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使用CBETA Online
进阶搜寻
閱藏知津

閱藏知津卷第三

大乘經藏 方等部第二之二

  • 大寶積經之餘

    無畏德菩薩會第三十二(一卷)(佛陀扇多譯) 婆伽婆住耆闍崛山與五百比丘無量無邊菩薩及八千大菩薩俱舍利弗等入城乞食至阿闍世王宮殿王女名無畏德年始十二安坐不起王語令起即種種彈訶聲聞舍利弗目犍連往問皆被屈服又以誓願令諸聲聞得見香象世界放香光明如次答大迦葉問答須菩提問答羅睺羅問答父王問人天獲益然後下床禮敬聲聞施妙飲食至佛所現丈夫身佛與授記并授其母月光夫人道記

    無垢施菩薩應辯會第三十三(一卷)(聶道真譯) 序品第一佛遊給孤獨園與千比丘萬二千菩薩俱殊等八大菩薩舍利弗等八聲聞各發勝願入城乞食波斯匿王女無垢施年始八歲與五百婆羅門出城浴洗天像為婆羅門說其初生七日即聞三寶功德乃趨菩薩聲聞處禮足王亦隨至聞品第二女問八大聲聞皆不能答菩薩品第女又次第問八菩薩[A1]須菩提語諸聲聞菩薩[A2]得法食不須乞食遂同還佛所女即以偈問佛菩薩諸行菩薩行品第四佛為說十八種四法女即發誓奉行震動世界雨眾天花天樂自鳴成十六童子佛乃明其修菩薩行經六十劫文殊乃發菩薩之心授記品第五佛為授菩提記授五百婆羅門記

    功德寶華敷菩薩會第三十四(二會同卷) 佛在耆闍崛山開敷功德寶華菩薩問受持佛名速證菩提之義佛為說十方佛號及受持功德東方無量功德寶莊嚴威德王如來南方功德寶勝莊嚴威德王如來西方一切法殊勝辯才莊嚴如來北方積集無量辯才智慧如來東南方千雲雷吼聲王如西南方最上妙色殊勝光明如來西北方種種勝光明威德王如來東北方無數劫積集菩提如上方虛空吼聲淨妙莊嚴光明照如來下方一切法門神變威德光明照耀如來

    善德天子會第三十五 佛在給孤園與千比丘十千菩薩并欲色諸天子俱佛敕文殊為天眾說諸佛甚深境界所謂平等無依無數無得等次受善德天子請現大神變往兜率天說四種法住不放逸則能攝取一切佛法一住於戒律而具多聞二住於禪定而行智慧三住於神通而起大智住於寂靜而常觀察及說八種八法又說依不放不損三樂得離三苦超三畏三有離三垢滿三近三寶離波羅蜜三障得波羅蜜三伴助次示觀察正勤念處如意道等法次以光照上方普賢佛剎與持法炬菩薩同來見佛

    善住意天子會第三十六(四卷)(達磨笈多譯三菩提流志譯一) 緣起品第一婆伽婆住耆闍崛山與六萬二千比四萬二千菩薩及天龍八部俱文殊入無諍除心三昧震動十方佛土又入普光無垢莊嚴三昧大集十方菩薩來到佛所皆入隱身三昧迦葉舍利弗須菩提入二萬三萬四萬三昧求之不見微文殊復遣化佛菩薩遍召諸天開實義品第文殊與善住意天子問答共談實義文殊神變品第三善住意先發後至文殊後發先至華臺諸化菩薩說偈讚佛眾益地動破魔品第四殊入破散諸魔三昧魔見衰相恐怖歸佛次說具二十法得是三昧復有六種四法菩薩身行品第五十方菩薩從隱身三昧起各現其身文殊問菩薩名義佛答以覺一切法破菩薩相品第六明初發心義無生忍義超越轉入諸地義破二乘相品第七明真出家持戒頭陀禪行等義及明聰辯利智是嬰兒凡夫得陀羅尼是愚癡凡夫餘智人盡入頑鈍五百比丘不信誹謗墮大地獄佛記其從地獄出速證涅槃以聞如是甚深法門破凡夫相品第八說殺三毒謗三寶等性惡法門神通證說品第九文殊為善住意入如幻三昧及為五百五通菩薩執劍害佛以除彼分別令得無生法忍稱讚付法品第十

