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使用CBETA Online
进阶搜寻
卷/篇章<1  ...2627[28]2930  ...44>
閱藏知津

閱藏知津卷第二十八

小乘經藏之三

  • [A1]中阿含經之餘

    根本分別品第十三 一分別六界經佛於陶師屋中為弗迦羅娑利比丘說六界聚六觸處十八意行四住處法二分別六處經為比丘說六處六更樂十八意行三十六刀斷彼成就是無量說內三意止調御士趣一切方法三分別觀法佛略說如是觀心灑散不住內不受而恐怖是觀心不灑散住內不受不恐怖說已入室眾比丘請大迦旃延廣說之謂根著塵則心灑散著四禪八定則不住內不離五陰則恐怖反是便不灑散等四溫泉林天經天勸三彌提尊者受持跋地羅帝偈尊者問佛佛說偈曰:「慎莫念過去亦勿願未來過去事已滅未來復未至現在所有法亦當為思念無有堅強慧者覺如是若作聖人行孰知愁於死我要不會彼大苦災患終如是行精晝夜無懈怠是故常當說跋地羅帝偈。」說已比丘請大迦旃延廣釋迦旃延約根塵釋之五釋中禪室尊經又一天問盧夷強耆尊者偈尊者問佛佛為說偈并約五陰釋義六阿難說經阿難以偈及義為比丘說佛讚印之七意行經佛為比丘說八定及八天處二俱等等及說滅定為最勝八拘樓瘦無諍經佛為比丘分別諍無諍法九鸚鵡經鸚鵡摩納父轉生為白狗見佛而吠佛言:「汝不應爾謂汝從護至吠。」狗瞋極臥地鸚鵡怒而見佛佛為說其成驗再來見佛為說業報差別之法十分別大業經異學與三彌提論三業義周那與阿難以此問佛佛訶其不善分別次正說三報受時差別及臨終善惡念不雖天眼所見不宜執一非餘惟佛知其所以然兼說柰果生熟四料簡以喻於人

    心品第十四 一心經有一比丘問誰將世間去誰為染著誰起自在佛言一切唯心多聞聖弟子不隨心而心隨多聞次又問多聞義智慧義黠慧廣慧義佛言:「順梵行為多聞知四諦為智慧能利人為廣慧。」二浮彌經浮彌為王子說梵行得果或願或無願或願無願或非有願非無願義佛為浮彌說四喻𤚲角及乳抨水及酪壓沙及麻取火毋溼及乾喻邪梵行正梵行得果不得三受法經上現在未來苦樂四料簡也婬欲現樂後苦制煩惱現苦後樂外道苦行現苦後苦歡喜修行證三果現樂後樂四受法經下亦四料簡而約苦樂心修十善行十惡論五行禪經料簡四種行禪一熾盛而謂衰退二衰退而謂熾盛三知衰退四知熾盛八定皆爾六說經分別八定中有退及漏盡義修者應知七獵師經以四種鹿群喻沙門梵志三不脫魔境一能脫之謂修四禪四無量四空斷漏者八五支物主經此物主先詣異學文祁子處文祁子立四事為第一義謂身不作惡口不惡言不行邪命不念惡念物主以此白佛佛言此則嬰孩皆第一義若多聞聖弟當知善戒不善戒善念不善念何由生何由滅知已具足八正道乃至正解脫正智是名第一義質直沙門九瞿曇彌經大愛道以金縷衣供佛佛令施比丘眾三勸不從佛為阿難說七施眾四私施皆得大福報乃料簡施受淨不淨四句十多界經阿難作是思惟一切恐怖及災患等從愚癡生不從智慧佛為廣申明之次問云何名愚癡云何名智慧佛言不知界因緣是處非處為愚癡知者為智慧界者眼等十八地等六無欲等六無明亦為六無色無色不妙不善無記無學俱非無漏共名六十二界處者十二處因緣者十二緣是處非處者若因若果

