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使用CBETA Online
进阶搜寻
佛說目連問戒律中五百輕重事
No. 1483

[4]佛說目連問戒律中五百輕重事

五篇事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時目連從坐而起白佛言:「世尊我今欲有所唯願世尊為我演說。」佛言:「善哉汝所問能大利益無量眾生恣汝所問。」

目連白佛:「世尊末世比丘輕慢佛語犯眾學戒用三寶物當墮何處?」爾時佛告目連:「諦聽諦當為汝說若比丘無慚愧輕慢佛語犯眾學戒如四天王壽五百歲墮泥犁中於人間數九百千歲犯波羅提提舍尼如三十三天壽千歲墮泥犁中於人間數三億六十千歲犯波夜提如夜摩天壽二千歲墮泥犁中人間數二十億千歲犯偷蘭遮如兜率天壽四千歲墮泥犁中於人間數五十億六十千犯僧伽婆尸沙如不憍樂天壽八千歲墮泥犁中於人間數二百三十億四十千歲犯波羅夷如他化自在天壽十六千歲墮泥梨中於人間數九百二十一億六十千歲。」

問佛事品第二

問曰:「佛物先在一處有比丘齎至餘處作佛犯何事?」:「犯棄一切佛物都不得移動有事難眾僧盡去當白眾若眾聽得齎至餘處無罪。」

問曰:「佛物得買供養具不?」:「。」

:「佛物造堂與直可賃不?」:「一切佛物得買不得貸。」

:「比丘作佛事得佛奴牛驢馬得借使不?」若知本是佛物不得不知以非法得故。」

:「僧地起塔用佛物作障擁[A1]裏可住不?」若知而故入犯墮不知不犯若知故住過三犯決斷過四諫轉犯重。」

:「先佛堂壞主人更出私財作堂用故財施僧得取不?」:「不得。」

:「僧地佛物用作障擁擁裏先有井果菜食不?」:「不得若是檀越物作佛事先要以果井菜施僧得食不要不得食若買五倍價知不買而食計錢多少皆犯罪。」

:「佛塔上掃得土棄之有罪不?」:「得棄不得餘用也。」

:「久負佛物云何償?」「若直償本物佛不出入故故不加償雖爾故入地獄昔佛般泥洹後一比丘精進聰明有一婆羅門見比丘精進聰明持女施比丘作比丘尼比丘即受其女端正比丘後生染意便共生活佛法僧物各一十萬錢用衣食之而此比丘極大聰明能說法使人得四道果自思惟罪大深重便欲償之即詣沙佉國乞大得錢物還欲償之道路山中為七步蛇所螫比丘知七步當死六步裏便向弟子處分償物遣還本國:『汝償物已還我住此待汝。』弟子償物訖還報之即起七步便死墮阿鼻地獄中初入溫暖未至苦熱謂是溫室便大舉聲經唄呪願獄中諸罪人鬼聞經唄者無數千人得度獄卒大瞋便舉鐵杈打之命終生三十三天以此驗知負佛法僧物不可不償雖復受罪故得時出矣。」

:「佛物出與人取子自用有罪不?」:「與佛物體俱犯重合子與佛猶故無福以壞法身而為形故。」

:「佛圖主遣佛奴小兒給比丘可使不?」:「得使以是佛物故。」

:「比丘與佛作得食佛食不?」:「不得比丘無客作之理況復得取佛物衣食用耶!」

:「白衣與佛作得佛物用此物作食請僧得食不?」:「不得食。」

:「佛事法事得捉金銀錢不?」:「不得捉犯捨。」

:「人施佛牛驢馬奴造作佛事法事可受?」:「得受使用但不得賣弓刀軍器一不得。」

:「人施佛光明室宅未用可寄住不?」:「便是佛物故。」

:「續佛光明晝可滅不?」:「不得若滅犯墮佛無明闇施者得福故滅有罪耳。」

:「非佛堂佛像在中可在前食臥不?」:「若佛在世猶於前食臥況像不得耶但臥須障若有燈明不得從光中過住若自有燈明。」

:「上佛圖佛塔佛牆遠望犯何等事?」:「不知不犯若必急難事上亦不犯知而慢上犯墮過三諫犯決斷過四諫故上犯棄。」

:「指物欲造佛經更得他物不用前物得爾不?」:「不得以許便是故也。」

:「形相佛像犯何事?」:「一切佛像不問好惡不得形相其罪甚重必不可為。」

:「得買佛上繒作衣不?」:「不得。」

:「人作佛像鼻不作孔後人得作不?」:「不得。」

:「佛牆得持物倚不?」:「不得犯墮昔有一比欲入寺禮佛有一婆羅門知相相比丘有天子相便語比丘言:『我有一女嫁與比丘。』丘言:『須我禮佛還。』比丘便持錫杖倚佛圖牆入寺禮塔已還出婆羅門便不復與語比丘:『故與我女不?』婆羅門言:『不與。』比丘問:『言與爾何以不與?』婆羅門言:『向見比丘有大貴相故與今無復此相是故不與所以爾者消功德故。』是以佛塔及牆壁不可持物倚犯戒又消其無量功德。」