    阿闍世王子會第三十七(半卷) 佛在耆闍崛山子名師子與五百人見佛問答各十六頌佛與授

    大乘方便會第三十八(二卷半)(竺難提譯) 佛在給孤與八千比丘萬二千菩薩俱智勝問菩薩行於方便佛具答之兼明眾尊王菩薩與女人同坐事過去樹提梵志十二年攝受女人事無垢比丘容女借宿事愛作菩薩度德增女事於是阿難歎諸菩薩如須彌山亦如藥王迦葉亦說空澤大城之以歎菩薩次因德菩薩之問佛為具說示現八相十惱等一切方便皆為化度眾生非有實事

    賢護長者會第三十九(三卷)(闍那崛多譯) 佛在迦蘭陀竹園與千二百五十比丘俱跋陀羅波梨長者與千眷屬向世尊前請問決疑佛先為阿難具說長者所受樂果雖帝釋亦不能及唯真月童子則又勝之由於古樂光佛時作大法師開示未聞是法施因緣九十一劫恒受福報長者乃問眾生神識相貌名義及此世他世作受等義佛具答之真月童子問及欲取見取戒取云何須觀佛亦答之次有大藥王子菩薩問神識從此身移當有何色佛答如幻師火如人水內影如風輪無定有定色如眾生眼見虛空等及問答受罪受福等次又答賢護問聚四種名義

    淨信童女會第四十(三會同卷) 佛在給孤獨園與五百比丘八千菩薩及賢劫諸菩薩文殊等六十人賢護等十六大士二萬兜率天子俱波斯匿王女名淨信詣佛問法佛答以十二種八法又轉女身二種八法淨信與五百童女俱得授記

    彌勒菩薩問八法會第四十一(菩提留支譯) 婆伽婆住耆闍崛山與千二百五十比丘十千菩薩俱彌勒問速成菩提之法佛答以成就八法一深心二行心三捨心四善知回向方便心五大慈心大悲心七善知方便八般若波羅蜜

    彌勒菩薩所問會第四十二 佛在鹿林與五百比丘一萬菩薩俱彌勒問菩薩成就幾法離諸惡及惡知識速證菩提佛答以增一至十法彌勒以偈讚佛阿難歎其辯才佛明其十無數劫前燄光遊戲妙音自在王佛時曾為婆羅門子賢壽悟無生忍便獲神通本先四十劫前發心行道我勇猛精進行於二種十法故能超之次明彌勒往昔所行善巧方便安樂之道次明見一切義太子施血妙華太子施髓月光國王施眼本生苦行次明佛與彌勒二人本願不同

    普明菩薩會第四十三(一卷)(附秦錄勘同編入) 佛在耆闍崛山與八千比丘萬六千菩薩俱佛為迦葉說菩薩二十種四法又說三十二法又說如地如水等喻又說中道真實正觀又說菩薩為真佛子說畢竟智藥又說當來比丘如犬逐塊又說二不淨心一讀外道書二畜好衣缽二堅縛一見二利二障法一親近白衣二憎惡善人二垢一忍受煩惱二貪諸檀越二雨雹壞諸善根一敗逆正法二破戒受施二癰瘡一求見他過二自覆其罪燒法一垢心受著法衣二受他持戒供養二病懷增上慢二壞他大心又說四種沙門一形服威儀欺誑三貪求名聞四真實又說四種破戒似一說有我論二身見不滅三取相行慈四見有所得於是五百比丘得解脫三萬二千人得法眼五百比丘從坐去佛化二比丘隨與問答令其解脫來詣佛所答須菩提種種諸問又有五百比丘得解脫三萬二千人得法眼淨普明菩薩問云何及云何學佛言不取不著發大精進習大法船

