(十一偈) 仝上
  • 掌中論(二紙) (南華北逸)
  • 解拳論(二紙欠) 仝上
  • 入大乘論(二卷) (南都北靜)
  • 佛性論(四卷) (南爵北匪)
  • 究竟一乘寶性論(五卷) (南自北性)
  • 大乘寶要義論(十卷今作五卷) (南書北星)
  • 大乘集菩薩學論(二十五卷今作十一卷) (南府北轉疑)
  • 集大乘相論(上下共十四紙) (南書北星)
  • 集諸法寶最上義論(上下仝卷) 仝上
  • 六門教授習定論(一卷) (南華北匪)
  • 大乘莊嚴經論(十三卷) (南意移北次弗)
  • 大莊嚴經論(十五卷) (南逐物北慈隱)
  • 菩薩本生鬘論(十六卷今作十卷) (南經北右)
  • 大丈夫論(二卷) (南都北靜)
  • 提婆菩薩破楞伽經中外道小乘四宗論(五紙) (南華北逸)
  • 提婆菩薩釋楞伽經中外道小乘涅槃論(四紙半) (南華北逸)
  • 大乘掌珍論(二卷) (南都北性)
  • 如實論(一卷) (南華北逸)
  • 手杖論(六紙欠) (南華北匪)
  • 寶行王正論(一卷) (南邑北逸)
  • 佛說法集名數經(六紙欠) (南忠北則)
  • 惟日雜難經(十三紙半) (南終北明)
  • 五門禪經要用法(一卷) (南令北英)
  • 坐禪三昧法門經(二卷) (南令北墳)
  • 禪法要解經(二卷) (南榮北集)
  • 思惟要略法(八紙半) (南終北英)
  • 菩薩訶色欲法(一紙欠) (南宜北稿)
  • 禪要訶欲經(三紙餘) (南令北聚)
  • 小道地經(三紙餘) (南籍北既)
  • 修行道地經(八卷) (南終北明)
    • 道地經(一卷) (南慎北明)
  • 眾經撰雜譬喻(二卷) (南所北群)
  • 舊雜譬喻經(二卷) (南所北聚)
  • 雜譬喻經(二卷北作一卷) (南所北群)
  • 雜譬喻經(二卷) (南所北英)
  • 菩提行經(四卷今作二卷) (南甚北亦)
  • 讚法界頌(六紙) (南力北言)
  • 廣發大願頌(一紙餘) (南甚北英)
  • 佛三身讚(八行偈) (南興北言)
  • 佛一百八名讚(二紙餘) (南臨北言)
  • 一百五十讚佛頌(七紙餘) (南籍北隸)
  • 佛吉祥德讚(上中下仝卷) (南無北漆)
  • 聖觀自在菩薩功德讚(七言四十六偈) (南竟北言)
  • 讚觀世音菩薩頌(三紙欠) (南籍北言)
  • 聖者文殊師利發菩提心願文(十三行) (南思北澄)
  • 大聖文殊師利菩薩讚佛法身禮(三紙餘四十偈) (南竟北隸)
  • 百千頌大集經地藏菩薩請問法身讚(六紙欠) (南無北隸)

二此土大乘宗經論

  • 肇論(三卷) (二藏俱[○@缺])
  • 寶藏論(一卷) 敦
  • 大乘止觀法門(四卷) (南踐北途)
  • 法華經安樂行義(一卷) (南煩北土)
  • 諸法無諍三昧法門(二卷) (南煩北途)
  • 摩訶止觀(二十卷) (南困衡北霸趙)
  • 釋禪波羅密次第法門(十卷) (南刑北煩)
  • 六妙門禪法(一卷) (元藏謹字號南北藏並[○@缺])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二卷) (南踐北途)
  • 釋摩訶般若波羅密經覺意三昧(一卷) (南煩北法)
  • 四念處(四卷) 仝上
  • 法界次第初門(三卷) (南剪北刑)
  • 淨土十疑論(一卷) (南起北刑)
  • 觀心論 (二藏俱[○@缺])

三諸論釋

又二一西土二此土

一西土大乘諸論釋

  • 瑜伽師地論釋(一卷) (南心北退)
  • 攝大乘論釋(十卷) (南持北枝)
    • 攝大乘論釋(十五卷) (南操好北友投)
    • 攝大乘論釋(十卷) (南堅北連)
  • 攝大乘論釋(十卷) (南雅北交)
  • 成唯識論(十卷) (南縻北義)
  • 成唯識寶生論(五卷) (南自北沛)
  • 大乘廣五蘊論(十三紙半) (南都北投)
  • 觀所緣緣論釋(八紙餘) (南華北投)
  • 釋摩訶衍論(十卷) (元藏笙字號南北藏俱[○@缺])
  • 廣百論釋論(十卷) (南真北廉)

