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使用CBETA Online
进阶搜寻
卷/篇章<1  ...56[7]89  ...44>
閱藏知津

閱藏知津卷第七

大乘經藏 方等部第二之六

  • 思益梵天所問經(四卷) (南五北傷)

    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

    如來光明品第一佛在迦蘭陀竹林與六萬四千比丘七萬二千菩薩及天龍八部俱網明菩薩讚佛光明佛為說種種光明之名能利眾生并放光召東方思益梵天同萬二千菩薩來會日月光囑以十法遊於娑婆國土於毀於譽心無增減()聞善聞惡心無分別()於諸愚智等以悲心()於上中下眾生之類意常平等()於輕毀供養無有二()於他闕失莫見其過()見種種乘皆是一乘()聞三惡道亦勿驚畏()於諸菩薩生如來()佛出五濁世生希有想()四法品第二益菩薩問二十事佛一一答以四法

    菩薩正問品第三網明菩薩問何謂正問思益菩薩具答邪問正問不同五百比丘不解網明重啟思益說涅槃者但有名字猶如虛空不可得取五百比丘漏盡解脫思益復問種種名義佛具答之

    四諦品第四佛為思益說真聖諦不得一法是實是虛

    歎功德品第五思益廣歎信解此法功德

    如來五力說品第六謂一者言說二者隨宜三者方便四者法門五者大悲如來大悲品第七說如來以三十二種大悲救護眾生

    幻化品第八網明思益答佛讚印之舍利弗歎仰之普華菩薩網明菩薩皆與舍利弗問答令舍利弗默然

    薩光明品第九佛因大迦葉問敕網明放爪指光普照十方令諸大眾與佛無異下方四菩薩來知何是真佛發誠實語佛乃昇空令得作禮

    薩受記品第十因迦葉問授網明菩薩記因思益問授記義具明過去不得記及得記因緣謂依止所行故不得記出過一切諸行具足六波羅密得受記若菩薩能捨諸相名為檀波羅密能滅諸受持名為尸波羅密不為六塵所傷名為羼提波羅密離諸所行名為毘梨耶波羅密不憶念一切名為禪波羅密能忍諸法無生性名為般若波羅密

    薩婆若品第十一為思益梵天說薩婆若答網明菩薩家清淨義

    菩薩無二品第十二思益梵天與文殊問答又有等行天子與文殊問

    名字義品第十三一切菩薩各各說菩薩名

    論寂品第十四思益問等行及問文殊正行正位義

    如來二事品第十五謂聖說法及聖默惟如來有此二法

    得聖道品第十六文殊問等行答文殊問思益答

    志大乘品第十七等行問發行大乘佛以偈答

    發菩提心品第十八殊白佛若菩薩起二相發菩提心是不行菩提道思益問行菩提行文殊答行一切法而於法無所釋梵四王散華讚護佛言惟有如說修行是名能報師恩

    師子吼品第十九釋提桓因讚歎菩薩能師子吼不退轉天子復說師子吼義

    梵行牢強精進品第二十授不退轉天子記及說牢強精進法謂於諸法不起精進相

    海喻品第二十以大海喻諸菩薩有十二事

    建立法品第二十二明一切法無說無示無有護念是法終不可不可護念又明不求菩提不願不貪不樂不念不分別菩提乃得授記

    如來神咒品第二十三囑累品第二十四

    • 持心梵天所問經(四卷) (南五北慕) (一名莊嚴佛法義名等御諸法)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與上經同而品數稍減

    • 勝思惟梵天所問經(六卷) (南大北傷)

      元魏北天竺沙門菩提留支譯

      亦同上經而不列品

  • 佛說大乘同性經(二卷) (南大北慕)

    宇文周中天竺沙門闍那耶舍譯

    佛住大摩羅耶精妙山頂與千二百五十比丘大菩薩天龍眾俱楞伽大城毗毘沙那羅剎王供佛問法得菩提記海龍王問其往因佛為說之有海妙深持自在智通菩薩從東方來以大寶殿供佛問法佛為說如來十地名及聲聞十地名支佛十地名菩薩十地名復為現如來初地相二地相