    寶梁聚會第四十四(二卷)(道龔譯) 沙門品第一在耆闍崛山與八千比丘萬六千菩薩俱摩訶迦葉問沙門義佛詳答之并說三十二垢八覆十二表式八法敬重袈裟及說破戒比丘不能消信施比丘品第二先正說比丘法次說惡比丘能壞正法有十六種四惡法旃陀羅沙門品第三惡沙門如旃陀羅亦名敗壞亦名篋亦名枸欄茶亦名求利亦名稗亦名逋生稻亦名形似亦名失血氣五百比丘捨戒還俗佛記其信解慚悔得生兜率在彌勒初會數中營事比丘品第四詳明營事之法蘭若比丘品第五詳明阿蘭若法百比丘漏盡解脫乞食比丘品第六糞掃衣比丘品第七

    無盡慧菩薩會第四十五(半卷) 佛在耆闍崛山千二百五十比丘一萬菩薩十六在家菩薩六十無比喻心菩薩賢劫一切菩薩及無盡慧等六萬菩薩俱無盡慧問菩提心義及依何義而得修行佛答菩提本無名字言說若依言說敷演則以十波羅蜜為十發心一一波羅蜜皆以十法為首明十地先相十地圓滿十度得十三昧十陀羅尼於是無礙光明師子幢天子歎佛及法佛更為說聽受此法門者必不退轉

    文殊師利說般若會第四十六(卷半)(曼陀羅仙譯) 佛在給孤獨園與千比丘十千菩薩俱文殊晨朝詣舍利弗等亦至佛問文殊欲見如來耶文殊即說正觀如來法門佛印許之舍利弗與文殊問答深義佛亦與文殊互相問答深明修般若義觀身實相觀佛亦然等義乃至福田無差別相大地震眾會獲益次明入不思議三昧如人學射久習則巧次明欲具一切佛法當學般若次明一行三乃至微笑放光以為無相法印

    寶髻菩薩會第四十七(二卷)(竺法護譯) 佛在靈鷲山與四萬二千比丘八萬四千菩薩及天龍八部俱東方淨住佛國寶髻菩薩與八千菩薩俱以一寶蓋覆此忍土雨花說頌來禮佛足請問清淨之行佛總告以四事一曰行度無極二曰遵修諸佛道三曰具足神通四曰開化眾生次詳解釋六度三十七品五通及化眾生有二十事不厭生死說古普壞世佛時有珍寶菩薩問饒益眾生嚴淨道場等義佛以無放逸答之彼時珍寶即今寶髻次又說開化眾生有四四法又說古離垢光佛時有極妙精進菩薩以大忍力仰承佛命往化業首太子彼時菩薩即今世尊彼時太子即今彌勒說菩薩一種四法自在道業寶髻以其髻中明月貢佛發願佛為授記

    勝鬘夫人會第四十八(一卷) 佛在給孤獨園波斯匿王與末利夫人致書於女勝鬘稱揚佛德勝鬘發書尋繹遙空請佛佛即現身勝鬘說偈歎德為授記勝鬘復發十弘誓願感於天花天音又發三願佛讚印之又說一大願攝恒沙願所謂攝受正法更復演說廣大之義及大威力佛讚印之說大乘了義廣明二乘為不了義以不出變易生不斷無明住地故唯一佛乘一歸依一實諦為了義耳佛亦印之次又說三種人入大乘道一成就甚深法智二成就隨順法智三仰推唯佛所知餘有隨[A3]所取執著妄說違背正法者一切天人應共摧伏佛亦讚印然後放光昇空步還告語阿及與天帝結名付囑

