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使用CBETA Online
进阶搜寻
卷/篇章<1  ...89[10]1112  ...44>
閱藏知津

閱藏知津卷第十

大乘經藏 方等部第二之九

  • 佛說緣起聖道經(四紙欠) (南效北良)

    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說佛初坐樹下觀十二因緣流轉還滅道理而成正覺

    • 佛說貝多樹下思惟十二因緣經(三紙半) 仝上 (亦名聞城十二因緣) (南效北良)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 佛說舊城喻經(四紙餘) (南興北臨)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二經並與前同謂逆順觀十二因緣如行舊道而達舊城

  • 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上下合卷) (南敢北賴)

    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以十一種殊勝事故於緣起初說無明以為緣性一所緣殊勝二行相殊勝三因緣殊勝四等起殊五轉異殊勝六邪行殊勝七相狀殊勝八作業殊勝九障礙殊勝十隨縛殊勝十一對治殊勝

    • 佛說緣生初勝分法本經(上下合卷) 仝上

      隋南天竺沙門達摩笈多譯

      與上經同

  • 大乘舍黎娑擔摩經(五紙) (南履北臨)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佛在鷲峰告諸苾芻若於十二緣生而能見了名見法見佛舍利子以問慈氏菩薩慈氏細為解釋十二因緣甚深之義乃性相二宗要典

    • 佛說了本生死經(四紙) (南效北良)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與上經同而是舍利弗為比丘說

    • 佛說稻稈經(六紙欠) 仝上

      附東晉錄

    • 慈氏菩薩所說大乘緣生稻稈喻經(六紙半) (南流北與)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二經亦並與前同

  • 佛說法身經(三紙半) (南與北深)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說化身及法身二種功德法身中具明增一法數

  • 佛說十號經(二紙) (南命北盡)

    宋中印土沙門天息災譯

    阿難一一致問佛為一一解說

  • 稱讚大乘功德經(四紙餘) (南效北良)

    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佛住法界藏殿德嚴華菩薩問何等是新學菩薩惡友應須遠離佛言無如樂二乘人乃至寧墮地不應起二乘作意次明謗大乘罪及釋大乘名

    • 妙法決定業障經(三紙) 仝上

      唐于闐國沙門釋智嚴譯

      與上經同

  • 佛說大乘四法經(一紙欠) 仝上

    唐中印度沙門地婆訶羅初譯

    佛在祇園為苾芻說一不捨菩提心二不捨善知三不捨堪忍愛樂四不捨阿練若

    • 佛說菩薩修行四法經(一紙欠) 仝上

      唐中印度沙門地婆訶羅譯

      與上經義同而文小異

  • 大乘四法經(七紙半) 維

    唐于闐國沙門實叉難陀譯

    佛在祇園文殊師利菩薩以寶蓋供佛明菩薩供養無有厭足及說種種四法又說三十五住菩提應離十慢

  • 佛說大乘百福相經(六紙餘) (南男北良)

    唐中印度沙門地婆訶羅譯

    佛在舍衛國普妙宮中文殊師利請問如來福德之量佛為明十善福輪王福帝釋福自在天福禪福二禪福摩醯首羅福辟支福後身菩薩福來毛孔福八十隨好福八十隨相文福三十二相大法言音福展轉增勝又明有二種法生如來一者勝願力二者方便力

    • 佛說大乘百福莊嚴相經(三紙半) (南效北良)

      唐中印度沙門地婆訶羅譯

      與上經同而字稍增減

    • 佛說妙吉祥菩薩所問大乘法螺經(五紙) (南思北斯)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亦同前經但初禪作魔王後身作初發心

  • 大乘造像功德經(上下合卷) (南羔北知)

    唐于闐國沙門提雲般若譯

    佛往忉利天上優填王初造佛像佛從天下王問功德佛深讚之彌勒因問滅業障事佛一一細答

  • 佛說造立形像福報經(三紙餘) (南才北知)

    附東晉錄

    佛在拘羅瞿國為優填王說

    • 佛說作佛形像經(二紙) (南效北知)

      附後漢錄

      與上經同

  • 佛說造塔功德經(有釋圓測序) (共二紙) 維

    唐中印度沙門地婆訶羅譯

    佛在忉利天為觀世音菩薩說內分別一四句偈諸法因緣生我說是因緣因緣盡故滅我作如是說如是偈義名佛法身汝當書寫置彼塔內以故一切因緣及所生法性空寂故是故我說名為法身

  • 佛說右遶佛塔功德經(二紙餘) (南賢北景)

    唐于闐國沙門實叉難陀譯

    佛在祇園舍利弗請問佛以偈答

  • 佛說樓閣正法甘露鼓經(三紙半) (南力北忠)