    • 佛說證契大乘經(一卷) (有御製序) (南常北慕)

      唐中印度沙門地婆訶羅譯

      與上經同

  • 諸法無行經(二卷) (南傷北常)

    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

    佛在耆闍崛山與五百比丘九萬二千菩薩俱子遊步菩薩偈問一相之法佛先止次答大眾獲次說往古高須彌山王佛滅後淨威儀比丘守護正法有威儀比丘不能信解生不善心受地獄於是文殊請問滅業障法及問觀四諦四念處八正道五根七覺支等佛一一答之又請說陀羅佛為說一切法皆不動相種性法門文殊亦說種種不動相乃至答諸天子云我是貪欲尸利恚尸利等次有華戲慧菩薩請問入音聲慧法門佛亦先止次答次敕文殊自說往因過去師子吼鼓音王佛滅後喜根比丘善說諸法實相勝意比丘持戒得定行頭陀行不信深法墮大地獄喜根今於東方寶莊嚴國成勝光明威德王佛勝意今為文殊

    • 諸法本無經(三卷) (南傷北五)

      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

      與上經同

    • 佛說大乘隨轉宣諸法經(三卷今作一卷) (南言北之)

      宋譯經院沙門紹德等譯

      亦同上經而敘事不甚明白

  • 大乘理趣六波羅密多經(十卷) (前有代宗序) (南若北馨)

    唐罽賓國沙門般若譯

    歸依三寶品第一佛在竹林與眾多菩薩眾多苾及阿僧企耶發心諸有情俱慈氏菩薩為眾請問三寶及歸依義佛言佛寶有二一者佛身二者佛德法寶有三一者涅槃常樂我淨般若解脫法二者戒定智慧諸妙功德三者八萬四千諸妙法蘊攝為五分一素呾纜二毗奈耶三阿毘達磨四般若波羅密多五陀羅尼門譬如乳生酥及妙醍醐僧寶有三一者第一義僧所謂諸佛二者聖僧謂四果四向及辟支佛三賢十聖三者福田僧謂苾芻苾芻尼等為脫苦故懺悔隨喜大誓願修行大乘是名歸依

    陀羅尼護持國界品第二東方不眴世界無盡藏菩薩放大光明大神變偈讚來會以第一義答阿難問佛為阿難說彼國土種種勝事文殊請問持經之福佛較答文殊菩薩說六真言普賢菩薩觀自在菩薩荼羅諸天菩薩六波羅密多菩薩四大天王執金剛菩薩鈴鐸耳微那夜迦閻摩羅王訶哩底愛子摩利支天迦嚕拏王迦嚕囉王大自在天王說一咒

    發菩提心品第三彌勒菩薩請問佛答以先發五種勝心次說入海取珠發三勝心不退之喻

    不退轉品第四彌勒菩薩復問佛為細釋一大悲心緣五道苦而起二大精進心如入海求如意珠更發三種勝心誓不退轉

    布施波羅密多品第五淨戒波羅密多品第六安忍波羅密多品第七精進波羅密多品第八靜慮波羅密多品第九般若波羅密多品第十俱彌勒菩薩問如來答也事理詳明發菩提心者急宜受復有微末底外道說自在天常及說神我能生諸法佛以正量委細破之次復偈說八識熏習轉顯義外道發菩提心佛又為慈氏說八善巧智慧方便解絡掖衣授之四天釋魔發願護持

  •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八卷) (有御製序) (南之北興)

    唐罽賓國沙門般若等譯

    序品第一佛住耆闍崛山與三萬二千比丘八萬四千菩薩及一切天龍八部他方輪王十六國王夫人眷屬四眾四姓外道餓鬼畜生琰王諸大眾坐寶蓮華師子座上入心瓔珞寶莊嚴王三昧天雨華香復入師子奮迅三昧大千世界六種震惡趣離苦詣佛供養如來於胸臆間及諸毛孔放金色光普現十方五趣苦樂之相及現三大阿僧祇劫因果本末之相於是師子吼菩薩為眾說歎佛功德請佛出定