二此土大乘諸論釋

  • 華嚴懸談會玄記(四十卷) 鉅野洞庭
  •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疏妙宗鈔(六卷) (南韓北約)
  • 金光明經玄義拾遺記(六卷) (南遵北會)
  • 金光明經文句記(十二卷) (南約法北盟何)
  • 請觀音經疏闡義鈔(四卷) (南煩北法)
  • 仁王護國般若經疏神寶記(四卷) (南弊北韓)
  •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略疏連珠記(一卷北作二卷) (南青北百)
  • 佛母般若波羅密多圓集要義論釋(四卷今作二卷) (南書北星)
  • 法華玄義釋籤(二十卷) (南晉楚北多士)
  • 法華文句記(二十卷[A22]作三十卷) (南趙魏北晉楚更)
  • 觀音玄義記(四卷) (南何北遵)
  • 觀音義疏記(四卷) (南何北遵約)
  • 涅槃玄義發源機要(四卷) 土
  • 大乘百法明門論解(一卷) 敦
  • 大乘起信論疏(五卷) 巖
  • 大乘起信論疏筆削記(十五卷) 巖岫
  • 肇論新疏游刃(二十卷) 杳冥
  • 摩訶止觀輔行傳弘決(四十卷) (南假途滅虢北魏困橫假)
  • 止觀義例(二卷) (南踐北途)
  • 止觀大意(十紙餘) (南翦北起)
  • 觀心論疏(三卷北作五卷) (南起北刑)

二小乘論

  • 立世阿毘曇論(十卷) (南聚北弁)
  •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二十卷) (南邙面北甲帳)
  • 舍利弗阿毘曇論(二十二卷北作三十卷) (南群英杜北驚圖寫)
  • 阿毘達磨法蘊足論(十二卷北作十卷) (南背北陛)
  • 施設論(七卷今作三卷) (南壁北通)
  • 阿毘達磨發智論(二十卷) (南二京北傍啟)
    • 阿毘曇八犍度論(三十卷) (南夏東西北彩仙靈)
  •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二百卷) (南圖至席北心至縻)
    • 阿毘曇毘婆沙論(八十二卷北作八十卷) (南宮至驚北都至京)
  • 鞞婆沙論(十四卷) (南鍾隸北肆筵)
  • 阿毘達磨俱舍論(三十卷) (南笙陞階北樓觀飛)
    • 阿毘達磨俱舍釋論(二十二卷) (南鼓瑟吹北禽獸畫)
    • 阿毘達磨俱舍論頌本(一卷) (南吹北畫)
  • 阿毘達磨順正理論(八十卷) (南納至通北背至涇)
  • 阿毘達磨藏顯宗論(四十卷) (南廣內左達北宮殿盤鬱)
  • 阿毘達磨識身足論(十六卷) (南洛浮北設席)
  • 阿毘達磨界身足論(三卷) (南浮北席)
  • 阿毘達磨品類足論(十八卷) (南渭據北對楹)
    • 眾事分阿毘曇論(十二卷) (南據涇北陞階)
  • 阿毘曇心論(四卷) (南承北瑟)
  • 法勝阿毘曇心論(六卷) (南承北納)
  • 雜阿毘曇心論(十一卷北作十六卷) (南明既北鼓瑟)
  • 阿毘曇甘露味論(二卷) (南既北楹)
  • 入阿毘達磨論(二卷) (南墳北笙)
  • 五事毘婆沙論(二卷北作一卷) (南杜北席)
  • 阿毘曇五法行經(九紙半) (南籍北墳)
  • 尊婆須密菩薩所集論(十卷北作十五卷) (南集墳北吹笙)
  • 成實論(二十卷) (南典亦北丙舍)
  • 四諦論(四卷北作三卷) (南漆北逸)
  • 解脫道論(十二卷) (南稿北階納)
  • 隨相論(二卷) (南既北筵)
  • 緣生論(一卷) (南華北匪)
  • 大乘緣生論(十紙半) (南壁北右)
  • 十二因緣論(三紙) (南華北沛)
  • 止觀門論頌(四紙欠) (南華北匪)
  • 金剛針論(八紙欠) (南書北星)
  • 彰所知論(二卷南作一卷) (南羅北通)
  • 三法度論(三卷) (南墳北畫)
    • 四阿含暮抄解(二卷) (南籍北英)
  • 三彌底部論(二卷) (南隸北畫)
  • 分別功德論(三卷) (南漆北笙)
  • 阿含口解十二因緣經(七紙欠) (南籍北既)
  • 辟支佛因緣論(一卷) (南漆北逸)
  • 四品學法(一紙半) (南宜北稿)
  • 異部宗輪論(七紙餘) (南漆北席)
    • 十八部論(六紙半) 仝上
    • 部異執論(八紙餘) 仝上