    宋中印土沙門天息災譯

    阿難問云何種清淨善根云何作曼拏羅乃至作如來像云何功德佛為廣說曼拏羅乃至作像功德極大

  • 無上依經(二卷) (南效北良)

    蕭梁優禪尼國沙門真諦譯

    校量造佛功德品第一佛住竹林與比丘菩薩優婆塞優婆夷諸大眾俱阿難問造佛功德佛廣為校量顯勝

    如來界品第二明如來界性不可思煩惱所隱名眾生界修菩提道說名菩薩出離煩惱過一切苦洗除垢穢究竟清淨說名為佛三位中一切處等悉無罣礙本來寂靜依如實知依如量修正覺眾法悉平等如住無餘涅槃不捨眾生利益事

    菩提品第三明如來最極清淨轉常樂我淨功德超過聲聞緣覺大地菩薩三種意生身是名菩提不可思議

    如來功德品第四明如來一百八十不共之法謂三十二相八十種六十八法(十力四無所畏三念處大悲十八不共法三十二種如來獨)

    如來事品第五明如來有十八事最妙最上因百八十法而成

    讚歎品第六阿難偈讚如來功德

    付囑品第七明以十法受持此經一書寫二供養乃至十修行

    • 佛說未曾有經(三紙欠) (南男北良)

      後漢失譯人名

    • 佛說甚希有經(四紙半) 仝上

      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二經皆即上造佛功德品及付囑品

  • 佛說諸法勇王經(一卷) 潔

    劉宋罽賓國沙門曇摩蜜多譯

    佛在竹林有新出家比丘問畢報施恩事佛以入僧數修僧業得僧善利三法答之次問發大乘心而出家者具三法否佛言不在三法比丘三致疑佛三止之次放白毫相光照大千界集諸大眾舍利弗復致三請佛為說阿耨達池喻廣顯發心功德謂無人能報恩者唯除漏盡及發大心耳較持經功德及為發心者說性空法魔軍落地亦敕其持經

    • 一切法高王經(一卷) 貞

      元魏中天竺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 諸法最上王經(一卷) (南維北行)

      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等譯

      二經並與上同

  • 佛說施燈功德經(一卷) 難

    高齊烏萇國沙門那連提黎耶舍譯

    佛在舍衛給孤獨園告舍利弗佛有四種勝妙善為一切眾生無上福田若七眾以燈供養其福不可思議於現在世得三種淨心於臨終時得三種明又復得見四種光明便生三十三天於五種事而得清淨還生人中出家持戒又得四種可樂之法得四種清淨又若住於大乘施燈明者世世得八種可樂勝法得八種無量勝法又以燈施說法者得於八種無量資糧又見他施如來燈生隨喜心者得八種增上之法次歎五種法最為難得一得人身二信樂法三得出家四具淨戒五得漏次說偈較施燈福德唯發大菩提心者為最

  • 浴像功德經(三紙餘) (南才北知)

    唐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

    佛在鷲峰山頂清淨慧菩薩請問佛涅槃後宜作何供養佛言供舍利如芥子得十五功德浴佛形應用香水作壇沐浴功德無量

    • 佛說灌佛經(一紙半) (一名灌洗佛形像經) 仝上

      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 佛說灌洗佛經(三紙餘) (一名摩訶剎頭) 仝上

      乞伏秦沙門釋聖堅譯

    • 佛說浴像功德經(二紙半) 仝上

      唐迦濕蜜羅國沙門寶思惟譯

      三經並與前同而聖堅所譯云四月八日宜如佛初生時以香水浴像

  • 佛說菩薩行五十緣身經(四紙半) (南忘北短)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佛在耆闍崛山為文殊菩薩說前世功德今致相

  • 佛說內藏百寶經(六紙餘) (南莫北短)

    後漢月支國沙門支婁迦讖譯

    文殊問漚和拘舍羅所入事佛答以隨世間習俗而入示現若干種種諸事其實佛無種種事也

  • 佛說最無比經(八紙欠) (南效北良)

    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佛為阿難較量三歸功德不可思議次及十善五戒十戒式叉摩那戒尼戒比丘戒乃至發菩提心功德以次轉勝不可思議

    • 佛說希有較量功德經(五紙) 仝上

      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

      與上經同而缺發菩提心一節

  • 文殊師利問菩薩署經(一卷) (南詩北率)

    後漢月支國沙門支婁迦讖譯

    舍利弗欲問法佛言若從文殊師利但問怛薩阿竭署因緣法名未悉得其事今為汝說之舍利弗及目犍連等作禮請問菩薩摩訶僧那僧涅佛言怛薩阿竭署者有四事一者發意二者阿惟越致三者菩薩坐於樹下四者具足佛法及種種問答以顯其義次有迦葉等各呈學署法門次有五百婆羅門來問法各各述[A1]瑞應