    報恩品第二從三昧起告彌勒菩薩稱歎心地妙法五百長者不愛苦行讚二乘道佛為廣說世間四恩一父母恩二眾生三國王恩四三寶恩佛有三身(一自性身二受用身三變化身受用又二一自二他)法有四種()僧有三種(一菩薩二聲聞三凡夫夫又二一具戒二正見)具足十義得名為寶為求菩提有三種十波羅密若修十種真實波羅密多乃名能報四恩次有智光長者與不順子遠來聽法佛為重令發大心

    厭捨品第三智光長者問出家不及在家佛為廣說出家最勝訶在家過

    無垢性品第四廣明麤衣乞食陳藥蘭若四依知足功德各十勝利

    阿蘭若品第五為常精進菩薩說阿蘭若功德

    離世間品第六樂遠離行菩薩承佛威為諸菩薩說阿蘭若行佛讚印之

    厭身品第為彌勒菩薩說三十七觀訶身不淨

    波羅密多品第八為彌勒菩薩說阿蘭若能滿十波羅密

    功德莊嚴品第九為彌勒菩薩說有一德應住阿蘭若處謂觀一切煩惱根源即是自心又有二種法及兩番二種人不堪住阿蘭若次明十一種四法五種八法

    觀心品第十為文殊師利說觀心法并說觀心陀羅尼

    發菩提心品第十一文殊說自覺悟心有四種義及說初觀菩提心相并說真言

    成佛品第十二為文殊說三種大秘密法謂心秘密語秘密身秘密欲修習者當著菩薩三十二種大金剛甲

    囑累品第十三明受持得三業各十種清淨

  • 大乘遍照光明藏無字法門經(五紙餘) (南男北潔)

    唐中印度沙門地婆訶羅再譯

    佛住耆闍崛山與無量菩薩及比丘僧乃至十方恒沙世界諸天龍俱勝思惟菩薩請問二字之義佛言菩薩有九種一法應除滅謂欲貪瞋恚愚癡我執懈怠睡眠染愛疑惑無明有一法應守護[A1]所不欲勿勸他人如自愛命則不應殺等次明無有一法是如來所覺所證以一切法本無有實從因緣生因緣亦如電光念念不住故次明持此經者得生淨土見阿彌陀及諸聖眾亦見靈山聖

    • 無字寶篋經(五紙) 潔

      元魏北天竺沙門菩提留支初譯

      與前經同

    •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四紙) 潔

      唐中印度沙門地婆訶羅譯

      亦同前經而文稍異

  • 佛說大乘入諸佛境界智光明莊嚴經(五卷) (南作三卷北作二卷) (南言北之)

    宋中印土沙門法護等譯

    佛在鷲峰法界殿中與二萬五千比丘七百二十萬俱胝那庾多菩薩俱放光集十方眾有師子座出偈讚佛佛昇師座妙吉祥菩薩請問不生不滅是何增語佛言不生不滅即是如來增語因為廣說琉璃地映帝釋宮影喻忉利天大法鼓喻空中風雲水喻大梵王喻日光照喻摩尼寶喻響喻虛空喻等及說種種法句種種菩薩勝行於是妙吉祥偈讚禮佛佛為較顯持經功德

    • 如來莊嚴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經(二卷) (南慕北男)

      元魏南天竺沙門曇摩流支譯

    • 度一切諸佛境界智嚴經(半卷) (南慕北推)

      蕭梁扶南國沙門僧伽婆羅譯

      二經並與前同

  • 大方等如來藏經(九紙半) (南忘北彼)