第四雜藏

二分一西土撰述二此方撰述

一西土撰述

  • 佛說四十二章經(六紙) (南尺北璧)
  • 大乘修行菩薩行門諸經要集(三卷) (南宜北英)
  • 八大人覺經(一紙欠) (南賢北維)
  • 菩薩內習六波羅密經(三紙欠) (南賢北悲)
  • 出曜經(本名論二十卷) (南定篤初北廣內)
    • 法句譬喻經(四卷) (南籍北亦)
    • 法句經(二卷) (南所北群)
    • 法集要頌經(四卷) (南甚北隸)
  • 佛本行經(七卷) (南初北達)
  • 佛所行讚經(五卷) (南美北典)
  • 僧伽羅剎所集佛行經(五卷) (南宜北典)
  • 僧伽斯那所撰菩薩本緣經(四卷) (南令北聚)
  • 師子素馱娑王斷肉經(三紙) (南賢北景)
  • 十二游經(四紙半) (南終北英)
  • 達磨多羅禪經(二卷) (南榮北集)
  • 內身觀章句經(三紙欠) (南令北聚)
  • 法觀經(四紙半) 仝上
  • 三慧經(十一紙) (南籍北墳)
  • 佛使比丘迦旃延說法沒盡偈(五紙餘) (南宜北既)
  • 迦丁比丘說當來變經(七紙半) (南甚北英)
  • 大阿羅漢難提密多羅所說法住記(六紙半) (南甚北漆)
  • 撰集三藏及雜藏傳(七紙餘) (南籍北漆)
  • 迦葉結經(八紙欠) (南籍北聚)
  • 密跡力士大權神王經偈頌(一卷南無偈頌二字) (南學北杜)
  • 請賓頭盧經(一紙餘) (南甚北墳)
  • 那先比丘經(三卷) (南業北聚)
  • 阿育王譬喻經(五紙餘) (南基北墳)
  • 百喻經(二卷) (南令北群)
  • 無明羅剎經(一卷) (南所北群)
  • 龍樹菩薩為禪陀迦王說法要偈(七紙半) (南甚北漆)
    • 勸發諸王要偈(六紙餘) (南甚北隸)
    • 龍樹菩薩勸誡王頌(七紙欠) 仝上
  • 大勇菩薩分別業報略經(八紙) (南甚北墳)
  • 十不善業道經(一紙餘) (南優北英)
  • 賢聖集伽陀一百頌(五紙餘) (南甚北英)
  • 勝軍化世百喻伽陀經(七紙欠) (南盡北則)
  • 六道伽陀經(五紙) 仝上
  • 文殊師利菩薩及諸仙所說吉凶時日善惡宿曜(二卷) (南優北亦)
  • 迦葉仙人說醫女人經(三紙欠) (南夙北臨)
  • 付法藏因緣經(本名傳六卷) (南榮北集)
    • 馬鳴菩薩傳
    • 龍樹菩薩傳
    • 提婆菩薩傳(三傳仝卷共九紙半) (南籍北漆)
  • 婆藪槃豆傳(九紙) (南甚北漆)
  • 阿育王傳(五卷) (南基北漆)
    • 阿育王經(十卷南作五卷半北作六卷) (南基北墳)
  • 阿育王子法益壞目因緣經(一卷) (南所北群)

附外道論

  • 勝宗十句義論(十紙作一卷) (南吹北納)
  • 金七十論(三卷) (南羅北疑)

附疑偽經(本是此土撰述但既名經不可攝於十五科中故姑附此)

  • 大明仁孝皇后夢感佛說第一希有大功德經(二卷) (南大北史)

二此方撰述(分十五科)

一懺儀

  • 慈悲道場懺法(十卷) (南茂北公)
  • 方等三昧行法(一卷) (南起北刑)
  • 法華三昧懺儀(一卷) (南實北輔)
  • 法華三昧行事運想補助儀(二紙半)(即附懺儀後)
  • 慈悲水懺法(三卷)
  • 金光明懺法補助儀(一卷)
  • 金光明最勝懺儀(五紙半)
  • 往生淨土懺願儀(十二紙)
  • 請觀世音菩薩消伏毒害陀羅尼三昧儀(十四紙)
  • 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十五紙餘)
  • 熾盛光道場念誦儀(十三紙半)
  • 觀自在菩薩如意輪咒課法(十紙半)
  • 禮法華經儀式(一紙餘)
  • 釋迦如來涅槃禮讚文(六紙餘) 右十二種並仝上
  • 集諸經禮懺悔文(二卷北作四卷) (南功北桓)
  • 天台智者大師齋忌禮讚文(六紙餘) (南實北起)

二淨土

  • 往生淨土決疑行願二門(九紙) (南實北輔)
  • 淨土境觀要門(六紙餘) (南刑北起)
  • 蓮宗寶鑑(七卷) 素
  • 阿彌陀經不思議神力傳(一紙餘) 貞

三台宗

  • 南嶽思大禪師立誓願文(一卷) 起
  • 天台智者大師禪門口訣(一卷) (南起北約)
  • 天台智者大師別傳(一卷) (南翦北起)
  • 天台八教大意(一卷) (南翦北韓)
  • 國清百錄(四卷) (南起北弊)
  • 永嘉集(一卷) 起
  • 金剛錍(一卷) (南翦北起)
  • 始終心要(一紙) (南翦北起)
  • 十不二門(九紙)
  • 十不二門指要鈔(二卷)
  • 修懺要旨(九紙)
  • 法智遺編觀心二百問(一卷) 右五種並仝上
  • 天台傳佛心印記(八紙) (南刑北起)
  • 天台四教儀(一卷) (南翦北會)
  • 天台四教儀集註(十卷) 稼

