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使用CBETA Online
进阶搜寻
歷朝藏經略考及新編漢文大藏經目錄

論藏 總一九六部 一三九四卷

釋經論部 二九部 二〇六卷

  •  〇八九九 無量壽經論 一卷 婆藪盤豆造〕。元魏菩提留支譯〕。普泰元年(五三一)出〕。或題末論字作優波提含願生偈〕。

  •  〇九〇〇 彌勒菩薩所問經論 一〇卷 元魏菩提留支譯〕。

  •  〇九〇一 寶積經論 四卷 元魏菩提留支譯〕。後題首有大字〕。

  •  〇九〇二 寶髻菩薩四法經論 一卷 天親造元魏毘目智仙譯興和三年(五四一)出〕。先作菩提留支譯〕。或題寶髻結四法優波提舍〕。

  •  〇九〇三 大乘四法經解 一卷 失譯敦煌本〕。

  •  〇九〇四 文殊師利問菩提經論 二卷 婆藪盤豆造〕。元魏菩提留支譯〕。天平二年(五三五)出〕。後題利下有菩薩二字〕。

  •  〇九〇五 勝思惟經論 三卷 元魏菩提留支譯〕。普泰元年(五三一)〕。後題勝思惟梵天所問經論〕。

  •  〇九〇六 三具足經論 一卷 天親造元魏毘目智仙譯興和三年(五四一)〕。先作菩提留支譯〕。或題三具足經優波提舍〕。

  •  〇九〇七 緣生論 一卷 郁楞伽造〕。隋達磨笈多譯〕。大業十年(六一四)出〕。

  • -〇九〇八 大乘緣生論 一卷 郁楞伽造〕。唐不空譯〕。今勘同緣生

  •  〇九〇九 佛地經論 七卷 親光等造〕。唐玄奘譯〕。貞觀二十三年(六四九)出〕。

  •  〇九一〇 十住毘婆沙論 一四卷 龍樹造姚秦鳩摩羅什譯〕。原題經論今依房錄改正

  •  〇九一一 十地經論 一二卷 天親造〕。元魏勒那摩提菩提留支共譯〕。

  •  〇九一二 大智度論 一〇〇卷 龍樹造姚秦鳩摩羅什譯弘始四年至七年(四〇二~五)出〕。題中度字依經錄加

  •  〇九一三 佛母般若波羅密多圓集要義經 一卷 大域龍造宋施護法護惟淨同大中祥符四年(一〇一一)出〕。

  •  〇九一四 佛母般若波羅密多圓集要義釋論 四卷 三寶尊造宋施護法護惟淨同譯大中祥符四年(一〇一一)出〕。

  •  〇九一五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密多經論頌 一卷 唐義淨譯景雲二年(七一一)〕。今勘係彌勒說舊誤無著造

  •  〇九一六 金剛般若經論 三卷 天親造〕。元魏菩提留支譯〕。永平二年(五〇九)出〕。後題若下有波羅密三字〕。

  • -〇九一七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密多經論釋 三卷 世親釋唐義淨譯景雲二年(七一一)出〕。勘同金剛經論

  •  〇九一八 金剛般若論 二卷 僧佉造隋達摩笈多譯〕。大業九年(六一三)出〕。

  •  〇九一九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破取著不壞假名論 二卷。〔功德施造〕。唐地婆訶羅譯永淳二年(六八三)出〕。