:「佛物得作人天及畜生像不?」:「佛邊作得。」

:「比丘度人不問本末度後知是佛奴而不發遣犯何事?」:「知是而度犯重若先不知知便發遣若不發遣亦犯重。」:「其人是大道人不?」答曰:「。」

:「有私財雇比丘作佛像作者得取物不?」不得。」

:「先上佛幡得取用作佛事不?」:「佛事得用若檀越不聽不得。」

:「得通禮過去七佛不?」:「以法身同故。」

:「若人先許佛三會然後作一會或三行香或三布施得了不?」:「不得自違言獲罪。」

:「比丘犯決斷得佛地中懺悔不?」:「不得。」

:「久遠故寺都無垣障不知佛地近遠若欲作者云何得知齊畔?」:「不知當以意作齊畔以不知故增損無罪。」

問佛:「物作鬼子母屋及形像有罪不?」:「罪同以佛物施人。」

:「比丘自手斷樹掘地作佛塔寺及造形像有福不?」:「尚不免地獄受大罪苦何有福耶以故犯戒故。」

:「佛塔前得禮比丘不。」:「不得犯墮。」

:「比丘賣佛像有何罪?」:「罪同賣父母。」

問法事品第三

:「高座說法前人著俗服可與說法不?」:「法者二俱犯眾多過三諫不改犯突吉羅復經三諫犯決斷復過三諫犯棄若使不諫經三說戒轉增。」

:「為說法者如法餘聽法者不如法得說法?」:「同上。」

:「僧坐先寄佛在上後可於上坐不?」:「佛坐不得先是僧坐。」

:「請人說法先高座上帳[A2]是供養佛物於下坐不?」:「都不知不犯不得。」

:「若人請比丘讀經及說法施物得受不?」有希望心受犯捨墮若無貪心受不犯若無衣鉢受不犯。」

:「僧中說法高座上得凭机捉[A3]尾不?」:「病凭机捉麈尾犯墮非尾翅者皆得。」

:「祕經及戒律有犯不?」答曰:「犯墮。」

:「師具著俗服得向說法禮不?」:「得禮不病不得為說法。」

:「白衣頭上有帽得為說法不?」:「除有病必須覆頭餘悉不得。」

:「經上有塵土草穢得吹去不?」:「不得。」

:「比丘得書經取物不?」:「不得取犯捨墮。」

:「經上食食犯何事?」:「若有慢意故為犯決不慢意犯墮。」

:「戒律不用流落得燒不?」:「不得不知有罪燒犯墮若知燒有罪故燒犯決斷與方便破僧同亦如燒父母。」

問結界法品第四

:「結界法云何?」:「結界法若山澤無人處隨意遠近若在城邑聚落不得遠結亦不得夜結時要須比丘在四角頭立不得使外人外人入則界不成先結界場僧家白衣奴子盡著界場上然後規度四方結界時除四一者聚落二者聚落外俗人田地常作事三者若阿練若獨處山澤恐說戒羯磨時有種種事難不得來白眾求別結小界眾若聽可彼無五人眾當遣僧與結別界此謂阿練若坐處四者受戒場先結界不均除結界除是結界以是其事或先結大界後結戒場於中受戒如卑公所云恐無所獲云不知同於未制賴通此路可有僥倖其人若有病比丘不能得往僧中求索別一屋中結界僧亦應聽先解大界與結別界結別界訖然後還結大界一切比丘夜不持衣不得入中有一住處有界一比丘亦可打揵椎廣說戒先向四方僧懺悔然後說亦可三語三語者謂三說。」

:「結界得通佛地結不?」:「不得於中受戒先不知法已受得戒師僧若知故違有罪。」

行舟船上得結界不?」:「若有沙彌白衣驅著岸上然後結界若不驅出當障隔著一處然後結界結界後比丘夜不持衣不得入水。」

:「大僧盡行唯有沙彌在界為得不?」:「但有一清信士界便不壞況復沙彌盡無一宿界若僧盡去不還亦不須解。」

:「賊來界裏殺比丘界壞不?」:「不壞。」

:「一二三四人行道或在白衣家得結界不?」:「不得五人以上得結界。」

:「結界得通流水池水結不?」:「一切停水盡分流不得以不知齊畔故。」

:「結界後不打揵椎界壞不?」:「不壞。」

:「結界得通王路結不?」答得:「當結界時遣人兩頭斷行人然後得結。」

:「無主地可結界不?」:「便如欝單越法。」

:「先結界後有大水或掘坑長十五步或復於中行欲此界壞不?」:「盡不壞其人云假使有掘大坑深廣一由旬界猶不壞況小小坑?」

:「比丘得尼界裏宿不?」:「亦不得失衣不得入其房內耳。」

:「僧結界竟後來僧共住不持衣失衣不?」不失當結界時以通三世僧故。」

:「僧不盡集得結界不?」:「若有事囑授得事不得。」

:「一結界得經幾時?」:「不限年數若施主更增地乃更結耳。」

:「先僧結界不解而去後來僧得於中結界?」:「不得。」

:「結戒場時要須集一切僧為隨意多少?」五人以上得以無大界故眾不集無犯。」

:「結戒場要須至場上亦得遙結耶?」:「要須至場上乃得結耳。」

:「二眾結界得互相叉結不?」:「不得相叉共通結耳。」

:「一界裏得鳴二揵椎不?」:「但不得二處說戒及以羯磨種種僧事唯得燒香飲食而。」

:「大僧得與尼通結界不?」:「。」

問歲坐事品第五

:「夏坐幾日得結坐?」:「從四月十六日盡五月十五日日日可結此謂坐初有事難不得或五四三日乃至一月盡不失前坐此名三十日結坐一日受歲後坐人唯得一日結過七月十五日有事難日日可受歲盡八月十五日此名一日結坐三十日受歲。」

:「結坐受七日法為坐初受為行時受?」:「坐初受者好臨行時受亦得夫受七日法不滿七日還後行不復更受計滿七日乃復更受若慮忘亦可日受。」

:「夏坐中不受床座房舍十二物得坐不?」不須受。」

:「夏中若三寶事若疾病種種事難得移坐?」:「坐初當白眾眾中受三十九日法十九日法已有一事便出界三十九日三十九日滿得還若不得還亦可於彼處受歲無犯若坐初不受臨行時受亦得若坐已滿三十九日者有事便出界不須復受若事不得還亦可於彼處受歲。」

:「結坐而不坐得歲不?」:「若先不知坐法受若知故違不得。」

:「都不結不坐受歲得不?」:「若先不知有結不知有坐法受臘得知便應向眾僧懺悔先知法故違不得。」

:「不結而坐得歲不?」:「同上事。」

:「夏坐中得入流水池水浴不?」:「界內盡得若受七日行過水亦得。」

:「夏坐中犯決斷不悔受歲得不?」:「雖有罪得歲所以爾者是比丘故。」

:「受歲不和合得歲不?」:「要先懺悔然後受若其人不悔擯出得受若不肯出眾當三過三諫不受犯決斷過四諫犯重若力能逼出界好若其不出當牢閉著一房中然後受歲無苦以其非復比丘故若惡人多眾所不擯當避出界若共受歲不得歲。」