四禪宗

  • 宗鏡錄(百卷) (南阿至孰北策至谿)
  • 景德傳燈錄(三十卷) (南桓公輔北合濟弱)
  • 續傳燈錄(三十六卷) (南合濟弱扶北[○@缺])
  • 傳法正宗記(十卷) (南綺北迴)
  • 傳法正宗論(二卷) (南迴北綺)
  • 宗門統要續集(二十卷北作二十一卷) (南漢惠北扶傾綺)
  • 禪宗正脈(二十卷) 勸賞
  • 禪宗頌古聯珠通集(二十一卷) (南雞田赤北[○@缺])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一卷) (南密北扶)
  • 古尊宿語錄(四十八卷) (南密勿多士北[○@缺])
    • 黃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并宛陵錄一卷) 素
  • 萬善同歸集(六卷) 史
  • 唯心訣(九紙餘) 素
  • 定慧相資歌(四紙欠) 素
  • 警世(二紙欠) 素
  • 明覺禪師語錄(六卷) (南迴北綺)
  • 圓悟佛果禪師語錄(十七卷) (南扶傾北漢惠)
  • 大慧普覺禪師語錄(三十卷) 說感武
  • 天目中峰和尚廣錄(三十卷) 丁俊乂
  • 真心直說(一卷) 敦
  • 高麗國普照禪師修心訣(一卷) 敦
  • 禪宗決疑集(一卷) 素

五賢首宗

  • 修大方廣佛華嚴法界觀門([A23]乏單本)
  • 注華嚴法界觀門(一卷) (南青北跡)
  • 華嚴法界玄鏡(一卷北作二卷) (南青北百)
  •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十二紙) (南青北跡)
  • 華嚴金師子章(未有別行)
  • 金師子章雲間類解(十三紙) (南青北百)
  • 禪源諸詮集都序(四卷) 敦
  • 原人論(八紙半) (南青北跡)
  • 華嚴原人論解(四卷) 茲
  • 註華嚴七字經題法界觀門三十頌(二卷史)

六慈恩宗

  • 真唯識量(出宗鏡錄)
  • 八識規矩補注(二卷) 敦
  • 六離合釋(附補注後)

七密宗

  • 陀羅尼雜集(十卷) (南封北卿)
  • 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二卷) (南營北封)
  • 密咒圓因往生集(一卷) 仝上

八律宗

  • 曇無德部四分律刪補隨機羯磨(三卷北作四卷) (南猶北存)
  • 南海寄歸內法傳(四卷) (南功北尹)
  • 護命放生儀軌法
  • 受用三水要行法
  • 說罪要行法(三法仝卷) (南功北桓)

九纂集

  • 諸經要集(二十卷北作三十卷) (南八縣家給北路俠槐)
  • 經律異相(五十卷) (南路至戶北經至相)
  • 法苑珠林(百卷) (南勒至時北高至祿)
  • 釋迦譜(十卷) (南將相北書)
  • 釋迦氏譜(一卷) (南相北壁)
  • 釋迦方誌(二卷北作三卷) 仝上
  • 翻譯名義集(十四卷) 貢新
  • 大明三藏法數(四十卷) (北昆池碣石南[○@缺])
  • 教乘法數(四十卷) 穡俶載南
  • 禪林寶訓(四卷) 黍
  • 緇門警訓(十卷) 陟
  • 百丈清規(八卷) 黜

十傳記

  • 佛祖統紀(四十五卷) (南城昆池碣北[○@缺])
  • 佛祖歷代通載(三十六卷) 畝我藝黍
  • 歷代三寶記(十五卷) (南主云北營桓)
  • 高僧傳(十四卷) (南輦驅北伊尹)
  • 續高僧傳(三十一卷北作四十卷) (南轂至世北佐至衡)
  • 有宋高僧傳(三十卷) (南祿侈富北宅曲阜)
  • 法顯傳(一卷) (南兵北微)
  • 大唐西域記(十二卷北作十卷) (南千兵北孰)
  •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十卷) (南高北奄)
  •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二卷) (南兵北尹)
  • 比丘尼傳(四卷北作二卷) (南功北微)
  • 神僧傳(九卷) (北城南[○@缺])

十一護教

  • 弘明集(十四卷) (南車駕北八縣)
  • 廣弘明集(三十卷南作三十三卷北作四十卷) (南駕至策北家至兵)
  • 集古今佛道論衡實錄(四卷) (南給北壁)
  • 續集古今佛道論衡(一卷) 仝上
  • 集神州塔寺三寶感通錄(三卷北作四卷) (南兵北富)
  • 集沙門不應拜俗等事(六卷) (南冠北縣)
  • 破邪論(二卷) (南冠北微)
  • 辯正論(八卷北作九卷) (南陪北旦)
  • 十門辯惑論(二卷) (南冠北微)
  • 甄正論(三卷) (南輦北微)
  • 護法論(一卷) (南營北旦)
  • 鐔津文集(二十卷) 孟軻
    • 輔教篇(三卷) (南回北漢)
  • 元至元辯偽錄(五卷) (南營北岳)
  • 三教平心論(二卷) 黜
  • 折疑論(五卷) 茲