  •  〇九二〇 聖佛母般若波羅密多九頌精義論 二卷 勝德赤衣造〕。宋法護譯天聖二年(一〇二四)出〕。

  •  〇九二一 大涅槃經本有今無偈論 一卷 陳真諦譯〕。題中本有今無偈五字依仁錄加

  •  〇九二二 大涅槃經論 一卷 達磨菩提譯〕。附元魏錄〕。或誤婆藪盤豆造題作涅槃論〕。

  •  〇九二三 法華經論 一卷 婆藪盤豆造〕。元魏勒那摩提譯正始五年(五〇八)出〕。或題妙法蓮華經優波提舍〕。

  • -〇九二四 法華經論 二卷 元魏菩提留支譯〕。勘同勒那摩提譯法華經〕。或題妙法蓮華經論優波提舍〕。

  •  〇九二五 轉法輪經論 一卷 天親造元魏毘目智仙譯興和三年(五四一)〕。先作菩提留支譯〕。或題轉法輪經優波提舍〕。

  •  〇九二六 分別功德論 五卷 失譯作迦葉阿難造〕。附後漢錄〕。原題稱經今依仁錄改正

  •  〇九二七 出曜論 一九卷 苻秦竺佛念譯〕。建元十年(三七四)出〕。原題稱經今依經錄改正

宗經論部 一六七部 一一八八卷

  •  〇九二八 中論 四卷 龍樹本青目釋姚秦鳩摩羅什譯弘始十一年(四〇九)出〕。

  •  〇九二九 順中論 二卷 無著造元魏瞿曇般若流支譯武定元年(五四三)〕。先作菩提留支譯〕。

  •  〇九三〇 大乘中觀釋論 一八卷 安慧造宋惟淨法護共譯天聖五年至八年(一〇二七~三〇)出〕。

  •  〇九三一 般若燈論 一五卷 分別明造〕。唐波頗密多羅譯〕。貞觀四年至六年(六三〇~二)出題末有釋字〕。

  •  〇九三二 十二門論 一卷 龍樹造姚秦鳩摩羅什譯弘始十一年(六〇九)〕。

  •  〇九三三 迴諍論 一卷 龍樹造元魏毘目智仙譯興和三年(五四一)出〕。先作瞿曇般若流支譯〕。

  •  〇九三四 六十頌如理論 一卷 龍樹造宋施護譯景德四年(一〇〇七)〕。

  •  〇九三五 大乘二十頌論 一卷 龍樹造宋施護譯大中祥符元年(一〇〇八)〕。

  •  〇九三六 壹輸盧迦論 一卷 龍樹造元魏瞿曇般若流支譯〕。

  •  〇九三七 福蓋正行所集經 一二卷 龍樹造宋日稱等譯〕。

  •  〇九三八 龍樹為禪陀迦王說法要偈 一卷 劉宋求那跋摩譯〕。後題樹下有菩薩二字〕。

  • -〇九三九 勸發諸王要偈 一卷 龍樹造劉宋僧伽跋摩譯〕。勘同為禪陀迦王說偈〕。

  • -〇九四〇 龍樹菩薩勸誡王頌 一卷 唐義淨譯勘同為禪陀迦王說偈〕。

  •  〇九四一 百字論釋 一卷 提婆本〕。元魏菩提留支譯〕。題中釋字今

  •  〇九四二 百論 二卷 題婆本婆藪釋〕。姚秦鳩摩羅什譯弘始六年(四〇四)出〕。

  •  〇九四三 廣百論本 一卷 聖天造〕。唐玄奘譯〕。永徽元年(六五〇)〕。

  •  〇九四四 廣百論釋 一〇卷 護法造〕。唐玄奘譯〕。永徽元年(六五〇)〕。原題無釋字

  •  〇九四五 菩提資糧論 六卷龍樹論本自在釋〕。隋達摩笈多譯〕。大業五年(六〇九)出〕。

  •  〇九四六 入大乘論 二卷 堅意造北涼道泰譯〕。

  •  〇九四七 大乘破有論 一卷 龍樹造宋施護譯景德二年(一〇〇五)出〕。

  •  〇九四八 因緣心論頌並釋 一卷 龍樹造失譯敦煌本〕。

  •  〇九四九 破外道四宗論 一卷 元魏菩提留支譯〕。後誤提婆造〕。題破楞伽經中外道小乘四宗論〕。

  •  〇九五〇 破外道涅槃論 一卷 元魏菩提留支譯〕。後誤提婆造〕。題破楞伽經中外道小乘涅槃論〕。