:「夏坐中得捉扇拂不?」:「一切毛尾總翅不得捉葦竹扇得捉。」

:「夏坐中得為亡師造福不?」:「但不得手自造事耳。」

:「後坐人得七月十五日受歲起去不?」:「若先不知已受歲若知法故違不得已和合僧就受籌而已若後坐人受歲時坐人亦爾。」

:「二人同臘小者前坐大者後坐前坐者已受歲後坐者未受於一月中何者應大?」:「大者故大計本日故。」

:「夏中不受七日法暫小小出界故得坐不?」:「懺悔得。」

:「夏中一因緣得三受七日不?」答言:「。」

:「夏中不坐人或十或五欲來寄住共受歲得共住共受歲不?」:「若及後坐當結若不及後坐不得此人若全不知有坐法得容若知有故違不得。」

:「不結坐或不受七日已受臘得夏不?」:「知法已受得臘不得夏若已夏僧一諫還取好過三諫不取犯戾語決斷懺還取取時白眾然可乃得。」

:「比丘不受歲犯何事?」:「若一比丘不受歲眾諫使受一諫至三受好若過三不受犯決過四不受非沙門以不肯受法故。」

:「夏坐新受戒人日中後結坐得歲不?」:「唯後夜不得。」

:「夏坐中忘不受七日一出行得坐不?」:「即悔一坐中不得過三悔過三悔不得歲。」

:「受歲時若天雨得屋下受歲不?」:「。」

:「規至某方結坐有礙不達得進得遙結坐?」:「不得正可到彼結後坐若道路有僧住便應就坐結二三日治房室然後受三十九日得去若無僧住處五人以上共結界坐然後留一二人守界滿三十九日乃得去後人不滿三十九日去者前去人不知不失後人失。」

:「一人至四人得白衣家結坐不?」:「不得人以上得結。」

:「一人靜處得結坐不?」:「先有結界二人以上得一人不得無人共受坐故無界盡不得若欲別坐當更請僧結界坐然後得。」

:「比丘夏坐中受他淨施及受他寄物或經十日至三月得爾不?」:「作不貪意受不限時。」

:「夏坐中界內作有為事得應坐不?」:「福事得指授餘不得。」

:「受夏坐文云房舍破當補治為謂始坐訖時耶?」:「三月中破即治。」

:「受歲時尼來界內求索受歲應與受歲不?」:「二尼已上得一不得所以爾者以尼獨行出界故犯重故。」

問度人事品第六

:「一人得度沙彌不?」:「二人乃得。」

:「度沙彌得遙請和上不?」:「不得。」

:「未滿五臘度人犯何事其弟子為得戒不?」:「若知非法而度犯墮過三諫不止犯決斷若弟子不知是非法得戒若知不得。」

:「比丘都不誦戒又不知種種僧事而多度人或作三師有所犯不?」:「此人尚不應食人信施況復度人!」

:「若人父母王法不聽比丘盜將人去度何事?」:「犯重若官人走奴投比丘為道比丘若知而安止未度尚犯重。」

:「若兒先出家父母後出家來投其兒兒得度不?」:「。」

:「犯戒比丘得度人不?」:「犯重者無復度人之理若犯決斷事同上未滿五臘者若犯餘輕戒法要須懺悔然後得度。」

:「白衣投一比丘欲出家比丘即受更為請和上戒師所投比丘故是師非?」:「非師若後從受法者可為法師若依隨者可為依止。」

:「比丘多度弟子或作三師都不教誡犯何?」:「犯墮昔迦葉佛時有一比丘度弟子不教誡弟子多作非法命終生龍中龍法七日一受對時火燒其身肉盡骨在尋復還復則復燒不能堪苦便自思惟:『我宿何罪致苦如此耶?』便觀宿命自見本作沙門不持禁戒師亦不教便作毒念恚其本師念欲傷害後其師與五百人乘船渡海龍便出水捉船眾人即問:『汝為是誰?』:『我是龍。』:『汝何以捉?』:『汝若下此比丘放汝使去。』:『此比丘何豫汝事都不索餘人獨索此比丘者何?』龍曰此比丘本是我師不教誡我使我今日受如此苦痛是以索之。』眾人事不得止便欲捉此比丘下著水中比丘曰:『我自入水不須見捉。』即便投水喪滅身命生諸苦處受罪無量此驗之度人事大不可不教誡。」

問受戒事品第七

:「沙彌犯十戒或一二三不悔受大戒得不?」:「若憶而不懺不得都不憶又不知法已受夫受戒法師應問沙彌:『汝犯戒不?』若言:『。』即應教懺若本師不問壇上師應問若都不師犯墮。」

:「已受大戒得悔沙彌時所犯不?」:「得悔法同沙彌時悔法。」

:「沙彌壇上欲受大戒或著俗服脚著履屣或衣鉢不具假借當時為得戒不?」:「唯俗服師不問不得[A4]盡得師僧犯墮。」

:「若有比丘不捨戒或作沙彌或即大道人而更受戒為得戒不?」:「不得。」:「若不得戒前所受戒故在不?」:「。」:「後師故是師不?」:「。」

:「多人受戒而并請一人為師可得十人五人一時受戒不?」:「無此理。」

:「沙彌受大戒請一比丘為大戒師而此比丘不知羯磨及受戒法更轉請一人與受戒以何當為師?」:「與受戒者是師無戒法與者非師。」

:「壇上師僧或著俗服或犯戒受戒者得戒?」:「若受戒人知是非法不得不知便得。」

:「受戒時眾僧不和或相打罵為得戒不?」若壇上僧和得不和不得。」

:「受戒為有時節不?」:「唯後夜不得初夜中夜無燈燭亦不得要須相覩形色乃得。」

:「受戒時或值天雨更移戒場屋下受戒戒不?」:「不得若欲移戒場當先解大界更結戒場乃得受戒不爾者不得。」

:「受戒時或有事難不得究竟是大比丘非?」:「但三羯磨訖便是。」

:「受戒盡十三事後諸戒師和上不續教誡得具戒不?」:「若師不教誡經十五日說戒時專心聽受便得具足。」

:「受戒時三衣不具有持衣㲲或染不染裁不裁得當衣不?」:「盡不得。」

:「受戒時眾僧難得限齊幾僧得受大戒?」除三師五人以上得。」

:「沙彌曾詐稱為大道人受大比丘禮後得受大戒不?」:「不得。」

:「沙彌辭師行事難不得還輒於彼處請依止師受戒得戒不?」:「得戒。」

:「若比丘誘他沙彌將至異眾與受大戒何事彼眾知應聽不?」:「若其師有非法事彌及將去者無罪若無非法將去者犯重上師僧犯墮昔有長老比丘唯有一沙彌瞻有一比丘輒誘將沙彌去此長老比丘無人看視不久命終因此制戒不得誘他沙彌誘他沙彌犯重若有比丘見他沙彌瞻視老病人教使捨去此比丘亦犯重。」