    雙品第十五 一馬邑經上說沙門法須身行清口行清淨意行清淨命行清淨守護諸根正知出入斷除五蓋成就四禪趨向漏盡二馬邑經謂應息貪伺恚伺乃至邪見成就四無量心至漏盡三牛角娑羅林經上舍梨子與阿難等各說發起此林之法佛皆讚之并說不解趺坐至漏盡是名發起此林四牛角娑羅林經下那律等三人在此林中佛往問之各言安隱并說上人之法佛讚歎之長鬼天等展轉讚歎乃達梵五求解經佛說求解於如來正知如來法(第四分別誦訖)六說智經為比丘說與梵行成立人問答七阿夷那經因異學阿夷那為比丘略說知法非法義非義令學如法如義諸比丘請阿難廣謂邪見乃至邪智為非法因此生不善惡法為非義正見等為法所生善法為義八聖道經定為一道有習有助有具共七支正見最在前一釋已并正解脫正智為十支約邪成四十大法品九小空經從不念人想不念村想念無事想次第至不住無想心定十大空經眾比丘集加羅差摩精舍佛為阿難說遠離法說修內空外空內外空不移動法又說正知法不放逸法分別煩師煩弟子煩梵行法又誡弟子不恭敬順行者名於師行怨事能恭敬順行者於師行慈事

    後大品第十六 一迦樓烏陀夷經烏陀夷念世尊恩深讚斷過中食佛印可之深訶不順此戒為小事者如彼癡蠅二牟梨破群那經此比丘與比丘尼數共集會護過瞋諍佛呼而誨之謂以信捨家應修無欲如調馬治林於時非時等五言皆習慈心悲喜捨心如大地不可壞如恒河不可沸如虛空不可畫如治皮無瓦聲乃至應數數念利鋸刀喻則所遊皆安堪證學無學道三跋陀和利經佛讚歎一坐食法跋陀和利固辭不堪夏三月竟復來見佛佛種種訶之為說出要又答其苦治不苦治之問次說清淨馬喻法四阿濕具經此比丘與弗那婆修二人不遵佛戒過中暮佛呼而責之為說樂覺苦覺修不修義及說修行不放逸義五周那經周那述尼犍諍事於阿阿難問佛佛為說六諍本七滅法六慰勞法六優波離經問答七滅諍等如法不如法事調御地經王童子不信阿夷那和提所說法阿夷那和提白佛佛為說山下不見園林喻及說調野象喻八癡慧地經說癡慧各三相謂思作也各受現法三苦樂謂惡名治罰惡死為三苦善名無罪善死為三樂又有地獄天宮苦樂果報阿梨吒經阿梨吒說欲不障道諸比丘諫而不捨佛呼而責之謂比丘於法尚應知如筏喻況執非十嗏帝經嗏帝執此識往生不更異諸比丘諫而不捨佛呼責之為比丘細明十二因緣生滅

    脯利多品第十七 一持齋經為毘舍佉說放牛尼犍齋無福應持聖八支齋更修五念念佛如沐念法如浴身念僧如浣衣念戒如磨鏡念天如煉金二脯利多經為此居士說八支斷俗事離殺二離盜三離婬四離妄五離貪六離恚七離嫉惱八離增上慢更有八支謂欲如骨如小肉手把炬如火坑如毒蛇如夢如假借如果樹離欲得禪盡漏作證居士悟道三羅摩經於此梵志為諸比丘說聖求非聖求隨說未成道時先學二定次坐菩提樹求得正覺度五比丘事四五下分結經說依道依跡斷結猶如入林求實亦如度河度山水五心穢經說比丘須拔心中五穢謂疑佛疑法疑戒疑教疑梵行者又須解心中五謂身縛欲縛說縛聚會縛昇進縛次應修五法謂四如意足及堪任六箭毛經上此異學說瞿曇有五法令諸弟子恭敬不離謂麤衣麤食少食麤臥具晏坐佛言不以此五法更有五法謂無上無上慧無上知見說四諦宿命漏盡通七箭毛經下為此異學說天眼宿命通事彼述邪師所說上色佛展轉以螢天光等破之及為說四禪道跡八鞞摩那修經亦為此異學破上色邪見又為說置前世後世但令質直無諂誑教化必得知正法如火不益油柴不益薪必期於異學悟道出家九法樂比丘尼經毘舍佉問此比丘尼答問答[A2]尼往白佛佛印可之十大拘絺羅經舍利弗問此尊者答

    例品第十八 一一切智經佛為波斯匿王說四姓勝如義阿難與大將論遣退天義年少與大將互推謬說義王因多事讚佛而去二法莊嚴經波斯匿信佛種種法靖而稱述之王去之後佛令比丘受持此說三鞞訶提經波斯匿以佛身行問於阿難阿難具答行不行義王喜以衣布施難白佛佛印可之四第一得經佛言一切變易有異法從人王乃至十一切處多聞聖弟子總不欲之況下賤法惟應廣布八正道耳五愛生經梵志兒死愁憂見佛佛言愛生便生愁苦梵志不波斯匿王聞之以告末利夫人夫人所說同佛王遣人問佛佛為廣說人還白王夫人更為王詳王乃信佛自歸六八城經阿難為此居士說十二禪居士信心施食及房七阿那律陀經上尊者為諸比丘說四禪及漏盡為賢死賢命終八阿那律陀經下又說見質直得聖戒修念處無量四空定得漏盡為不煩熱死不煩熱命終九見經阿難為異學說如來不一向說有常無常十箭喻經鬘童子欲如來一向說世有常等佛訶責之為諸比丘說拔毒箭喻十一例經說欲斷無明別知無明乃至老死者應修念處如意四禪十一切處十無學法(第五後誦)