    廣博仙人會第四十九(一卷) 佛在恒河岸上與無量比丘俱廣博仙人與五百同行來見問云何為何者施義及施主施者等義佛詳答之并示三十二種不淨之施次明五大施又五大施又五無上施又九大施等次答中有識及明智識差別答六道來生差別僅說持鬘四王忉利三種生死時相文來未盡

    • 大方廣三戒經(三卷) 乃

      北涼中天竺沙門曇無讖譯

      即第一三律儀會同本異譯

    • 佛說如來不思議秘密大乘經(二十卷今作十卷) 映

      宋中印土沙門法護共惟淨等譯

      即第三金剛力士會同本異譯分作二十五品

    •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二卷) 乃

      後漢月支國沙門支婁迦讖譯

    • 佛說無量壽經(二卷) 乃

      曹魏天竺沙門康僧鎧譯

    • 佛說阿彌陀經(二卷) 乃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南作二卷北上中下同卷) (南深北命)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A4]上四經並第五無量壽如來會同本異譯而法賢本中有慈氏問答尤妙但止三十六願

    • 佛說大阿彌陀經(二卷) 貞

      宋國學進士王日休取前四經刪補訂正為五十六分惜其未見寶積一譯然心甚勤故舉世多流通之

    • 佛說阿閦佛國經(二卷北作三卷) 服

      後漢月支國沙門支婁迦讖譯

      即第六不動如來會同本異譯

    • 佛說大乘十法經(一卷) 服

      蕭梁扶南國沙門僧伽婆羅譯

      即第九大乘十法會異譯

    • 佛說普門品經(一卷) 服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即第十文殊師利普門會異譯

    •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四十卷今作二十卷) (南辭安北如松)

      宋中印土沙門法護等譯

      即第十二菩薩藏會異譯

    • 佛說胞胎經(一卷) 服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即第十三佛為阿難說人處胎會異譯

    • 文殊師利佛土嚴淨經(二卷) 服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即第十五文殊師利授記會異譯

    • 佛說護國尊者所問大乘經(四卷南作三北作二) (南夙北臨)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即第十八護國菩薩會異譯

    • 郁迦羅越問菩薩行經(一卷) 衣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分作八品

    • 佛說法鏡經(二卷) 服

      後漢安息國優婆塞安玄共嚴佛調譯

      二經皆即第十九郁伽長者會異譯

    • 幻士仁賢經(一卷) 衣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即第二十一授幻師跋陀羅記會異譯

    • 佛說決定毘尼經(一卷) 衣

      (北云東晉錄失譯人名 南云墩煌三藏譯)

      即第二十四優婆離會異譯

    • 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一紙半) 淵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即前經中譯出別行

    • 發覺淨心經(二卷北作一卷) 衣

      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

      即第二十五發勝志樂會異譯

    • 佛說須賴經(一卷) (南忘北衣)

      曹魏西域沙門釋白延譯

      即第二十七善順菩薩會而有同王見佛得菩提記諸佛摩頂現出家相諸事

    • 佛說須賴經(一卷) 仝前

      前涼月支國優婆塞支施崙譯

      亦同前本

    • 菩薩修行經(亦名威施長者問觀身行經半卷) (南忘北短)

      西晉河內沙門白法祖譯

    • 佛說無畏授所問大乘經(上中下僅半卷) (南馨北夙)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二經皆即第二十八勤授長者會異譯

    • 佛說優填王經(四紙餘) 衣

      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 佛說大乘日子王所問經(九紙餘) 力

      宋中印土沙門法天譯

      二經皆即第二十九優陀延王會異譯

    • 佛說須摩提經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 佛說須摩提菩薩經(二經同卷) 衣

      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

      二經皆即第三十妙慧童女會異譯

    • 佛說阿闍世王女阿述達菩薩經(一卷) 衣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即第三十二無畏德菩薩會異譯