問受施事品第八

:「比丘受檀越請四事供養所受物得以施人不?」:「。」

:「已受四事長請小小緣事出行得食外食服外藥不?」:「施主聽。」

:「他人欲施比丘物先問比丘有無比丘實自有以貪心欺彼言無他即施物犯何事?」貪取犯捨墮妄語犯墮。」

:「若眾僧食偏與上座上座得食不?」:「上坐貪心犯墮。」

:「比丘不病稱有患苦求索好食既得食之犯何事?」:「犯重。」

:「不著三衣受食犯何事?」:「犯墮。」

:「檀越適請二三人須眾唱不?」:「須唱。」

:「大比丘羯磨分物時尼來界內應得分不?」:「應得。」

:「有人寄物施一處僧物至後更有一比丘分時在坐應得分不?」:「打揵椎應得不打不得。」

:「比丘行道中婦人施物得受不?」:「是親里若相識得取。」

:「比丘行道中比丘尼施物得取不?」:「施眾得取非眾不得犯墮。」

:「供僧齋米僧去齋主得用供後僧後人得食不?」:「打揵椎得食若不打揵椎食一飽犯。」

:「四月八日嚫物七月十五日本僧已去主取與後僧後僧分取者犯何事?」:「打揵椎現僧共分無罪若不打揵椎分者犯盜。」

:「白衣有餘嚫物本道人去與後人後人得取不?」:「應問主人本道人當來不若言永不便呪願取若言或來不得取活取犯捨墮知死取犯棄是僧物故。」

:「比丘治生得物施比丘衣食得衣食不?」取衣犯捨墮若窮厄無食處彼使白衣作治生道人若白眾言:『此物非我物是使人。』若爾可食若主不白眾食犯墮二三人亦可白若道人施使人使人言:『是我物。』此可。」

:「比丘得出物不?」:「不得犯捨墮。」

:「長受百日請中間得受他一食二食不?」施主聽不聽不得。」

:「乞食長得與人不?」:「先無貪心取長得施眾生若無眾生舉著樹頭有眾生噉好若無眾生明日還自受水取食不得棄之以信施至重故所以還得自取者以更無主故如欝單越取食法。」

:「比丘食或舍一口飯吐之取一揣飯棄之犯事不?」:「犯墮。」

:「主人慇懃得長受請不?」:「若其處得行道無眾難無乏短得往。」

:「主人請食得遣人代不?」:「若主人意無在若主人慊代去者犯墮。」

:「鬼子母食可食不?」:「呪願然後可食。」

:「主人施比丘牛馬奴供食直得取不?」:「取用不得賣唯一切凶器仗皆不得受。」

:「人自出物供齋齋竟去餘物後僧來得食?」:「打揵椎得食不打椎犯盜。」

:「比丘共槃食他分犯何事?」:「若問聽無罪不聽食取犯墮若不問亦犯墮所以不犯盜以共仰手受故。」

:「比丘乞前人問是好比丘非答是得物何事?」:「實好言好犯墮不好言好犯棄。」

:「比丘一切長物施人:『我後須還自取。』爾不?」:「得與可信者然後更語一人:『我物施與某比丘。』若取還語不得輒取。」

問疾病事品第九

:「比丘病時得離鉢食不?」:「重病得小小輕者皆不得。」

:「比丘疾病三衣不持犯何事?」:「大困無所識知得有覺知不得。」

:「看病人不語病者私用錢與他病人作衣食湯藥犯何事?」:「若用五錢犯棄若後語病病者歡喜不犯若病者瞋慊不償亦犯棄。」

:「為病故主人日供一百錢五十便足餘者得與餘病人作食藥不?」:「病者自與便得。」

:「病比丘無人看比丘得與作食不?」:「山澤無人處日中不得往還得作七日先淨薪米受取得作。」

:「病人須酒一二升下藥可與不?」:「若師言必差聽和藥服不得空服。」

:「比丘病得服氣不?」:「不得以同外道故。」

:「比丘腫病得使人唾吮不?」:「不得。」

:「比丘病困或闕衣鉢施眾或賣用作福何事?」:「若更得弊故即受得無者犯捨墮。」

問比丘死亡事品第十

:「亡比丘物都不打揵椎不羯磨而分犯何?」:「界裏十人以上盡得打揵椎而羯磨不打揵椎而羯磨若打揵椎而不羯磨盡犯所以爾者一切亡比丘物盡屬四方僧故不得輒分若界外五人以上得羯磨分不須打揵椎以無界故四人以下不得羯磨分分犯棄當齎詣僧中若自取齎去至異眾入界不犯出則犯棄如是復至餘眾一出界一犯棄弟子持師物去亦爾。」

:「比丘亡弟子不持師物與眾輒自分處供養僧僧可食不?」:「其弟子先知法者有罪不打揵椎不羯磨而食犯捨墮。」

:「若師亡僧羯磨分物弟子應得分不?」:「即是僧故。」

:「若師亡更無餘僧唯有弟子或五或十羯磨分物不?」:「得分即是僧故得分要打揵椎羯磨不爾不得。」

:「病者無常供病餘物得與餘病者不?」:「是僧物不得輒[A5]直五錢犯棄。」

:「師徒父母兄弟死得哭不?」:「不得一舉聲犯墮正可小小泣淚而已。」

:「或比丘死時在羯磨時不在或死時不在羯磨時在各應得分不?」:「及羯磨盡得死時羯磨時不在不得。」

:「比丘死後人與買棺木衣服葬埋與者何事?」:「白僧僧與泥洹僧僧祇支自覆自餘盡入僧物一切不得埋埋滿五錢犯棄弟子私物得若亡者不知法以自分處與者無罪。」

:「父母諸親死比丘得與辦衣棺木埋不?」都不得若父母亡者若病無人供養得與乞食與半若自能小小紡績綜事不得與食與食犯墮與衣犯捨墮況復棺木葬埋耶!」

:「病者無常衣鉢先與看病者竟不羯磨病者賣為飯僧僧得食不?」:「眾未羯磨食犯捨墮若看病者不知法已作羯磨得食未作眾當語法。」

:「比丘借人物前人死得還自取不?」:「一切不得還自取犯突吉羅白眾眾還得取若眾不與犯墮。」

:「比丘得為亡師起塔不?」:「自物得用師物作不得。」

:「比丘得向師塚作禮不?」:「難曰:『生是我已死尚非比丘唯枯骨而已何由向禮耶?』:『佛在世應供養恭敬般泥洹後亦是枯骨而已何以故供養耶師生以法益人死後敬有何過也!』」