  •  〇九五一 大丈夫論 二卷提婆北涼道泰譯〕。

  •  〇九五二 發菩提心論 二卷 失譯〕。作者未詳後誤天親造羅什譯〕。或題作經論〕。

  •  〇九五三 寶行王正論 一卷陳真諦譯〕。

  •  〇九五四 賓頭盧突羅闍為優陀延王說法 一卷 失譯〕。後作求那跋陀羅譯題末並有經字〕。

  •  〇九五五 分別業報略 一卷 大勇造劉宋僧伽跋摩譯〕。或題末有經字〕。

  •  〇九五六 掌珍論 二卷 清辨造〕。唐玄奘譯〕。貞觀二十三年(六四九)題首有大乘二字〕。

  •  〇九五七 瑜伽師地論 一〇〇卷 彌勒說〕。唐玄奘譯〕。貞觀二十年至二十二年(六四六~八)出〕。

  • -〇九五八 菩薩地持經 八卷北涼曇無讖譯〕。勘出瑜伽論本地分中菩薩地〕。

  • -〇九五九 菩薩善戒經 九卷 劉宋求那跋摩譯〕。勘同地持經〕。有十卷今依開錄別出首卷入律部單行

  • -〇九六〇 決定藏論 三卷 梁真諦譯〕。原失譯〕。今勘出瑜伽論抉擇分

  • -〇九六一 王法正理論 一卷 彌勒造〕。唐玄奘譯〕。貞觀二十三年(六四九)出〕。今勘出瑜伽論抉擇分

  •  〇九六二 百法明門論 一卷 世親造〕。唐玄奘譯〕。貞觀二十二年(六四八)出題首有大乘二字〕。

  •  〇九六三 瑜伽師地論釋 一卷 最勝子造〕。唐玄奘譯〕。永徽元年(六五〇)出〕。

  •  〇九六四 辯中邊論 一卷 彌勒造〕。唐玄奘譯〕。龍朔元年(六六一)〕。

  •  〇九六五 中邊分別論 三卷 婆藪盤豆造〕。陳真諦譯〕。分別二字依內錄加

  • -〇九六六 辯中邊論 三卷 世親造〕。唐玄奘譯〕。龍朔元年(六六一)〕。勘同陳譯中邊分別論〕。

  •  〇九六七 十八空論 一卷 陳真諦譯〕。

  •  〇九六八 大乘莊嚴經論 一三卷 無著造〕。唐波頗密多羅譯〕。貞觀四年至七年(六三〇~三)出〕。題中經字依開錄加

  •  〇九六九 顯揚聖教論頌 一卷 無著造〕。唐玄奘譯〕。貞觀十九年(六四五)出〕。原題顯揚論頌本今依圖紀改正

  •  〇九七〇 顯揚聖教論 二〇卷 無著造〕。唐玄奘譯〕。貞觀十九年至二十年(六四五~六)出〕。

  •  〇九七一 顯識論 一卷 失譯〕。後作陳真諦譯〕。

  •  〇九七二 三無性論 一卷 陳真諦譯〕。

  •  〇九七三 大乘阿毘達磨集論 七卷 無著造〕。唐玄奘譯〕。永徽三年(六五二)出〕。

  •  〇九七四 阿毘達磨雜集論 一六卷 安慧糅〕。唐玄奘譯〕。貞觀二十年(六四六)出題首有大乘二字〕。

  •  〇九七五 攝大乘本論 二卷 阿僧佉造〕。元魏佛陀扇多譯〕。普泰元年(五三一)出〕。後題略本字〕。下同

  • -〇九七六 攝大乘本論 三卷 無著造〕。陳真諦譯勘同魏譯攝論〕。

  • -〇九七七 攝大乘論本 三卷 無著造〕。唐玄奘譯〕。貞觀二十二年至二十三年(六四八~九)出〕。勘同魏譯攝論〕。題末本字依開錄加

  •  〇九七八 攝大乘釋論 一五卷 婆藪盤豆造〕。陳真諦譯〕。天嘉四年(五六三)出〕。後題作論釋〕。

  • -〇九七九 攝大乘論釋論 一〇卷 世親造〕。隋達磨笈多譯〕。大業五年(六〇九)出〕。勘同陳譯攝論〕。題末釋二字依開錄

  • -〇九八〇 攝大乘論釋 一〇卷 世親造唐玄奘譯〕。貞觀二十二年至二十三年(六四八~九)出〕。勘同陳譯攝論〕。原題釋論依內錄改正