    東晉迦維羅衛國沙門佛陀跋陀羅譯

    佛在耆闍崛山成佛十年與百千比丘六十恒河沙菩薩及天龍八部俱以三昧力現眾蓮華皆未開敷華內皆有化佛須臾昇空舒榮須臾萎變佛各放無數光明金剛慧菩薩問何因緣佛為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藏性共說九喻一萎花中佛二巖樹蜂蜜三𥢶中粳梁四不淨處金五貧家寶六菴羅果種七弊物中金像八貧女貴胎九模中金像

  • 十住斷結經(十四卷今作十二卷) 談彼

    姚秦涼州沙門竺佛念譯

    導引品第一佛於奈園放舌相光照十方界東方執志通慧菩薩與五萬菩薩來集佛歎其德次有菩薩名曰最勝請問法要佛具答之先明初住法

    留化品第二明二住法

    空觀品第三明三住

    色入品第四明四住法

    了空品第五明五住法

    根門品第六明六住法

    廣受品第七七住法座上諸大聲聞皆悉號泣

    童真品第八明八住法授最勝記敕令現相

    定意品第九九住法

    菩薩成道品第十明十住法

    滅心品第十一神足品第十二恭敬品第十三猛品第十四碎身品第十五大意與華嚴十定品同

    身入品第十六辯才品第十七權智品第十八化眾生品第十九三道滅度品第二十乘無相品第二十一等慈品第二十二法界品第二十三道智品第二十四授九萬眾生十一那術天人皆於中陰成佛

    身口意品第二十五一切菩薩各各說菩薩慧

    夢中成道品第二十六菩薩證品第二十七解慧品第二十八三毒品第二十九問泥洹品第三十四梵堂品第三十一梵天請品第三十二梵天囑累品第三十三

  • 菩薩瓔珞經(十三卷今作二十卷) (一名現在報經) (南短靡北詩讚)