:「分物時羯磨已訖更有僧來應得分不?」若三羯磨訖不與無咎若及後一羯磨者故得分。」

次問三衣事品第十一

:「三衣浣要須捨不?」:「須捨若不捨犯墮施人人還乃得更受。」

:「三衣盡得徐成不?」:「大衣得中衣小衣不。」

:「小衣得著燒香上講不?」:「無中衣得若不近身淨潔亦得。」

:「浣衣出帛得用米𥹩不?」:「不得犯墮。」

:「三衣應施裏不?」:「裏施不施皆得。」

:「大衣得著上講亦得禮拜不?」:「無中衣得。」

:「三衣得用生絹作不?」:「一切絹衣不見身者得著。」

:「比丘瞋忿自壞衣鉢錫杖犯何事?」:「瞋惱自壞三衣鉢犯捨墮壞錫杖犯墮壞他物錢犯事。」

:「三衣得借人不?」:「不得出界經宿若同界內不限日數。」

:「入聚落中不著大衣犯何事?」:「著肩上去不犯若僧使或為病人不持去皆不犯。」

:「三衣破補便得受須復施他人耶?」:「破容猫子脚便應施人人還乃得補受若先補後施人亦得。」

問鉢事品第十二

:「鉢云何失?」:「若緣缺若穿穴若破裂若油不捨盡是失緣缺穿穴不可復持裂者綴已施人人還更受油不捨亦爾若棄出界經宿不失。」

:「鉢得覆著壁上不?」:「若巾裹得令淨處囊盛懸壁好不得覆著壁上六群比丘覆鉢壁上墮地即破佛因此制戒自今以後不得覆鉢壁上覆鉢壁上者犯墮墮地破犯捨墮。」

:「早起得用鉢食不用有何咎耶?」「一切食皆應用鉢若一日都不用鉢犯墮。」

:「比丘食飯欲盡得側鉢刮取飯不?」:「。」

:「食飯已訖更[A6]餘果手得離鉢不?」:「食未訖亦得暫離。」

:「比丘食鉢要當擎亦得放地耶?」:「要當擎若有必緣[A7]無犯。」

:「比丘以器盛飯停著鉢中得了用鉢食不?」:「不得犯墮。」

:「鉢得借人不?」:「除自食。」

:「鉢得炊作食不?」:「不捨炊捨墮。」

問雜事品第十三

:「比丘或被劫盜物未出界主見本物不知誰盜得取不?」:「得取即同九十事中寶相似當先作念若有人認者不得取無認者眾得取若無眾作界內物取不以為己物故。」

:「眾僧打揵椎食而限外人不與食犯何事?」:「便是失利得突吉羅。」

:「先比丘教化作百人齋長一人至十人不教化比丘有犯不?」:「若打揵椎食應受教化者無犯所以者何打揵椎請僧僧多何夫打揵椎法要作意請四方僧僧來若多若少一切分財飲食無咎。」

:「比丘教化白衣供養眾僧若有外人來乞得與一升五升不?」:「不得若知非法故私與滿五錢犯棄若白眾眾聽。」

:「主人供養僧長請一日百錢用五十自供殘者得餘用不?」:「打揵椎得若無衣鉢不打揵椎眾和合得減用若自損施客僧最善。」

:「主人請比丘十日供十日食殘用作五三日好食犯何事?」:「不犯但不得更索索犯墮若不滿十日去亦犯捨墮。」

:「主人請比丘供十日食自裁作一月食?」:「打揵椎得若不打揵椎僧有出去者若不施後人食後人食己分盡食他分一飽犯棄不飽犯墮。」

:「父母兄弟破壞得乞物贖不?」:「但不得自稱己須乞稱為父母兄弟若用訖長者不得自入還屬所贖人若自用其所親不慊者犯捨墮若慊不償犯棄。」

:「得酤酒家乞食乞財不無事得空語不?」酤酒門一切不得入若入者犯墮若更有餘門得入若請比丘會當問:『能受一日戒不?』:『。』與受戒得往若不能受戒但能一日不酤酒得往屠家亦爾。」

:「勸人飲酒犯何事?」:「強勸不飲突吉羅飲犯墮。」

:「比丘寄白衣物此人過期不還與餘比丘得取不?」:「不得取若活是有主物若死是僧物。」

:「比丘夜得把火行不?」:「冬得夏燈燭亦得若把火犯墮。」

:「本物直一匹因行至他方賣得五三匹取不?」:「不得犯捨墮。」

:「一切戲取物及與犯何事?」:「盡犯捨墮不與強奪犯棄。」

:「比丘甞食得食不?」:「不得知而食犯墮甞食人亦犯墮若不即懺其罪日增昔有一執事比丘恒知處當僧家飲食常手柱器言取是用是。』日日常爾而不懺命終後墮餓鬼有一無著於夜上廁聞呻喚聲:『汝是誰?』:『我是餓鬼。』:『本作何行墮餓鬼中?』:『於此寺中為僧執事。』:『汝本精進何由墮餓鬼中?』:『持不淨飲食與眾僧故。』:『云何不淨?』:『眾僧有種種器物見以指柱教使取是用是物犯墮三說戒不悔轉增乃至重以是故墮餓鬼中。』兩手擘胸裂皮[口*((甫-、)/寸)]吹𠹀:『何以擘胸?』:『蟲噉身痛故。』:『[口*((甫-、)/寸)]㗱吹𠹀?』:『以口中有蟲故。』:『何以呻喚?』:『餓極欲死故。』:『欲食何物?』意欲食糞而不能得。』:『何故不得?』:『以諸餓鬼多見推排不能前。』無著言:『我知奈何?』鬼言願眾僧見為呪願。』:『可爾。』無著即還向眾說彼人墮餓鬼眾僧問:『本行精進何故墮餓鬼?』答云:『本以不淨飲食與僧而不悔故願眾僧與彼呪願。』即為呪願便得食糞不復呻喚以是證故知大比丘不得以手自造飲食及柱觸僧器物若非僧器若受得行與僧無犯。」