  •  〇九八一 攝大乘論釋 一〇卷 無性造唐玄奘譯〕。貞觀二十一年至二十三年(六四七~九)出〕。題末釋字依開錄加

  •  〇九八二 六門教授習定論 一卷 無著本世親釋唐義淨譯長安三年(七〇三)出〕。

  •  〇九八三 止觀門論頌 一卷 世親造唐義淨譯景雲二年(七一一)出〕。

  •  〇九八四 業成就論 一卷 天親造元魏毘目智仙譯興和三年(五四一)出〕。先作瞿曇般若流支譯〕。

  • -〇九八五 大乘成業論 一卷 世親造〕。唐玄奘譯〕。永徽二年(六五一)出〕。勘同業成就論〕。

  •  〇九八六 大乘五蘊論 一卷 世親造〕。唐玄奘譯〕。貞觀二十一年(六四七)出〕。

  •  〇九八七 大乘廣五蘊論 一卷 安慧造〕。唐地婆訶羅譯垂拱元年(六八五)出〕。

  •  〇九八八 唯識論 一卷 天親造〕。元魏菩提留支譯先作瞿曇流支〕。

  • -〇九八九 唯識論 一卷 天親造〕。陳真諦譯勘同魏譯唯識論〕。後題首加大乘二字〕。

  • -〇九九〇 唯識二十論 一卷 世親造〕。唐玄奘譯〕。龍朔元年(六六一)出〕。勘同魏譯唯識論〕。

  •  〇九九一 成唯識寶生論 五卷 護法造唐義淨譯景龍四年(七一〇)出〕。

  •  〇九九二 唯識三十論 一卷 世親造〕。唐玄奘譯〕。貞觀二十二年(六四八)出〕。後題末加頌字〕。

  •  〇九九三 轉識論 一卷 失譯〕。後作真諦譯〕。

  •  〇九九四 成唯識論 一〇卷 護法等造〕。唐玄奘譯〕。顯慶四年(六五九)出〕。

  •  〇九九五 究竟一乘寶性論 四卷 元魏勒那摩提譯〕。

  •  〇九九六 佛性論 四卷 陳真諦譯〕。作者未詳後題天親造〕。

  •  〇九九七 大乘法界無差別論 一卷 堅慧造〕。唐提雲般若譯天授二年(六九一)出〕。

  •  〇九九八 法界無差別論 一卷 失譯〕。後誤提雲般若譯又題首加大乘二字〕。

  •  〇九九九 思塵論 一卷 陳那造〕。陳真諦譯〕。後題首有無相二字〕。

  • -一〇〇〇 觀所緣論 一卷 陳那造〕。唐玄奘譯〕。顯慶二年(六五七)〕。勘同思塵論〕。後誤題觀所緣緣論〕。

  •  一〇〇一 觀所緣論釋 一卷 護法造唐義淨譯景龍四年(七一〇)〕。

  •  一〇〇二 解拳論 一卷 陳那造〕。陳真諦譯〕。後題拳作卷〕。

  • -一〇〇三 掌中論 一卷 陳那造唐義淨譯長安三年(七〇三)出勘同解拳論〕。

  •  一〇〇四 方便心論 二卷 元魏吉迦夜共曇曜譯延興二年(四七二)〕。

  •  一〇〇五 如實論 二卷 梁真諦〕。太清四年(五五〇)出〕。

  •  一〇〇六 觀總相論頌 一卷 陳那造唐義淨譯景雲二年(七一一)〕。

  •  一〇〇七 取因假設論 一卷 陳那造唐義淨譯長安三年(七〇三)〕。

  •  一〇〇八 因明正理門論 一卷 陳那造唐玄奘譯貞觀二十三年(六四九)題末有本字〕。

  •  一〇〇九 因明正理門論釋 一卷 唐義淨譯景雲二年(七一一)出〕。題末釋字今加

  •  一〇一〇 因明入正理論 一卷 商羯羅主造〕。唐玄奘譯〕。貞觀二十一年(六四七)出〕。

  •  一〇一一 菩提行經 四卷 宋天息災譯雍熙二年(九八五)出〕。勘是寂天造誤龍樹造

  •  一〇一二 大乘集菩薩學論 二五卷 宋日稱等譯〕。勘是寂天造譯誤法稱原與法護同譯