    • 佛說七知經(二紙) (南積北緣)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即知法知義等中阿含善法經同本

    • 佛說園生樹經(一紙半) (南淵北斯)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中阿含晝度樹經同本

    • 佛說鹹水喻經(一紙半) (南積北緣)

      失譯人名附西晉錄

      即中阿含七水喻經

    • 佛說薩缽多酥哩踰捺野經(三紙餘) (南履北臨)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說劫盡七日出時相狀警人精進早求解脫阿含七日經同本

    • 佛說一切流攝守因經(四紙欠) (南積北緣)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說智者見者得流盡不智者不見者流不盡說七種斷流中阿含漏盡經同本

    • 佛說四諦經(七紙半) (南積北善)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中阿含分別聖諦經同本

    • 佛說恒水經(三紙欠) 仝上

      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中阿含瞻波經同本

    • 佛說本相倚致經(二紙欠) 仝上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 佛說緣本致經(一紙餘) (南福北善)

      失譯人名附東晉錄

      二經皆即中阿含本際經

    • 佛說輪王七寶經(三紙半) (南淵北斯)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中阿含七寶經同本

    • 佛說頂生王故事經(五紙欠) (南福北善)

      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 佛說文竭陀王經(三紙欠) 仝上

      北涼中天竺沙門曇無讖譯

      二經皆即中阿含四洲經同本

    • 佛說頻婆娑羅王經(五紙) (南興北臨)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王來見佛及佛令優樓頻螺迦葉釋眾疑事中阿含頻婆娑羅王迎佛經

    • 佛說鐵城泥犁經(四紙餘) (南福北緣)

      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說五使并地獄苦狀

    • 佛說閻羅王五天使者經(二紙餘) 仝上

      劉宋沙門釋慧簡譯

      二經皆即中阿含天使經

    • 佛說古來世時經(四紙餘) 仝上

      失譯人名附東晉錄

      阿那律說往昔施支佛飯福報佛讚歎之并為比丘說未來輪王及彌勒事以衣施彌勒令轉施眾僧即中阿含說本經

    • 大正句王經(上下合卷) (南興北深)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即中阿含蜱肆王經

    • 佛說阿那律八念經(三紙餘) (南福北緣)

      後漢西域沙門支曜譯

      即中阿含八念經

    • 佛說離睡經(二紙餘) 仝上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佛為目連說離睡法即中阿含長老上尊睡眠

    • 佛說是法非法經(二紙半) 仝上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說恃善生慢為非法不慢為是法即中阿含真人經

    • 佛說求欲經(九紙餘) 仝上

      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即中阿含穢經

    • 佛說受歲經(三紙餘) 仝上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即中阿含比丘請經

    • 佛說梵志計水淨經(一紙半) 仝上

      失譯人名附東晉錄

      即中阿含水淨梵志經

    • 佛說大生義經(六紙半) (南凊北薄)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阿難思念緣生法義甚深問佛佛為廣說逆從老死推至識支即中阿含大因經

    • 佛說苦陰經(四紙餘) (南福北緣)

      失譯人名在後漢錄

      即中阿含苦陰經上

    • 佛說苦陰因事經(四紙半) 仝上

      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即中阿含苦陰經下

    • 佛說釋摩男本經(三紙餘) 仝上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亦即苦陰經下

    • 佛說樂想經(一紙欠) 仝上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說外道計一切為樂佛不計不樂即中阿含想

    • 佛說漏分布經(五紙餘) 仝上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說五陰苦集乃至八正道法即中阿含達梵行

    • 佛說阿耨(五紙) 仝上

      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說提婆達斷善根墮地獄及說如來大人根相謂善知諸根即中阿含阿奴波經

    • 佛說諸法本經(一紙欠) 仝上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說欲為諸法本即中阿含諸法本經

    • 佛說瞿曇彌記果經(六紙欠) 仝上

      劉宋沙門釋慧簡譯

      即中阿含瞿曇彌經

  • 佛說瞻婆比丘經(二紙半餘) (南福北善)