:「師命弟子販賣作諸非法得遠離師不?」得違捨去弟子有四因緣應住一者與法與食不與衣鉢應住二者與法與衣鉢不與應住三者與法與衣鉢與食應住四者與不與衣鉢不與食應住若師都不與法與衣鉢食法應去。」

:「夫淨何者須淨淨有幾事?」:「果菜須刀手火淨唯穀米須火淨果已淨食子無苦。」

:「禮拜得著靴履鞋不?」:「淨潔者得。」

:「比丘畜奴牛驢馬犯何事?」:「犯捨墮不悔轉增如上。」

:「比丘教他販賣犯何事?」:「犯捨墮。」

:「畫作幡華賣得物犯何事?」:「犯捨墮。」

:「白衣投比丘為道未度得食僧食不?」:「僧得不白犯墮。」

:「比丘為僧乞食在道路己身得食眾僧食?」:「若去時先白僧僧聽若去時不白白聽亦得若不聽還償若不償計錢直犯重。」

:「若他人持食具寄屋中經宿有犯不?」:「。」

:「續明油一升二升得著自房中不?」:「。」

:「藥酒得著自房中不?」:「病得七日。」

:「都不用楊枝有犯不?」:「犯墮。」

:「未曉得楊枝不?」:「明星出後得用犯墮。」

:「中食後口得用楊枝不?」:「得用若不用純灰皂莢計都不用犯墮過中亦犯墮中後除一切草木有形之味不得入口犯墮。」

:「若無楊枝口得用一切餘木不?」:「盡得。」

:「貧乏得入市乞不?」:「中前得中後不得不得乞錢若欲乞錢當將一白衣沙彌亦得。」

:「人捉比丘賣得走不?」:「初時得經主不得。」

:「比丘戲得物作食請比丘得食不?」:「不得犯墮。」

:「比丘尼不精進可勸罷道不?」:「無此理。」

:「合藥施人而不知裁節服者死犯事不?」好心與無犯惡心與犯重。」

:「比丘或十臘五臘竟不誦戒犯何事?」:「不誦或食人信施日日犯盜若先不知猶得懺悔。」

:「一切鬼神屋可寄宿不?」:「行路得宿有觸擾意住犯墮。」

:「比丘噉生肉犯何事?」:「犯墮。」

:「二男行欲不竟犯何事?」:「犯決斷。」

:「二男欲口戲擬便止犯何事?」:「犯墮成者犯決斷。」

:「床席他人於上行欲其處可住不?」:「見處淨可住。」

:「已唱僧跋上坐未食下坐先食犯何事?」聞唱便食不犯。」

:「比丘不具六物犯何事?」:「不乞作犯捨墮若乞不能得不犯。」

:「比丘大寒得通衣臥不?」:「著衣得。」

:「比丘自稱貴姓及持戒強力乞得犯何事?」:「犯捨墮。」

:「姊妹有腫病或有痛處比丘手案此處可犯何事?」:「若起心犯決斷不起犯墮。」

:「妹姊無兒息語比丘:『教我方術。』比丘即教犯何事?」:「犯決斷。」

:「寄比丘物與人竟不與犯何事?」:「自取不過犯重著故壞還計直輕重。」

:「聚落中都不著衣犯何事?」:「犯墮。」

:「比丘噪犯何事?」:「若聚落眾中一作犯墮三諫不休犯決斷。」

:「聚落中持弓刀看犯何事?」:「先不知法無知突吉羅。」

:「比丘騎乘犯何事?」:「雄者一往犯過三諫不止犯決斷雌者一載犯決斷。」

:「聚落中丘看白衣鬪犯何事?」:「犯墮。」

:「比丘暫捉碁子弄而戲犯何事?」:「犯墮。」

:「聚落中三歲小兒抱[A8]犯何事?」:「犯墮。」

:「聚落中合白衣相撲犯何事?」:「犯突吉羅。」

:「聚落中看白衣合畜生犯何事?」:「知非法故看犯墮不知不犯內起婬心口有染污犯決斷。」

:「比丘食不足得囑未具戒者不?」:「唯除婆羅門。」

:「山中曠野中見一無主器物可取用不?」得用要須語王若王家之人若語餘人得用不得持去犯捨墮。」

:「道人作醫得取物不?」:「若慈心治得作心不得無衣鉢前人與得取若有衣鉢前人強與為福事得取若人不與亦不得為福乞犯捨墮。」

:「食巾或少多將菜飯捉墮上要須浣不?」不污亦須曰浣若有沙彌白衣付之曰從受不犯若已付著室中無苦若不付又不浣捨墮。」

:「比丘私房小小出不閉戶有犯不?」:「犯捨。」

:「比丘私房內拍手笑犯何事?」:「犯捨墮。」

:「比丘得躑過小水小坑不?」:「不得犯墮有一優婆塞請一比丘欲與作一領好衣丘即隨去中道有一小水比丘便躑度此優婆塞便嫌心念:『我謂是好比丘欲與一領好而更趒躑溝坑我歸當與半領衣。』此是無著人即其人念前行見水復故躑過賢者復:『我歸當與一張麁㲲。』前行見水復躑過者復念:『我歸當與一頓食。』無著復知其念行見水便舉衣涉渡賢者問比丘:『何以不躑?』比丘言:『卿前與我一領衣已一躑過水正得半領復一躑正得一張麁㲲復一躑正得一頓食我今所不躑者恐復失食。』賢者乃知是得道人便向懺悔將歸大供養以此驗之比丘不得躑過坑水。」