  •  一〇一三 尼乾子問無我義經 一卷 馬鳴造宋日稱等譯〕。

  •  一〇一四 六趣輪迴經 一卷 馬鳴造宋日稱等譯〕。

  •  一〇一五 十不善業道經 一卷 馬鳴造宋日稱等譯〕。

  •  一〇一六 十二因緣論 一卷 淨意造〕。元魏菩提留支譯〕。

  •  一〇一七 六道伽陀經 一卷 宋施護譯雍熙元年(九八四)出〕。

  •  一〇一八 金剛針論 一卷 法稱造宋法天譯雍熙三年(九八六)出〕。

  •  一〇一九 手杖論 一卷 釋迦稱造唐義淨譯景雲二年(七一一)出〕。

  •  一〇二〇 集大乘相論 二卷 覺吉祥造宋施護譯景德三年(一〇〇六)出〕。

  •  一〇二一 集諸法寶最上義論 二卷 善寂造宋施護譯景德二年(一〇〇五)〕。

  •  一〇二二 大乘寶要義論 一〇卷 宋惟淨法護共譯天禧二年至三年(一〇一八~九)出〕。

  •  一〇二三 法集名數經 一卷 宋施護譯雍熙三年(九八六)出〕。

  •  一〇二四 菩提心離相論 一卷 宋施護譯景德二年(一〇〇五)出〕。者未詳原譯誤龍樹造

  •  一〇二五 菩提心觀釋 一卷 宋法天譯淳化五年(九九四)出〕。

  •  一〇二六 廣釋菩提心論 四卷 蓮華戒造宋施護譯大中祥符二年(一〇〇九)〕。

  •  一〇二七 阿毘達磨法蘊足論 一二卷 大采菽氏造〕。唐玄奘譯〕。顯慶四年(六五九)出〕。題初四字依開錄加下同

  •  一〇二八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 二〇卷。〔舍利子說〕。唐玄奘譯〕。顯慶五年至龍朔三年(六六〇~三)出〕。

  •  一〇二九 眾事分阿毘曇 一二卷 失譯〕。後作求那跋陀羅譯題末有論字〕。

  • -一〇三〇 阿毘達磨品類足論 一八卷 筏囌蜜多羅造〕。唐玄奘譯〕。顯慶五年(六六〇)出勘同眾事分〕。題初四字依開錄加

  • -一〇三一 阿毘曇五法行經 一卷 後漢安世高譯〕。今勘同眾事分初

  •  一〇三二 五事毘婆沙論 二卷 法救造〕。唐玄奘譯〕。龍朔三年(六六三)出〕。題中毘婆沙三字依開錄加譯文殘

  • -一〇三三 薩婆多宗五事論 一卷 唐法成譯敦煌本勘同五事論〕。

  •  一〇三四 阿毘達磨界身足論 三卷 筏囌蜜多羅造唐玄奘譯〕。龍朔三年(六六三)出〕。題初四字依開錄加次同

  •  一〇三五 阿毘達磨識身足論 一六卷 提婆設摩造〕。唐玄奘譯〕。觀二十三年(六四九)出〕。

  •  一〇三六 施設論 七卷 宋法護譯〕。

  •  一〇三七 立世阿毘曇論 一〇卷 陳真諦譯〕。永定三年(五五九)〕。

  •  一〇三八 婆須蜜集 一〇卷 苻秦僧伽跋澄等譯建元二十年(三八四)出〕。後題尊婆須蜜所集論〕。

  •  一〇三九 甘露味阿毘曇 二卷 瞿沙造〕。失譯〕。附魏吳錄〕。後題阿毘曇甘露味論〕。

  •  一〇四〇 阿毘曇八犍度論 二〇卷 迦旃延苻秦僧伽提婆譯建元十九年(三八三)出〕。題末論字依經錄加

  • -一〇四一 阿毘達磨發智論 二〇卷 迦多衍尼子造〕。唐玄奘譯〕。慶二年至五年(六五七~六六〇)出〕。勘同八犍度論〕。題初四字依開錄加

  •  一〇四二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 二〇〇卷 唐玄奘譯〕。顯慶元年至四年(五六五~九)出〕。