十二音義

  • 一切經音義(二十五卷北作二十六卷) (南云亭雁北郡秦并)
  • 新譯大方廣佛華嚴經音義(二卷北作四卷) (南塞北并)
  • 紹興重雕大藏音(三卷) (南塞北百)

十三目錄

  • 出三藏記集(十五卷北作十七卷) (南跡百北戶封)
  • 眾經目錄(七卷今作六卷) (南郡北宗)
  • 眾經目錄(五卷) (南百北嶽)
  • 大唐內典錄(十一卷北作十六卷) (南并岳北侈富)
  • 武周刊定眾經目錄(十五卷) (南郡秦北宗泰)
  • 古今譯經圖記(四卷) (南岳北輕)
  • 續古今譯經圖記(一卷) 仝上
  • 開元釋教錄(舊二十卷南作二十五卷北作三十卷) (南宗至禪北車駕肥)
  • 開元釋教錄略出(四卷北作五卷) (南禪北輕)
  • 大藏聖教法寶標目(十卷) (南門北岱)
  • 至元法寶勘同總錄(十卷) (南紫北禪)
  • 大明重刊三藏聖教目錄(三卷) (南塞北[○@缺])

十四序讚詩歌

  • 大明太宗文皇帝御製序文(一卷) (北主南[○@缺])
  • 諸佛世尊如來菩薩尊者神僧名經(四十卷) (北云亭雁門南[○@缺])
  • 諸佛世尊如來菩薩尊者神僧名稱歌曲(五十一卷) (北紫至城南[○@缺])

十五應收入藏此土撰述

  •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論(四十卷今合經百二十卷)
  • 略釋新華嚴經修行次第決疑論(四卷)
  • 解迷顯智成悲十明論(一卷)
  •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疏(一卷)
  • 維摩詰所說經無我疏(十二卷)

右釋經

  • 法界聖凡水陸勝會修齋儀軌(六卷)

右密宗

  • 念佛三昧寶王論(三卷)
  • 淨土或問
  • 寶王三昧念佛直指(四卷)
  • 楚石禪師西齋淨土詩(二卷)
  • 淨土生無生論(一卷)
  • 西方合論(十卷可作六卷)
  • 樂邦文類(六卷可作十二卷)
  • 龍舒淨土文(十卷)
  • 往生集(三卷)
  • 西方發願文

右淨土

  • 四明尊者教行錄(七卷)
  • 十不二門指要鈔詳解
  • 三千有門頌略解
  • 永嘉禪宗集註(可作四卷)
  • 傳佛心印記註

右台宗

  • 心賦註(四卷)
  • 石門文字禪(三十卷)
  • 智證傳(十卷可作五卷附寶鏡三昧)
  • 正法眼藏(三卷)
  • 大慧書(二卷)
  • 雪巖欽禪師語錄
  • 高峰妙禪師語錄
  • 天如則禪師語錄
  • 楚石琦禪師語錄
  • 紫柏老人全集(三十卷)
  • 方便語
  • 壽昌經禪師語錄(二卷)

右禪宗

  • 唯識開蒙

右慈恩宗

  • 林間錄(二卷)
  • 羅湖野錄(二卷)
  • 大慧普覺禪師宗門武庫(一卷)
  • 緇門崇行錄(一卷)

右纂集

  • 釋氏通鑑(十二卷)
  • 禪林僧寶傳(三十卷)

右傳記

  • 原教論(一卷)
  • 通翼
  • 佛法金湯編(十六卷)
  • 廣養濟院說

右護教

  • 大明釋教彙門目錄(四卷) 標目(四卷) 彙目義門(四十一卷)

右目錄

閱藏知津總目卷第四()

閱藏知津卷第一

大乘經藏 華嚴部第一

述曰:「華嚴一部別則剋指初成通乃該乎一代凡屬顯示稱性法門不與二乘共者咸歸此部即如入法界品是誠證也。」

  • 大方廣佛華嚴經(八十卷) 拱平章愛育黎首臣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

    世主妙嚴品第一佛在菩提場中初成正覺切器世間主眾生世間主正覺世間主皆悉雲集各得解脫法門各有上首同時各說十頌復於師子座莊嚴具中各出微塵數菩薩亦各說頌復興不可思議諸供養雲如此華藏莊嚴世界海如是一切法界海亦復如是

    如來現相品第二薩於供養具中出問法頌佛從齒間放光照十方各一億世界海出頌集眾又從眉間放光顯示十從足下入即時有大蓮華忽現佛前佛毫相中出一菩薩名一切法勝音并塵數眷屬坐此蓮華與十方菩薩各各說頌