:「比丘走犯何事?」:「犯墮有急事不犯。」

:「有人出家之後還來盜本家物犯何事?」犯棄所以爾者初出家時一切盡捨非己物故。」

:「比丘本在俗時共父母兄弟藏物出家後家人盡死比丘還自來取物犯何事?」:「若自取犯棄若有所親白衣可語使取作福應分半與官所以爾者此物無主應屬官不得全取犯重。」

:「師更受戒小弟子弟子得下臘下戒及在下行不若不下得為作禮不?」:「都無此理。」

:「比丘行他田地中或有苗或無苗有事不?」:「有苗犯墮急事不犯無苗盡得。」

:「大悔人已發露或五三日或有難眾僧分罪得決不?」:「更求眾乃決。」

:「王者問比丘吉凶事比丘為說然後供養犯何事?」:「若得食犯墮得衣犯捨墮若說征伐得供養犯重。」

:「比丘有緣事俗田行得不?」:「。」

:「比丘未滿五臘不依止犯何事?」:「不依止若飲水食飯日日犯盜若先不知法猶得懺悔。」

:「若比丘或十臘不誦戒。」:「同上依止。」

:「比丘市賣自譽己物過價前人信貴買何事?」:「犯盜。」

:「比丘行逈路有食無人受云何得食?」:「得舒一手下向一捉食便止過犯墮。」

:「比丘船行水大不得下得水中便利不?」。」

:「比丘書經竹木上誦訖拭去犯事不?」:「。」

:「未滿五臘得並入誦律不?」:「不得為可粗教誡而已若誦犯墮捨大戒不滅沙彌戒故。」是沙彌非?」:「。」

:「比丘晝眠犯何事?」:「開戶不得犯墮。」

:「比丘得倚墮伏地不?」:「私戶得眾中不得犯墮。」

:「比丘舍內都不著三衣犯何事?」:「坐禪誦不著犯墮。」

:「比丘行道著泥洹僧得繫脚不?」:「大寒得。」

:「比丘畜漆器犯何事?」:「漆木器盡不得用用犯墮。」

:「比丘已食手或搪飲食污手更得受食不?」:「。」

:「比丘至上房中不坐輒坐犯何事?」:「犯墮。」

:「比丘旋塔或比丘尼優婆夷隨後旋有犯?」:「若有優婆塞不犯。」

:「比丘生菜已淨有根得食不?」:「。」

:「弟子遠行寄師物或師寄弟子過期不還或經年歲可取用不?」:「若去時無言不得用若知在是有主物若死是僧物。」

:「比丘教白衣不祭一切亡人為是理不?」假使父母不食敬心供養亦得其福。」

:「眾中得共師並坐不?」:「不接得共盤食。」

:「比丘不寒三衣禮佛犯何事?」:「眾多突吉。」

:「比丘得手自合藥不?」:「被淨草得。」

:「比丘休道意已著俗服經時向其尊禮拜[A9]然後還來投眾求服常位為應聽不?」若不捨戒者應聽。」

:「比丘知其父母兄弟破落屬人而不購贖有罪不?」:「若為行道不贖無罪。」

:「若人白僧稱言聖眾得然可不?」:「不得然。」

:「若人持物施僧言施聖眾應受不?」:「若不:『得分。』得取以眾通有俗故。」

:「行道過水使人負渡犯何事?」:「若不老病犯墮。」

:「眾僧家奴比丘得小小請使不?」:「小小取與得大事不得。」

:「比丘養爪甲長犯何事?」:「犯墮。」

:「上坐比丘未浴下坐於前浴有犯不?」:「。」

:「比丘器中忽有異物或復弊故不知誰許可取用不復可棄不?」:「與僧不得私用。」

:「有一住處多去來僧所有遺亡或是新或是弊衣永無取用者可取不?」:「與眾僧眾僧停一月一歲後得用若後主來僧物償若是貴珍寶眾後不能償者勿用。」

:「比丘有知舊白衣來造己得語上坐維那持僧食與不?」:「僧先令得不令不得。」

:「比丘捨道還俗後更出家前師故是師非?」:「非是。」

:「臨壇諸師僧可呼言師不?」:「無此理不從受法者盡不得為師。」

:「一切師得呼為和上不稱為弟子不?」:「正可敬重如俗中之尊。」

問三自歸事品第十四

:「三自歸趣得人受復有不應受者不?」:「五逆罪得。」

:「三自歸斯行何事?」:「身口意不行邪事不隨邪見師。」

:「云何犯三歸?」:「好邪見隨外道師。」

:「若犯三自歸云何悔?」:「向本師悔若無本向餘比丘亦得。」

:「若不能持得還不?」:「。」:「若還還云何?」:「向本師若一比丘言:『我從今日以後不復能歸佛法歸比丘僧。』如是三若不滿三故成就三歸。」

:「或人受三自歸乃悔宿命惡逆為是理非?」:「無此理。」

:「三歸正得從一人受復得從三人各得受一歸不?」:「不得。」

:「受三歸法要終身復可得一年半年十日五日不?」:「隨意多少。」

:「若從師受一年半年自歸[A10]滿後故是師?」:「一從受法終身是師。」

:「三自歸得但受一二歸不?」:「不得。」

:「受三歸現前無師得逢從文受不?」:「不得。」

:「先受三歸犯不悔過得更受不?」:「不得當悔若欲當受捨先所受若不捨更受者。」

問五戒事品第十五

:「不受三歸得受五戒不?」:「不得。」

:「若受三歸犯而不悔者得受五戒不?」:「。」

:「受五戒法可得但受五日十日一年二年?」:「隨意多少。」

:「犯五戒不悔得更受不?」:「不捨不得更受不悔亦不得捨。」

:「五戒盡得悔不?」:「若殺人婬其所尊及比丘尼盜三尊財盡不得悔餘得悔。」

:「五戒若不能持得中還不?」:「得還若欲都還五戒者合三自歸還:『從今日佛非我尊我非佛弟子。』如是至三法僧亦爾若還一二三四者但言:『我從今日不能復持某戒。』如是至三若不滿三戒猶成就。」