  • -一〇四三 阿毘曇毘婆沙 六〇卷 北涼浮陀跋摩譯〕。永(原誤承)和五年至七年(四三七~九)出勘出大毘婆沙論〕。原一〇〇卷後題末有論字〕。

  •  一〇四四 雜阿毘曇毘婆沙 一四卷 尸陀盤尼集〕。苻秦僧伽跋澄譯建元十九年(三八三)出〕。後題鞞婆沙論〕。

  •  一〇四五 阿毘曇心論 四卷 法勝造東晉僧伽提婆譯太元十六年(三九一)〕。題末論字依經錄加

  •  一〇四六 阿毘曇心論經 七卷 優婆扇多造〕。高齊那連提黎耶舍共法智譯〕。河清二年(五六三)出〕。原題法勝阿毘曇論今依開錄刪正

  •  一〇四七 雜阿毘曇心論 一四卷 達磨多羅造劉宋僧伽跋摩譯元嘉十年(四三三)出〕。題末論字依經錄加

  •  一〇四八 阿毘達磨俱舍論本頌 一卷 世親造〕。唐玄奘譯〕。永徽二年(六五一)出〕。原題俱舍論本今依內錄改

  •  一〇四九 俱舍論 二二卷 婆藪盤豆造〕。陳真諦譯〕。天嘉四年(五六三)出後題阿毘達磨俱舍釋論〕。

  • -一〇五〇 阿毘達磨俱舍論 三〇卷 世親造〕。唐玄奘譯〕。永徽二年至五年(六五一~四)出〕。勘同陳譯俱舍論〕。題初四字依開錄加

  •  一〇五一 隨相論 一卷 求那摩底造陳真諦譯〕。

  •  一〇五二 俱舍論實義疏 五卷 安慧造失譯敦煌本〕。

  •  一〇五三 阿毘達磨順正理論 八〇卷 眾賢造〕。唐玄奘譯〕。永徽四年至五年(六五三~四)出〕。題初四字依開錄加次同

  •  一〇五四 阿毘達磨顯宗論 四〇卷 眾賢造〕。唐玄奘譯〕。永徽二年至三年(六五一~二)出〕。

  •  一〇五五 入阿毘達磨論 二卷 塞建地羅造〕。唐玄奘譯〕。顯慶三年(六五八)出〕。

  •  一〇五六 阿含口解十二因緣經 一卷 後漢安世高譯〕。

  •  一〇五七 陰持入經 一卷 後漢安世高譯〕。

  •  一〇五八 四諦論 四卷。〔婆藪跋摩造〕。陳真諦譯〕。

  •  一〇五九 成實論 一六卷 訶梨跋摩造〕。姚秦鳩摩羅什譯弘始十三年至十四年(四一一~二)出〕。

  •  一〇六〇 舍利弗阿毘曇 二二卷 姚秦曇摩耶舍共曇摩崛多譯弘始十六年(四一四)出〕。後題末有論字〕。

  •  一〇六一 三彌底論 四卷 失譯〕。附三秦錄底下有部字〕。

  •  一〇六二 四阿含暮鈔 二卷 婆素跋陀造〕。苻秦鳩摩羅佛提等譯建元十八年(三八二)出〕。後題末有解字〕。原題稱經今依經錄改正

  • -一〇六三 三法度論 三卷 世賢造僧伽先釋東晉僧伽提婆譯太元十六年(三九一)出〕。題末論字依經錄加今勘同四阿含暮鈔

  •  一〇六四 解脫道論 一三卷 梁僧伽婆羅譯〕。天監十四年(五一五)〕。今勘出優波底沙造

  •  一〇六五 那先比丘經 二卷 失譯〕。附東晉錄〕。題中比丘二字依經錄加

  •  一〇六六 十八部論 一卷 失譯 附三秦錄〕。原誤真諦譯〕。

  • -一〇六七 部異執論 一卷 陳真諦譯〕。勘同十八部論〕。原題執部異論今依仁錄改正

  • -一〇六八 異部宗輪論 一卷 世友造〕。唐玄奘譯〕。龍朔二年(六六二)出〕。勘同十八部論〕。

  •  一〇六九 小道地經 一卷 失譯〕。後作支曜譯〕。

  •  一〇七〇 大道地經 二卷 後漢安世高譯〕。後題刪大字〕。

  • -一〇七一 修行道地經 七卷 眾護造〕。西晉竺法護譯太康五年(二八四)〕。勘同大道地經〕。

  •  一〇七二 禪經 三卷 姚秦鳩摩羅什譯〕。弘始四年(四〇二)出題作坐禪三昧經〕。

  •  一〇七三 禪法要解 二卷 姚秦鳩摩羅什譯弘始九年(四〇七)重校正〕。

  •  一〇七四 五門禪經要用法 一卷 劉宋曇摩蜜多譯〕。

  •  一〇七五 禪經修行方便 二卷 東晉佛陀跋陀譯〕。後稱達磨多羅〕。