    • 佛說離垢施女經(一卷) 衣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 得無垢女經(一卷) 裳

      元魏中天竺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二經皆即第三十三無垢施菩薩應辨會異譯

    • 文殊師利所說不思議佛境界經(二卷) 裳

      唐南印土沙門菩提流志初譯

      即第三十五善德天子會異譯

    • 善住意天子所問經(三卷) 裳

      元魏烏萇國沙門毘目智仙共流志等譯

    • 佛說如幻三昧經(三卷) 裳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二經皆即第三十六善住意天子會異譯

    • 太子刷護經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 太子和休經(二經同卷) 裳

      西晉錄失譯人名

      二經皆即第三十七阿闍世王子會異譯

    • 慧上菩薩問大善權經(二卷) 推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 佛說大方廣善巧方便經(四卷今作二卷) (南清北深)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二經皆即第三十八大乘方便會異譯

    • 大乘顯識經(二卷) 推

      唐中印土沙門地婆訶羅譯

      即第三十九賢護長者會異譯

      佛說大乘方等要慧經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即第四十一彌勒菩薩問八法會異譯

    • 彌勒菩薩所問本願經(二經南共一卷北共半卷) 推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即第四十二彌勒菩薩所問會異譯

    • 佛遺日摩尼寶經(一卷) 推

      後漢月支國沙門支婁迦讖譯

    • 佛說摩訶衍寶嚴經(一卷) 推

      晉代失譯師名

    • 佛說大迦葉問大寶積正法經(五卷今作二卷) 忠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三經皆即第四十三普明菩薩會異譯

    • 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一卷) 推

      劉宋中天竺沙門求那跋陀羅譯

      即第四十八勝鬘夫人會異譯

    • 毘耶娑問經(二卷) 推

      元魏中天竺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即第四十九廣博仙人會而有結文

  • 入法界體性經(八紙半) (南男北傷)

    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

    佛在耆闍崛山文殊師利立佛門外佛命之入佛住何三昧佛言寶積三昧乃至種種問答明法界義舍利弗復與文殊問答深義

    • 寶積三昧文殊師利菩薩問法身經(五紙半) (南男北才)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與前同本

  • 佛說阿彌陀經(四紙餘) 貞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佛在祇園與比丘菩薩諸天大眾俱無問自說舍利弗稱讚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不可思議依正功德勸人發願求生但以執持名號為行引六方各恒沙佛出廣長舌勸信流通今時叢席皆奉之為晚課真救世神寶圓頓上乘也

    • 稱讚淨土佛攝受經(九紙欠) 貞

      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與上經同本而有十方佛勸信

  • 後出阿彌陀偈經(十四偈) 貞

    後漢失譯師名

    讚往生淨土勝妙

  • 阿彌陀鼓音聲王陀羅尼經(三紙) 行

    開元附梁錄

    佛在瞻波大城為諸比丘說阿彌陀佛父上首及魔等名次說神咒十日修行必生彼國

  •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一卷) 貞

    劉宋西域沙門畺良耶舍譯

    佛在耆闍崛山韋提希夫人被子幽閉哀請世尊說生淨土之法佛示以三種淨業十六觀門天台智者大師有疏四明法智尊者有妙宗鈔深得經宜精究之

  • 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菩薩受記經(一卷) (南罔北短)

    劉宋幽州沙門曇無竭譯

    佛在鹿苑與二萬比丘萬二千菩薩二萬天子俱華德藏菩薩問云何得如幻三昧佛答以一法無依止又問何人得此三昧佛答以彌勒文殊等六十正士又問他方菩薩何人得此三昧佛答以觀世音得大勢二大菩薩華德藏請佛召二菩薩佛放白毫相光照安樂剎令彼此互見互得大益二大士來佛遂說其過去發心之因并授補處成佛之記

    • 佛說如幻三摩地無量印法門經(上中下同卷) (南淵北似)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等譯

      與上經同本末後有一女人發心便得轉為男授菩提記

閱藏知津卷第三

已【CB】,巳【嘉興】 已【CB】,巳【嘉興】 己【CB】,巳【嘉興】 已【CB】,巳【嘉興】

顯示版權資訊
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