    普賢三昧品第三賢菩薩入一切諸佛毘盧遮那如來藏身三昧方諸佛現前讚歎與智摩頂從三昧起大眾獲益如來毛孔放光頌讚一切菩薩亦皆讚請

    世界成就品第四普賢菩薩說世界海十種事

    藏世界品第五普賢菩薩說世界海中一切世界種一切世界及佛名號

    毘盧遮那品第六普賢菩薩說往古大威光太子本行([A24]上六品是第一會)

    如來名號品第七佛在普光明殿以神通力十色世界十智佛所文殊等十菩薩文殊即唱名號差別法門

    四聖諦品第八文殊隨說四諦名號差別

    光明覺品第九佛放兩足輪光照十方世界一切處文殊菩薩說頌

    菩薩問明品第十文殊與覺首等九菩薩互相問答發明法要

    淨行品第十一智首菩薩啟問文殊菩薩答以一切事中發願法門

    賢首品第十二文殊菩薩啟問賢首菩薩廣頌信心功德法門([A25]六品是第二會)

    升須彌山頂品第十三如來不離一切菩提樹上升須彌帝釋莊嚴殿座請佛并說十頌

    彌山頂上偈讚品第十四法慧等十菩薩從百剎塵數外十華世界十月佛所而來佛放兩足指十慧菩薩各說偈頌

    十住品第十五法慧菩薩入無量方便三昧十方各千剎塵數同名諸佛現前讚歎與智摩頂乃出定說十住法[A26]方各萬剎塵數世界六種震動各十剎塵數同名菩薩來為作證

    梵行品第十六正念天子問法慧菩薩說觀察無相法

    初發心功德品第十天帝釋問法慧菩薩廣說喻以顯之十方各萬剎塵數世界又六種震動又有萬剎塵數同名諸佛現身讚歎

    明法品第十八精進慧菩薩問發心菩薩云何修習法慧菩薩答以住十種不放逸法等([A27]上六品是第三會)

    升夜摩天宮品第十九如來不離一切菩提樹及須彌頂而升夜摩天王化座請佛亦說十頌

    夜摩宮中偈讚品第二十功德林等十菩薩十萬剎塵數外十慧世界十眼佛所而來佛放兩足上光十林菩薩各說偈頌

    十行品第二十一功德林菩薩入菩薩善思惟三昧十方各萬剎塵同號諸佛現前讚歎與智摩頂乃起定說十行[A28]十方各剎塵世界震動各十萬剎塵同名菩薩來為作證

    十無盡藏品第二十二亦功德林菩薩所說([A29]上四品是第四會)

    升兜率天宮品第二十三如來不離一切菩提及須彌頂夜摩宮而升兜率天王敷座嚴飾請亦說十頌

    兜率宮中偈讚品第二十四剛幢等十菩薩從萬剎塵數外十妙世界十幢佛所來集佛放兩膝輪光普照十方令互相見十幢菩薩各說頌讚

    十回向品第二十五金剛幢菩薩入菩薩智光三昧十方各十萬剎塵數同名諸佛現前讚歎與智摩頂乃起定說十回向法[A30]十方百萬剎塵數世界震動各百萬剎塵數同名菩薩來為作證([A31]上三品是第五會)

    十地品第二十六佛在他化自在天宮與金剛藏等不可說大菩薩俱金剛藏菩薩入菩薩大智慧光明三昧十方各十億剎塵數同名諸佛現前稱歎與智摩頂乃出定唱十地名還復默然解脫月菩薩二請金剛藏菩薩二止之解脫月第三請在會菩薩亦同聲頌請佛放眉間光普照十方方佛亦各放眉間光普照此會皆於虛空中成大光明雲網臺出頌勸說乃唱地義[A32]十方各十億塵剎震動各十億塵剎同名菩薩來證(此一品是第六)

    十定品第二十七佛在普光明殿入剎那際諸佛三昧與十剎塵數菩薩俱普眼菩薩請問普賢菩薩三昧佛令自問普賢時大會皆不得見普賢身座乃至入十千阿僧祇三昧觀察亦不能佛令更禮普賢并遍十方觀察發起大願應可得見大眾遵誨普賢現身雨十千雲世界震動明遍照佛自唱十大三昧名敕普賢菩薩說之

    十通品第二十八十忍品第二十九皆普賢菩薩所說

    阿僧祇品第三十心王菩薩問如來自答

    壽量品第三十一諸菩薩住處品第三十二皆心王菩薩所說

    佛不思議法品第三十眾會心念不思議法佛即加持青蓮華藏菩向蓮華藏菩薩廣說佛所住法

    如來十身相海品第三十四普賢菩薩略說九十七種大人之相

    如來隨好光明功德品第三十五佛告寶手菩薩菩薩將下生時放光照地獄眾蒙光生聞天鼓音乃至證十地位等

    普賢行品第三十六普賢復告大眾極陳瞋心障道應勤修十能具十種清淨等十方各十不可說百千億那由他剎塵世界震動雨種種雲各十不可說剎塵數同名菩薩來為作證

    如來出現品第三十七佛放白毫相光普照十方右繞十匝入如來性起妙德菩薩頂菩薩即起請問大法佛復口放光普照十方右繞十匝入普賢菩薩口普賢身座即過本時百倍甫唱法門名字大地悉皆震動德再以頌問普賢具演其義於是十方各十不可說百千億那由他剎塵數世界震動雨種種雲八十不可說百千億那由他剎塵數同名諸佛前讚歎授菩薩記又各有十不可說百千億那由他剎塵數同名菩薩來為作證普賢復說勸持之([A33]上十一品是第七會)