    姚秦涼州沙門竺佛念譯

    普稱品第一普照菩薩問菩薩法凡二十二句當以十德瓔珞其體

    識定品第二寶王菩薩請問瓔珞戒品佛答以具戒由達唯識

    嚴道樹品第三龍王浴太子品第四法門品第五略說瓔珞八萬法門中數十名持者當得十無礙功德次廣明六根瓔珞法門

    識界品第六豪賢菩薩問識境界次敕諸菩薩各說空慧無著次感十方佛各說空慧偈已忽然不現以決眾

    諸佛勸助品第七說十無盡藏法門十方諸同聲說頌印之

    如來品第八說十地各各四神足法

    音響品第九因緣品第十心品第十一四聖諦品第十二一無量聖諦二行盡聖三速疾聖諦四等聖諦

    成道品第十三料簡三世各三種成道

    生佛品第十四本末品第十五分別五陰本末空

    非有識非無識品第十無量品第十七說佛三昧所知無量次明月照光菩薩四果乃至九地中所修三世禪行次佛自說有情於無情無情於有情法隨行品第十尊復尊梵天請問佛答以偈廣明諸度無極

    光明品第十九無想品第二十無識品第二十一受迦葉勸行品第二十二佛放舌光十方諸佛各遣菩薩來會佛揀聲聞不在聖例迦葉等脫衣號泣佛慰喻之

    有行無行品第二十三菩薩各說有行無行大迦葉亦說有行無行佛不許可阿若拘鄰亦說有行無行佛許可之舍利弗問答料簡次目連等亦各說有行無行

    有受品第二十四無著品第二十五說無著行授明觀菩薩記并說八種記法次授帝釋記次令目連除魔心垢懸記在彌勒時得決

    淨智除垢品第二十六為淨一切地菩薩說種種知他心三昧廣至知億佛世界

    無斷品第二十七明種種五法六度互具六度

    賢聖集品第二十八一切菩薩各說六度清淨具足法慧眼菩薩與文殊菩薩相酬唱演種種法門

    三道三乘品第二十九為舍利弗分別三道各有三乘

    供養舍利品第三十佛為須菩提說供舍利供色身供法身優劣不同

    譬喻品第三十一因退席人說師子木雀

    三世法相品第三十二佛為劫賓說三世受化差別大眾有疑十方佛各來說偈令眾悟解

    清淨品第三十三為邠耨文陀尼子分別清淨不清淨法

    釋提桓因問品第三十四本末行品第三十五為眾首瓔珞菩薩說退不退超不超

    聞法品第三十六文殊問有轉無轉法佛分別答之

    淨居天品第三十七佛為淨居天說三世常無常義及說菩薩總持賢聖辯才并授其記

    十方法界品第三十八佛述初成道時一切菩薩勸轉法輪

    十智品第三十九為彌勒菩薩說十無量智門

    應時品第四十為法妙菩薩說十種應時之行

    十不思議品第四十一為道勝子說十法

    無我品第四十二為心智菩薩說十無我行等乘品第四十三偈答淨眼

    三界品第四十四淨施王與佛酬唱菩薩受記及六十二見皆空平等次有究竟菩薩問淨施王淨施王答而不悟更令問文殊師利乃決其疑

  • 佛說華手經(十卷) (一名攝諸善根經) (南欲難北欲)

    序品第一大眾雲集大迦葉亦來佛分半座令坐大千震動迦葉謙讓并說法要讚佛

    神力品第佛又命迦葉坐以神力普集大眾令目連敷座目連化作大座佛言如來不於變化座上說法命無量緣菩薩敷座一切菩薩各以上衣積成高佛現神力令諸菩薩各於衣中見將來成佛之華德藏法王子請問大法佛放口光舉身謦欬遍至十方世界

    網明品第三東方菩薩見光聞承佛命來以華作佛事

    如相品第四東方不虛行力菩薩持華來會乃至佛與跋陀婆羅菩薩論如來義

    不信品第五佛與跋陀婆羅菩薩論末世不信法事

    念處品第六佛為跋陀菩薩說末世宜修四念處觀

    發心即轉法輪品第七東方菩薩名也亦因光聲而來佛乃說其往因

    現變品第八此菩薩摘十方世界俱置本國佛更以神力令諸世界互相擊碎以警諸天計有常者

    如來力品第九功德品第十為堅意菩薩說持經功德

    發心品第十一東方光明威德聚菩持須彌肩佛之命亦來集會獻華供養佛以華付彌勒彌勒轉付七萬七千菩薩菩薩俱發大願仍奉於佛佛乃廣讚發心功德

    無憂品第十二佛為彌勒說真菩薩心當如往昔無憂太子

    說品第十三敘東方諸菩薩見光聞聲而來集者

    總相品第十四廣敘東方佛菩薩名

    上清淨品第十五亦廣敘東方佛菩薩名

    散華品第十東方觀佛定善根莊嚴菩薩聞此世界佛名散華來

    眾相品第十七亦廣敘東方佛菩薩諸方品第十八廣敘餘九方佛菩薩見光聞聲而來集會

    三昧品第十九佛次第入五十七種三諸天偈讚

    求法品第二十佛從三昧起為舍利弗說菩薩求法之要舍利弗更請法要歎德品第二十一佛為舍利弗說菩薩難事

    驗行品第二十二佛為舍利弗說二種三事驗菩薩心

    得念品第二十三說往昔得念王子不被失念魔所惑

    正見品第二十四佛為舍利弗說菩薩正

    歎教品第二十五亦說如來本生

    毀壞品第二十六說毀壞菩薩心之罪報

    眾雜品第二十七選擇居士及其愛妻聞法證果

    眾妙品第二十八逆順品第二十九不退行品第三十為法品第三十一歎會品第三十二上堅德品第三十三堅意比丘以衣供佛發大誓願中見諸神變阿難問其因緣佛言且待須臾堅意比丘請問法門佛先說其昔為上堅德王曾問是

    法門品第三十四正答堅意之問

    囑累品第三十五以法門囑菩薩菩薩發願弘通次付囑阿難迦葉皆辭不堪

閱藏知津卷第七

己【CB】,巳【嘉興】

顯示版權資訊
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