  • 佛說明度五十校計經(二卷) 絲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十方菩薩問何因緣菩薩有癡有黠乃至智慧有厚薄佛言知校計為黠不修校計為癡因廣說五十校計法

  • 入定不定印經(一卷) (有武周新翻三藏聖教序) (南髮北被)

    唐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

    佛在鷲峰妙吉祥問菩薩退不退行佛言有五種一羊車行二象車行三日月神力行四聲聞神力行五如來神力行前二有退名不定後三不退名定

    • 不必定入定入印經(一卷) 仝上

      元魏中天竺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與上經同

  • 佛說謗佛經(六紙欠) 男

    元魏北天竺沙門菩提留支譯

    佛在耆闍崛山時有十菩薩曾七年勤修陀羅尼心苦不靜捨戒還家不畏行菩薩為彼請佛開化佛說其過去謗法師久受種種惡報并七百世勤修無剋因緣等次為說陀羅尼令仍出家七日住於慈悲無常念佛三昧一心持之得見十方千佛惡障盡滅獲陀羅尼得不退轉次重誡人於善惡法師失命身死不應見其過而以應具四種淨法釋之末略示修此陀羅尼法

    • 佛說決定總持經(七紙半) 男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與上經同(總持譯作華言)

  • 佛說象腋經(一卷) 慕

    劉宋罽賓國沙門曇摩蜜多譯

    佛在靈山與五百比丘六萬菩薩俱舍利弗說偈歎安樂德佛放身光集眾觀文殊而微笑文殊啟佛唱經名阿難請說佛讚許之文殊啟問佛為說六度及六三昧次明欲入此經如入虛空六十增上慢比丘欲從座去舍利弗留之更請問佛為解釋令大眾獲益增上慢者得證於是文殊重問云何學云何行云何住云何修進佛以偈答明信解者得二十功德并說往古金剛幢菩薩咒療眾生病

    • 佛說無所希望經(一卷) (一名象步經) 慕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與上經同

  • 佛說甚深大迴向經(四紙欠) (南賢北景)

    劉宋出祐公錄

    佛在祇園明天菩薩問曰云何少修善本而獲大佛言應於去來現在佛所修慈身口心行所謂隨喜歎善又於去來現在諸眾生所修慈身口心所謂持十善戒以此功德共一切眾生迴向無上菩提

  • 佛說大方廣未曾有經善巧方便品(四紙欠) (南淵北斯)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大意菩薩問修菩薩行者於五欲境作何方便取而不著雖復常行無所障礙佛答以於諸佛所深種善根名為善巧方便即得諸佛共所建立所謂行少分施起增上心迴向一切一香一華一燈一乃至園林飲食皆為眾生普發大願又於所見一切境界皆為眾生普發大願略與華嚴淨行品

  • 佛說十二頭陀經(四紙半) (一名沙門頭陀) (南賢北羊)

    劉宋中天竺沙門求那跋陀羅譯

    佛在給孤獨園食已至阿蘭若處趺坐微笑摩訶迦葉請問笑緣佛言阿蘭若處十方諸佛皆讚歎無量功德皆由此生三乘聖道皆由此得行此法有十二事一在阿蘭若處遠離二著二常行乞三次第乞食四受一食法五節量食六中後不飲果蜜等漿七著弊衲衣八但三衣九塚間住止觀十樹下止十一露地坐十二但坐不臥更宜繫心一處觀五蘊空比丘菩薩依教諦觀身相獲果證帝釋文殊發願護持

  • 佛說四輩經(二紙半) (南賢北景)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佛在祇園自說末世弟子能壞佛道於是舍利弗作當機聽佛說四輩弟子法非法事

  • 佛說三品弟子經(二紙餘) (一名弟子學有三輩) 仝上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佛在祇園為阿難說在家弟子有上中下輩功德罪業不同

  • 佛說四不可得經(四紙餘) (南莫北短)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因四仙人避無常而不能免佛為比丘說四不可及說菩薩初中竟善

  • 佛說佛印三昧經(二紙半) (南行北羊)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佛在耆闍崛山入於三昧光照十方大眾雲集舍利弗向文殊問佛身所在文殊令入三昧觀皆不能見須臾佛現乃問其義佛言住深般若佛印故也

  • 佛語法門經(三紙) (南忘北短)

    元魏北天竺沙門菩提留支譯

    佛住毗耶離大林龍威德上王菩薩請問佛為分別是佛語非佛語門龍威德上王悟無生忍眾並獲益

  • 佛說法常住經(一紙餘) (南賢北羊)