    離世間品第三十八佛在普光明殿與十不可說百千億那由他剎塵數菩薩俱爾時普賢菩薩入佛華莊嚴三昧一切世界十八相動從三昧起普慧菩薩致二百問普賢菩薩酬二千答十方世界震動光照一切諸佛現前讚喜(此一品是第八會)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佛在給孤獨園與普賢文殊等五百大菩薩及五百聲聞無量世主俱心念請法佛乃入師子嚬申三昧樓閣及林忽皆廣博與不可說剎塵數世界量等備極莊嚴爾時十方各有不可說剎塵數菩薩雲集興供現通諸大聲總不知見善根異故十方各一上首菩薩說頌讚佛普賢菩薩以十種法句開發顯示照明演說師子嚬申三昧佛欲令諸菩薩安住此三昧故放白毫相光普照十方令諸菩薩普見法界佛事即以不可說剎塵三昧入佛神變海方便門出生大神變莊嚴雲文殊菩薩觀察說頌宣明時諸菩薩皆得塵數大悲門不離佛所悉於十方種種示利益眾生文殊亦出自所住處辭佛南行舍利弗與六千共行弟子承佛神力見文殊眾會發心同遊人間令海覺等六千比丘得覲文殊成就佛文殊行至福城之東住莊嚴幢娑羅林中大塔廟處觀善財童子夙因為說大法善財即隨文殊求菩薩道文殊指示令參知識始從德雲比丘至普賢菩薩(此一品是第九會)

  • 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四十卷) 伏戎羌遐 (南伏戎羌)

    唐罽賓國三藏般若譯

    即前經入法界品而普賢菩薩既為善財稱歎如來勝功德[A34]復說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世界今時但取此最後一卷續於前經八十卷後並廣流通然此一譯文理俱優不讓實叉難陀而知識開示更為詳明切於日用切救末世流弊最宜一總流通

    • 大方廣佛華嚴經(六十卷) 湯坐朝問道垂

      東晉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羅等譯

      僅有三十四品文義未全故雖先譯不復流通

    • 佛說兜沙經(五紙欠) (南通北壹)

      後漢支婁迦讖譯

      即如來名號品少分及光明覺品少分

    • 佛說菩薩本業經(十一紙半) 仝前號

      吳優婆塞支謙譯

      即淨行品兼十住品

    • 諸菩薩求佛本業經(九紙半) (南邇北率)

      西晉清信士聶道真譯

      與上同本

    • 菩薩十住行道品經(七紙) 仝前號

      西晉沙門竺法護譯

      即十住品

    • 佛說菩薩十住經(四紙) 仝前

      東晉沙門祇多密譯

      亦即十住品

    • 漸備一切智德經(五卷) 仝前

      西晉沙門竺法護譯

      即十地品

    • 十住經(六卷) (南壹北體)

      鳩摩羅什共佛陀耶舍譯

      亦即十地品

    • 等目菩薩所問三昧經(三卷) (南體北率)

      西晉竺法護譯

      即十定品亦名普賢菩薩定意經

    • 顯無邊佛土功德經(一紙半) 壹

      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即壽量品是如來自說

    • 佛說較量一切佛剎功德經(紙餘) (南夙北臨)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亦即壽量品是不思議光王菩薩說

    • 佛說如來興顯經(四卷) (南體北邇)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即如來出現品

    • 度世品經(六卷) 壹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即離世間品而末後有一段與如來問答乃大本中所無

    • 佛說羅摩伽經(四卷) 體

      乞伏秦沙門釋聖堅譯

      即入法界品從無上勝長者至普救眾生妙德夜神共十二位善知識事而內有咒語幾則

    • 大方廣佛華嚴經續入法界品(八紙) (南邇北壹)

      唐中印土沙門地婆訶羅譯

      從天主光天女至德生童子有德童女

    • 普賢菩薩行願讚(四紙半) (南無北唱)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即行願品中偈後有速疾滿普賢行願陀羅尼

    • 文殊師利發願經(二紙餘) (南籍北既)

      東晉迦維羅衛國沙門佛陀跋陀羅譯

      大略如普賢行願偈而是五言

  • 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九紙) (南邇北壹)