  •  一〇七六 思惟要略法 一卷 失譯先作安世高譯〕。後誤鳩摩羅什譯〕。原題思惟經〕。

  •  一〇七七 內身觀章經 一卷 失譯〕。附後漢錄〕。後題末作章句經〕。

  •  一〇七八 禪要呵欲經 一卷 失譯〕。附後漢錄〕。後題刪呵欲二字〕。

  •  一〇七九 菩薩呵色欲經 一卷 姚秦鳩摩羅什譯〕。後題欲下有法字〕。題末經字依房錄加

  •  一〇八〇 馬鳴傳 一卷 姚秦鳩摩羅什譯〕。後題傳上有菩薩二字〕。下二種并同

  •  一〇八一 龍樹傳 一卷 姚秦鳩摩羅什譯〕。

  •  一〇八二 提婆傳 一卷 姚秦鳩摩羅什譯〕。

  •  一〇八三 婆藪盤豆傳 一卷 陳真諦譯〕。後題末加法師二字〕。

  •  一〇八四 七佛贊唄伽陀 一卷 宋法天等譯鄜州先譯經〕。勘係開寶七年(九七四)出

  •  一〇八五 佛一百八名贊 一卷 宋法天譯淳化元年(九九〇)出〕。

  •  一〇八六 佛三身贊 一卷 宋法賢譯至道三年(九九七)出〕。

  • -一〇八七 三身梵贊 一卷 宋法賢譯至道三年(九九七)出〕。今勘是前贊音譯

  •  一〇八八 一百五十贊佛頌 一卷 尊者摩咥里制吒造唐義淨譯景龍二年(七〇八)出〕。

  •  一〇八九 佛吉祥德贊 三卷 寂友造宋施護譯大中祥符元年(一〇〇八)出〕。

  •  一〇九〇 八大靈塔梵贊 一卷 戒日王制宋法賢譯至道三年(九九七)出〕。

  •  一〇九一 贊法界頌 一卷 龍樹造宋施護譯雍熙元年(九八四)出〕。

  •  一〇九二 廣大發願頌 一卷 龍樹造宋施護譯大中祥符三年(一〇一〇)出原題龍樹菩薩廣大發願文〕。

  •  一〇九三 聖賢集伽陀一百頌 一卷 宋天息災譯雍熙四年(九八七)出〕。

  •  一〇九四 犍椎梵贊 一卷 宋法賢譯端拱二年(九八九)出〕。

附疑偽目 外論附末 總一七部四四卷

  •  一〇九五 菩薩瓔珞本業經 二卷 失譯〕。後誤姚秦竺佛念譯〕。勘係此方撰述故入疑偽以下並同

  •  一〇九六 金剛三昧經 一卷 失譯附北涼錄〕。舊缺本唐代拾遺編入〕。

  •  一〇九七 大方廣園覺修多羅了義經 一卷 傳唐佛陀多羅譯不詳年月〕。

  •  一〇九八 大般涅槃經荼毘分 二卷 傳唐若那跋陀共會寧譯〕。或題後分〕。

  •  一〇九九 占察善惡業報經 二卷 失譯入疑〕。或題菩提登譯不詳年月〕。

  •  一一〇〇 長者女庵提遮師子吼了義經 一卷 失譯附梁錄〕。

  •  一一〇一 地藏菩薩本願經 二卷 明初新得題唐實叉難陀譯〕。不見舊錄

  •  一一〇二 四天王經 一卷 傳劉宋智嚴共寶譯〕。

  •  一一〇三 弟子死复生經 一卷 失譯〕。

  •  一一〇四 罪業應報教化地獄經 一卷 失譯〕。

  •  一一〇五 梵網經 二卷 諸錄入疑〕。偽序稱姚秦鳩摩羅什譯〕。

  •  一一〇六 遺教經論 一卷 陳真諦譯〕。舊缺本唐代拾遺編入〕。原缺經字依開錄加

  •  一一〇七 大乘起信論 一卷 人雲真諦譯勘真諦錄無此論故入疑〕。

  •  一一〇八 大乘起信論 二卷 傳唐實叉難陀譯〕。實叉傳記無此譯勘是前論改訂本

  •  一一〇九 釋摩訶衍論 一〇卷 題龍樹造筏提摩多譯元代新編入錄〕。

  •  一一一〇 大宗地玄文本論 八卷 題馬鳴造陳真諦譯元代新編入錄〕。

  •  一一一一 付法藏因緣經 六卷 傳元魏吉迦夜共曇曜譯〕。以上疑偽

  •  一一一二 金七十論 二卷 陳真諦譯〕。

  •  一一一三 勝宗十句義論 一卷 慧月造〕。唐玄奘譯〕。貞觀二十二年(六四八)出〕。以上外論


顯示版權資訊
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