:「五戒可從五師各受一戒不?」:「。」

:「既受五戒偏所重可但分還一二不?」:「。」

:「五戒可但受一二三不?」:「得隨意多少。」

:「比丘犯重戒或犯酒戒得不?」:「。」

:「頗有八戒白衣不?」:「唯有八關齊。」

問十戒事品第十六

:「不受五戒得受十戒不?」:「若先三自歸得以十戒中即有五戒亦不復受。」

:「犯五戒不悔得受十戒不?」:「不得若先不悔已而受不悔不得。」

:「若師犯重戒從受十戒得不?」:「不得。」

:「若犯重戒受十戒得不?」:「不得。」

:「沙彌犯十戒盡得悔不?」:「同上五戒。」

問沙彌品第十七

:「悔須眾不?」:「不須眾但向本師得了若現在無師向餘一比丘亦得。」

:「沙彌半月一說戒不?」:「無此理所以爾者以沙彌戒不函俗人然終已可說須十五日一集。」

:「沙彌犯戒得還向沙彌悔不?」:「不得。」

:「沙彌得著俗服不?」:「不得。」

:「師有種種違法事沙彌得捨更求師不?」。」

:「沙彌叛師以白衣師綜[A11]竟不捨戒經年月還來投師故是沙彌非但悔過而已不須更受戒耶?」:「故是沙彌但向師懺本不捨戒不得更受受亦不得戒。」

:「沙彌為賊所抄經歷年月或轉經主得逃?」:「轉經主不得。」

:「沙彌犯禁師僧已擯謝得更出定不?」:「不捨戒故是沙彌可懺而已。」

:「白衣時從沙彌受五戒然後出家受大戒本師故是沙彌得呼為師不?」:「得呼為師不得為禮沙彌應作禮白衣時從尼受五戒然後出家亦爾。」

:「比丘貪資之物其罪甚重昔有一比丘著一銅鐃死後作餓鬼眾分物竟便來其身絕大黤黮如純黑雲諸比丘驚怪:『此是何物?』眾中有得道者言:『是死比丘貪著鐃故墮餓鬼中今故貪惜來欲索之。』諸比丘即以鐃還既得便捉舌舐放地而去諸比丘還取之絕臭不可近復使人更鑄作器猶臭不可用以此驗之知貪為大患比丘貪著衣服乃有自焚之酷昔有一比丘喜作衣晝夜染著病困篤自知當死便舉頭視衣內起毒想我死後誰敢著我此服者。』不久便命終作化生蛇還來纏衣眾舁死比丘出燒葬訖遣人往取衣物見蛇纏衣延咽吐毒不敢近即還白眾具說所見諸比丘便共往看之都無敢近者有一比丘得道便入四等觀毒不中便往近之語言:『此本是汝衣今非汝有何以護?』便即捨去不遠入一草毒火出然草還自燒身命終即入地獄火燒一日之中三過被皆由貪害。」

歲坐竟懺悔文第十八

若僧聽多薩阿竭所受歲坐比丘應爾我從歲始至今歲竟六月中多所違失違失者戒除二鼻貳事餘不除是世尊集和僧所教今我是思念共諸君發露陳說所違失事君各忍受我若九十日無世尊定無世尊智無世尊戒故多犯無世尊智無世尊戒故無世尊戒故無世尊智故多失教事無世尊定故多犯亂意或念欲法不行欲事或念盜法不行盜事或念殺法不行殺事或念欺不行欺事或念僧伽婆尸沙法不行僧伽婆尸沙事

此九十日中所犯事通威儀

:「白衣欲出家比丘即受更為請師故是師?」:「非師若從受法者可為師若依隨者可為依止師。」

:「若有比丘不捨作沙彌即大道人而更受為僧不?」:「。」

:「若不得戒前所受戒故在不?」:「。」

:「後師是非?」:「。」

:「多人受戒而并請一人為師可得十人五人一時受不?」:「無理。」

:「沙彌受大戒請一比丘為大戒師而此比丘不知羯磨及受戒法轉請一人與授以何者為師?」:「與戒者為師是無法非師授五戒比丘唯得授婆羅門於餘者尼授比丘不得問中間事問者犯僧殘。」

:「一切所有王者不全施得不?」:「王者不嫌便得。」

:「見人行欲不呵犯事不?」:「前人可諫不諫犯墮若不可諫向一比丘好發露。」

:「比丘先犯事更受戒得共住不?」:「犯重不得更受戒決斷悔過得更作不悔亦不得得共住。」

:「有急事比丘持弓箭上船可隨去不?」:「犯重寄載犯捨墮。」

:「比丘官逼作非法犯何事?」:「不得作。」

:「二男共戲便止犯何事?」:「成犯決斷。」

:「比丘盜聽二男行欲犯何事?」:「無欲心聽犯墮有欲心聽身不失犯不失突吉羅。」

:「比丘病不能得行乘車馬不?」:「雄者盡得雌者無想犯墮有想犯決斷不知是雌無罪。」

:「比丘嫌經不好賣去更作好者犯何事?」賣經如賣父母罪同。」

:「二男角力犯何事?」:「犯墮。」

:「畜生行欲比丘驗令全別離犯何事?」:「。」

:「著小衣行留大衣得受人施不?」答言:「。」

:「比丘夏中得受僧物不?」:「若施僧物即應不得亭。」

:「比丘有好知家結事委任之更異比丘從乞得物犯何事?」:「觀主人意惡不得犯捨墮知主意好得取。」

:「鳩雀於人舍內作窠比丘破或塞鼠孔何事?」:「鳩雀未有子得去有子不得鼠穴唯有一孔不得塞若有內外孔得塞內者。」

:「比丘得與師及同學得作書不?」:「在他方情通異國不得。」

:「人出家王法父母不聽為得戒不?」:「。」

爾時目連從座而起白佛言:「世尊快說毘於如來滅度後誰能受持如是毘尼?」

佛告目連:「思學毘尼者當知是人能修行如是毘。」佛告目連:「吾滅度後若有比丘比丘尼誹謗如是毘尼者當知是人是魔朋侶非吾弟如是人輩世世學道不成不出三界吾今憐愍諸眾生輩。」

是時目連聞佛所說歡喜奉

佛說目連問戒律中五百輕重事

按文國本有三百六十七問丹本同此宋本只有二百二十問者脫之甚矣今取二本補之然亦不滿五百今疑譯本不足或恐題舉大數標為三百而傳寫者錯三為五焉

[口*((甫-、)/寸)]
此律與宋元明宮四本大異今以宋本元本宮本對明本別附卷末 cf. P. 988
擁【CB】,攡【大】 蓋【CB】【麗-CB】,𢄍【大】(cf. K23n0929_p1135a09) 麈【CB】,塵【大】 餘【CB】【麗-CB】,除【大】(cf. K23n0929_p1138b15) 與【CB】【麗-CB】,餘【大】(cf. K23n0929_p1140c12) 噉【CB】【麗-CB】,敢【大】(cf. K23n0929_p1141c13) 地【CB】【麗-CB】,他【大】(cf. K23n0929_p1141c16) 嗚【CB】【麗-CB】,鳴【大】(cf. K23n0929_p1144a17; X44n0744_p0448b19) 禮【CB】【麗-CB】,體【大】(cf. K23n0929_p1145c13) 日【CB】,曰【大】 習【CB】【磧-CB】,謂【大】,謵【麗-CB】(cf. Q22_p0716c13)

顯示版權資訊
註解