    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即中阿含大品瞻波經

    • 佛說伏婬經(二紙餘) (南福北緣)

      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即中阿含大品行欲經為阿那邠祇居士分別求財及受用勝劣不同(非法求財蕩然無禮之謂婬)

    • 佛說魔嬈亂經(七紙欠) 仝上

      失譯人名附後漢錄

    • 佛說弊魔試目連經(五紙欠) 仝上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二經皆即中阿含降魔經

    • 佛說賴吒和羅經(九紙餘) (南福北善)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即中阿含賴吒和羅經

    • 佛說護國經(半卷) (南溫北薄)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佛從俱盧城至睹盧聚落護國長者子願樂出父母不許絕食苦求既出家[A3]十夏依佛還本處住樹下為俱盧大王說法令歸依三寶亦即賴吒和羅經

    • 佛說帝釋所問經(十一紙餘) (南溫北深)

      宋中印土沙門釋法賢譯

      即中阿含釋問經

    • 佛說善生子經(六紙半) (南福北善)

      西晉沙門支法度譯

      即中阿含長阿含善生經

    • 佛說數經(四紙餘) 仝上

      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即中阿含算數目連經

    • 佛說梵志頞波羅延問種尊經(六紙) 仝上

      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即中阿含阿攝和經

    • 三歸五戒慈心厭離功德經(一紙欠) (南緣北善)

      附東晉錄

      亦即須達多經少分

    • 佛說須達經(三紙欠) 仝上

      蕭齊中天竺沙門求那毘地譯

      即中阿含須達多經

    • 佛說長者施報經(六紙餘) (南臨北盡)

      宋中印土沙門法天譯

      佛為給孤獨說過去長者明彌羅摩行大施會因展轉較量功德不如歸戒慈心亦即須達多

    • 佛為黃竹園老婆羅門說學經(三紙餘) (南緣北善)

      失譯人名今附宋錄

      即中阿含黃蘆園經

    • 佛說梵摩喻經(八紙欠) 仝上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即中阿含梵摩經

    • 佛說尊上經(三紙欠) 仝上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即中阿含釋中禪室尊經

    • 佛說兜調經(三紙餘) 仝上

      失譯人名附西晉錄

    • 佛說鸚鵡經(八紙欠) 仝上

      劉宋中天竺沙門求那跋陀羅譯

    • 分別善惡報應經(上下合卷) (南力北竭)

      宋中印土沙門天息災譯

      三經皆即中阿含鸚鵡經

    • 佛說意經(二紙餘) (南緣北善)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即中阿含心經

    • 佛說應法經(三紙餘) 仝上

      譯人同上

      即中阿含受法經下

    • 佛說分別布施經(三紙欠) (南凊北薄)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即中阿含瞿曇彌經

    • 佛說息諍因緣經(半卷) (南斯北夙)

      譯人同上

      即中阿含周那經

    • 佛說泥犁經(十一紙欠) (南福北緣)

      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說惡人墮泥犁之苦亦說五天使者問辭即中阿含癡慧地經

    • 佛說齋經(四紙) 仝上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即中阿含持齋經

    • 佛說優婆夷墮舍迦經(三紙欠) 仝上

      附宋錄

      亦即上經而五念法稍異

    • 八關齋經(一紙餘) 敬

      劉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說前五戒皆盡壽第六齋去乃一日一夜與前經大同小異但無五念法門

    • 八種長養功德經(一紙) (南馨北凊)

      宋中印土沙門法護譯

      略明發心受齋戒法疑附齋法中行

    • 佛說鞞摩肅經(四紙半) 緣

      劉宋中天竺沙門求那跋陀羅譯

      即中阿含鞞摩那修經

    • 佛說婆羅門子命終愛念不離經(三紙餘) 緣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即中阿含愛生經

    • 佛說十支居士八城人經(二紙餘) 緣

      即中阿含八城經

    • 佛說邪見經(一紙) 緣

      失譯人名今附宋錄

      即中阿含見經

    • 佛說箭喻經(三紙餘) 緣

      附東晉錄失譯人名

      即中阿含箭喻經

閱藏知津卷第二十八

   (比丘寄旅 宗一 影幢 未若各一兩
     雨白 先知 以密 無極 正輝
     穎生 法微 雲浪各銀五錢
     尊士三錢  于境 知非共五錢
     大弘二兩 雪成 陸奉竹各一兩)

中阿含經之餘【CB】,[-]【嘉興】 已【CB】,巳【嘉興】 已【CB】,巳【嘉興】

顯示版權資訊
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