    唐于闐國沙門實叉難陀譯

    佛於菩提樹下成正覺時十方諸佛現菩薩形觀音普賢等無量菩薩現聲聞形為舍利弗等現作比丘尼八部神等佛入三昧名如來不思議境界於諸相中現十方佛剎於諸好中現往昔行於是德藏菩薩請問普賢菩薩此三昧何名何得之普賢為說三昧名義佛放眉間光使有功用菩薩悉見空中毛端量處及一一微塵中皆有無量佛剎皆有佛成正覺亦見各各自身於諸佛處供養聞法皆證如來不思議境界三昧爾時德藏菩薩復問修何福德施戒智慧證此三昧普賢菩薩答云供養三田名福不擇怨親善惡貧富自淨淨他名戒觀佛形像作現見想及達唯心名智

  • 大方廣佛華嚴經不思議佛境界分(十紙半) 仝前

    唐于闐三藏法師提雲般若譯

    與前經同本異譯文頗艱澀

  • 大方廣佛華嚴經修慈分(六紙餘) 仝前

    唐于闐三藏提雲般若等譯

    佛在鷲峰山中十方梵天來集彌勒菩薩請問為說慈心妙觀法門宜急流通

  • 大方廣入如來智德不思議經(十二紙餘) 仝前

    唐于闐國沙門實叉難陀譯

    佛住法林菩提光明宮殿與比丘及剎塵數菩薩不可說八部俱文殊菩薩興問伏一切諸蓋菩薩演說如來不思議法信者當得種種三昧及陀羅

    • 度諸佛境界智光嚴經(一卷) (南遐北殷)

      附三秦錄

    • 佛華嚴入如來德智不思議境界經(一卷) (南遐北邇)

      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

      二經並與前同本先出文筆不如

  • 大方廣普賢所說經(四紙欠) (南邇北壹)

    唐實叉難陀譯

    佛在如來神力所持之處普賢大眾之所圍繞十大菩薩各與眷屬忽集眾問普賢此諸菩薩從何國來普賢令其入定觀察竟不能知三番請問普賢示以觀察之法乃見皆在如來身中廣大國土佛道場內來集

  • 信力入印法門經(五卷) (南遐北邇)

    元魏南天竺沙門曇摩流支譯

    佛在普光法殿文殊請問清淨初地之法佛以六十餘種五法答之次問普賢菩薩云何諸佛無障礙智乃至無障礙身普賢歎其難見難知文殊再乃具答之[A35]較量功德殊勝能滅重罪其不信者罪亦無量

  • 大方廣總持寶光明經(五卷) (南竭北力)

    宋中印土沙門法天譯

    佛在鷲峰山中與無量大菩薩俱普賢與佛問答法界深義妙吉祥請問寶光明總持法門佛令轉問普賢因問覺與覺者二字之義舍利弗廣歎菩薩智慧不可角敵次有法慧菩薩入定受加出說十住法門(與華嚴經十住品長行偈頌俱同)普賢菩薩讚歎印證舍利弗自歎從來未聞佛命其廣集諸天重請妙吉祥說法妙吉祥許[A36]大地震動十方雲集乃相與問答令眾獲益普賢復問如來大悲之義復請如來說寶光明總持陀羅尼舍利弗又與妙吉祥問答妙法住世幾何妙吉祥復問佛持經之福經之罪普賢又問持經者當生何土又問云何得此寶光明總持法佛答以一法謂不起煞意又有二法謂離於瞋恚善言誘喻阿難又問佛聞經之佛又為普賢菩薩說偈二卷有餘(偈與華嚴經賢首品大同)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一卷) 難

    唐罽賓沙門佛陀多羅譯

    婆伽婆入神通大光明藏三昧現諸淨土與大菩薩十萬人俱文殊普賢等十二菩薩次第請問因地修證法門佛一一答之

閱藏知津卷第一

[○@缺] 已【CB】,巳【嘉興】 已【CB】,巳【嘉興】 [-]【CB】,一【嘉興】 [-]【CB】,一【嘉興】 [-]【CB】,一【嘉興】 [-]【CB】,一【嘉興】 [-]【CB】,一【嘉興】 [-]【CB】,一【嘉興】 [-]【CB】,一【嘉興】 [-]【CB】,一【嘉興】 [-]【CB】,一【嘉興】 [-]【CB】,一【嘉興】 已【CB】,巳【嘉興】 [-]【CB】,一【嘉興】 [-]【CB】,一【嘉興】 [-]【CB】,一【嘉興】 [-]【CB】,一【嘉興】 已【CB】,巳【嘉興】 己【CB】,巳【嘉興】 已【CB】,巳【嘉興】 (南叔北外)【CB】,【嘉興】 北【CB】,[-]【嘉興】 已【CB】,巳【嘉興】 已【CB】,巳【嘉興】 已【CB】,巳【嘉興】 已【CB】,巳【嘉興】 已【CB】,巳【嘉興】 已【CB】,巳【嘉興】 已【CB】,巳【嘉興】 已【CB】,巳【嘉興】 已【CB】,巳【嘉興】 已【CB】,巳【嘉興】 已【CB】,巳【嘉興】 已【CB】,巳【嘉興】 已【CB】,巳【嘉興】 已【CB】,巳【嘉興】

顯示版權資訊
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