    附西晉錄

    佛在祇園為比丘說有佛無佛法性如故如來出為眾生故分別演說四諦十二因緣六度等法若行者與合無彼無此猶如眾流合海

  • 佛說罪業報應教化地獄經(五紙餘) (南尺北敬)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佛在耆闍崛山因信相菩薩請放眉間光照於地獄尋光見佛信相問二十種惡報罪因佛一一答誡令修行報恩大眾獲益即慈悲道場懺法中所

  • 佛說辯意長者子所問經(八紙餘) 當

    元魏沙門釋法場譯

    答生天乃至佛會各有五事共說五十法要次於請食時一乞人發惡意即感惡報一乞人發善意即得善報為國王還供佛僧

  • 佛說大自在天子因地經(六紙半) (南命北盡)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目犍連於大自在天宮乞食大自在天先為天后讚佛功德次以食施兼語目連過去無數劫事連食竟入定思惟不能得知舍利弗大迦葉亦不能知共往問佛佛乃說其往因

  • 佛說尊那經(五紙半) (南夙北臨)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佛在憍睒彌國瞿師羅林尊那尊者問無盡功德佛荅以七種布施七緣發心

  • 佛說弟子死復生經(五紙) 當

    劉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優婆塞先事外道後奉佛戒死去十日復生述冥中所見之事化一家皆見佛得果

  • 佛說七女經(五紙半) (南尺北敬)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拘留國婆羅門七女喜自貢高有分儒達居士為之問佛訶其不好并說往昔國王七女因緣

  • 佛說懈怠耕者經(一紙) 當

    劉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耕人遙見佛來發心欲見尋退欲俟閒時佛放光集眾說其[A2]過六佛今又懈怠彼人聞[A3]乃趨見悔過聞法得不退轉

  • 大法炬陀羅尼經(二十卷) 使可

    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

    緣起品第一善威光天子請問陀羅尼門佛入大力莊嚴三昧令過去境界一切現前次為阿難說過去放光如來說此經事

    伏魔品第二授魔記品第三三乘行品第四問法性品第五菩薩行品第六相好品第七四念處品第八四聖諦品第九忍較量品第十三乘教品第十一三法藏品第十二法師相品第十三謗法果報品第十四勸受持品第十五成就品第十六忍成就品第十七證涅槃品第十八勸證品第十九法師行相品第二十遮謗品第二十一功德品第二十二為他悔過品第二十三六度品第二十四求證品第二十五諸菩薩證三昧品第二十六召諸菩薩品第二十七問等覺品第二十八三昧因緣品第二十九供養法師品第三十入海神變品第三十一佛昇須彌山頂品第三十二天伏阿修羅品第三十三阿修羅本業品第三十四雜類本業品第三十五說無相品第三十六勸修行品第三十七三字法門品第三十八將護法師品第三十九放光佛本事品第四十教證法品第四十一說無住品第四十二說聽功德品第四十三諸菩薩證相品第四十四如化品第四十五緣生法品第四十六信解品第四十七離惡友品第四十辨田讚施品第四十九付菩薩品第五十付天帝釋品第五十一法師弘護品第五十以上五十二品皆述昔時放光如來所說法

  • 大威德陀羅尼經(二十卷北作十六卷) 覆器

    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

    佛為阿難說陀羅尼法本先列種種根數次一一法中示多種名多種義亦廣說末世惡比丘事示菩薩住母胎中樓閣莊嚴

  • 尊勝菩薩所問一切諸法入無量法門陀羅尼經(一卷) (南莫北罔)

    高齊河南居士萬天懿譯

    東方菩薩興無量供養利益群生見佛入一真諦請問此陀羅尼門

    • 佛說無崖際總持法門經(一卷) 仝上

      乞伏秦沙門釋聖堅譯

      與上經同(咒作華言)

  • 金剛場陀羅尼經(一卷) 仝上

    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

    佛於靈山妙色聚落入一切法平等相三昧諸比丘皆不見佛所在諸天亦爾次見在金窟以神通使諸菩薩去地而坐其大菩薩各入三昧令眾獲益佛騰空微笑放光文殊請問佛乃說金剛場陀羅尼法無一切善不善有為無為乃至一切諸一切平等同故欲是陀羅尼惱是陀羅尼癡是陀羅尼乃至天龍八部女相男相地獄等皆是陀羅尼又說入無二法門無明乃至生是陀羅尼

    • 金剛上味陀羅尼經(一卷) 仝上

      元魏北天竺沙門佛陀扇多譯

      與上經同

閱藏知津卷第十

己【CB】,巳【嘉興】 已【CB】,巳【嘉興】 已【CB】,巳【嘉興】

顯示版權資訊
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